【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生产用涂覆控制方法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8月2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10805275.5,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可快速降温减少气泡的电缆生产用涂覆设备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生产
,具体为一种电缆生产用涂覆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电缆生产顾名思义是指电缆在生产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系列活动的统称,电缆在生产的过程中外表面会涂覆绝缘漆或是沥青来对电缆表面进行保护,因此电缆在生产时会用到涂覆装置,虽然目前市场上的涂覆装置的种类很多,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1、传统的涂覆装置是直接将涂覆原料通过涂覆喷头喷洒在电缆的外表面,这些涂覆原料之间会存在一定量的气泡,使得涂覆原料涂覆在电缆的表面时会产生一定的凹凸不平,从而影响涂覆的质量;2、目前市场上的涂覆装置在对电缆进行降温时大多是用降温辊进行降温,使得降温时降温辊与电缆的接触面积较小,由此使得降温速度较慢;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电缆生产用涂覆控制方法,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生产用涂覆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基于一涂覆设备来实现,所述涂覆设备包括框体主体(1)、导向辊(2)、电动推杆(3)和注液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主体(1)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导向辊(2),且框体主体(1)的上方内部固定有电动推杆(3),并且电动推杆(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注液管(4),所述电动推杆(3)的底端固定有第二挤压板(21),且第二挤压板(21)的上方左右两端均固定有连接绳(6),并且连接绳(6)的底端固定有第一挤压板(14),所述第一挤压板(14)的外侧通过复位弹簧(16)与涂覆套环(5)相连接,且第一挤压板(14)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外气囊(1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生产用涂覆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基于一涂覆设备来实现,所述涂覆设备包括框体主体(1)、导向辊(2)、电动推杆(3)和注液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主体(1)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导向辊(2),且框体主体(1)的上方内部固定有电动推杆(3),并且电动推杆(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注液管(4),所述电动推杆(3)的底端固定有第二挤压板(21),且第二挤压板(21)的上方左右两端均固定有连接绳(6),并且连接绳(6)的底端固定有第一挤压板(14),所述第一挤压板(14)的外侧通过复位弹簧(16)与涂覆套环(5)相连接,且第一挤压板(14)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外气囊(15),并且第一外气囊(15)的内侧固定有涂覆套环(5),所述涂覆套环(5)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固定有第一内气囊(18),且涂覆套环(5)的内部上下两侧固定有第二内气囊(17),所述连接绳(6)的内侧连接有固定轴杆(20),且固定轴杆(20)的上方外侧固定有锥形齿轮组(19),并且锥形齿轮组(19)的内部固定有连接横杆(7),所述连接横杆(7)的右端外侧固定有传动齿轮(8),且传动齿轮(8)的外侧啮合连接有齿块(10),并且齿块(10)的底端固定有套管(9),所述套管(9)的内壁固定有擦拭环(11),所述框体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通口(13),且框体主体(1)的右端上方固定有冷却室(12),所述第二挤压板(2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外气囊(22);
所述第一挤压板(14)通过连接绳(6)和复位弹簧(16)与第二限位架(52)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一挤压板(14)的内侧与第一外气囊(15)的外侧相贴合,并且第一外气囊(15)内部的空间与第一内气囊(18)内部的空间相连通;
所述第二外气囊(22)内部的空间与第二内气囊(17)内部的空间相连通;
所述涂覆套环(5)的上方外侧固定有第一限位架(51),且涂覆套环(5)的外侧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二限位架(52),并且涂覆套环(5)呈圆环形,同时涂覆套环(5)的内部为空心状结构,并且涂覆套环(5)的内侧壁为网孔状结构;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S1,先将外界输送机构上的电缆的一端通过框体主体1左端的导向辊2穿过通口13进入框体主体1右端的导向辊2再与外界的收卷机构连接,这时,电缆穿进涂覆套环5、套管9和冷却室12内;
S2,工作人员通过注液管4向涂覆套环5内部注入一定量的涂覆原料,然后,将电动推杆3与外界的电源相连接,电动推杆3带动焊接连接的第二挤压板21向上移动,使得第二内气囊17内的气体通过连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