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0856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其中线缆的导体的组分包括:镁、铜、锌、镧、铈,余量为铝,其他杂质总含量不超过0.2%,单个杂质成分含量不超过0.05%。线缆包括多根上述的导体,导体外部包覆有内屏蔽层,内屏蔽层外部包覆有绝缘层,多根导体的对称中心处设置有支撑条,支撑条上开设有弧形的凹槽,包覆有内屏蔽层和绝缘层的导体位于凹槽内;支撑条的外表面上包覆有外屏蔽层。本申请通过在线缆的金属导体内添加少量的稀土金属元素镧和铈,有效减小了导体的电阻率,能够提高线缆金属导体的导电性能;通过支撑条的设置,同时在支撑条的表面包覆外屏蔽层,可以对线芯进行支撑和隔离,可以有效减少线芯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线缆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缆
,特别涉及一种线缆。
技术介绍
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信息传递输送等功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线缆主要由pvc塑料粒子加工护套绝缘以及各种规格的导电金属线芯绞合成缆。长期以来,在线缆工业,铜以其优越的导电和热传输性能,一直是线缆线芯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铜资源短缺以及需求的高速增长,导致铜价的大幅上涨,使得铜的消费市场一直在寻求一种合适的替代品,铝及铝合金在导电和热传输等方面与铜有着相近的功能,决定了铝及铝合金是铜的主要替代材料,但是由于受到铝及铝合金本身电阻率的限制,铝及铝合金线芯的导电性能不是很理想。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线缆,通过在线缆的金属导体内添加少量的稀土金属元素镧和铈,有效减小了线芯的电阻率,进而提高线缆金属导体的导电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的导体,所述导体的组分包括:镁4.8-6.8%、铜5.6-8.6%、锌2.8-4.8%、镧0.05-0.5%、铈0.05-0.5%,余量为铝,其他杂质总含量不超过0.2%,单个杂质成分含量不超过0.05%。优选的,所述导体的组分包括:镁5.0-5.5%、铜6.0-7.0%、锌3.0-3.5%、镧0.1-0.2%、铈0.1-0.2%,余量为铝,其他杂质总含量不超过0.2%,单个杂质成分含量不超过0.05%。优选的,所述导体的组分包括:镁5.6-6.0%、铜7.1-8.0%、锌3.6-4.0%、镧0.3-0.4%、铈0.3-0.4%,余量为铝,其他杂质总含量不超过0.2%,单个杂质成分含量不超过0.05%。一种线缆,包括多根上述的导体,所述导体外部包覆有内屏蔽层,所述内屏蔽层外部包覆有绝缘层,多根包覆有内屏蔽层和绝缘层的导体外部包覆有绕包层,所述绕包层与绝缘层之间填充有填料,所述绕包层外部包覆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外部包覆有内护套。优选的,所述内护套的外部每隔2-10米套装有一个外护套。优选的,所述内护套的外表面上对称分布有多根凸条,所述外护套的内壁上对称分布有多个卡槽,所述卡槽与凸条相适配。优选的,多根所述导体呈中心对称分布,多根所述导体的对称中心处设置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上开设有弧形的凹槽,包覆有内屏蔽层和绝缘层的导体位于凹槽内。优选的,所述支撑条的外表面上包覆有外屏蔽层,所述支撑条的末端与绕包层的内壁相抵。优选的,所述支撑条呈螺旋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该种线缆,通过在线缆的金属导体内添加少量的稀土金属元素镧和铈,有效减小了导体的电阻率,能够提高线缆金属导体的导电性能。2)通过支撑条的设置,同时在支撑条的表面包覆外屏蔽层,可以对线芯进行支撑和隔离,可以有效减少线芯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线缆的结构稳定性。3)通过凸条的设置,可以增加内护套的整体强度,有利于保证内护套的防护效果。4)通过外护套的设置,当线缆中的某处内护套因摩擦等外力作用导致内护套破损时,可以将线缆上的外护套沿着凸条移动至破损处,对破损处起到防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线缆外部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线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1沿B-B线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线缆的外护套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线缆的支撑条截面示意图。图中:1、导体;2、内屏蔽层;3、绝缘层;4、支撑条;5、凹槽;6、填料;7、绕包层;8、隔离层;9、内护套;10、凸条;11、外护套;12、卡槽;13、外屏蔽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线缆的导体1,所述导体1的组分包括:镁4.8%、铜5.6%、锌2.8%、镧0.05%、铈0.05%,余量为铝,其他杂质总含量不超过0.2%,单个杂质成分含量不超过0.05%。实施例2所述导体1的组分包括:镁5.5%、铜7.0%、锌3.5%、镧0.1%、铈0.1%,余量为铝,其他杂质总含量不超过0.2%,单个杂质成分含量不超过0.05%。实施例3所述导体1的组分包括:镁6.0%、铜8.0%、锌4.0%、镧0.3%、铈0.3%,余量为铝,其他杂质总含量不超过0.2%,单个杂质成分含量不超过0.05%。实施例4所述导体1的组分包括:镁6.8%、铜8.6%、锌4.8%、镧0.5%、铈0.5%,余量为铝,其他杂质总含量不超过0.2%,单个杂质成分含量不超过0.05%。对比例1所述导体1的组分包括:镁4.8%、铜5.6%、锌2.8%,余量为铝,其他杂质总含量不超过0.2%,单个杂质成分含量不超过0.05%。实验测试:将实施例1-4和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导体1分别在20℃条件下测试导体1的电阻率,其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表1实施例1-4和对比例1在20℃温度条件下的电阻率(ρ/10-8Ω·m)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对比例1ρ2.90022.87382.86702.85103.0129由表1可知,添加少量的稀土金属元素镧和铈,导体1的电阻率明显减小,说明添加少量的稀土金属元素镧和铈对导体1的导电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实施例5参照图1-5,一种线缆,包括多根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导体1,所述导体1外部包覆有内屏蔽层2,内屏蔽层2选用但不限于编织铜丝带,所述内屏蔽层2外部包覆有绝缘层3,导体1、内屏蔽层2和绝缘层3组成线缆的线芯,多根包覆有内屏蔽层2和绝缘层3的导体1外部包覆有绕包层7,所述绕包层7与绝缘层3之间填充有填料6,所述绕包层7外部包覆有隔离层8,所述隔离层8外部包覆有内护套9。隔离层8选用但不限于聚酯薄膜隔离层,绝缘层选用但不限于聚乙烯绝缘层,内护套9和外护套11的材质选用但不限于聚氯乙烯.参照图1,所述内护套9的外部每隔2-10米套装有一个外护套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添加少量的稀土金属元素镧和铈的导体1,有效减小了导体1的电阻率,能够提高线缆金属导体1的导电性能。通过外护套11的设置,当线缆中的某处内护套9因摩擦等外力作用导致内护套9破损时,可以将线缆上的外护套11沿着凸条10移动至破损处,对破损处起到防护作用,同时还可以采用绝缘胶布对外护套11的两端进行密封和固定;相对于现有的仅采用绝缘胶布对破损处进行缠绕防护的方式,利用外护套11进行防护,其防护效果更好,能够有效保护破损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的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1)的组分包括:镁4.8-6.8%、铜5.6-8.6%、锌2.8-4.8%、镧0.05-0.5%、铈0.05-0.5%,余量为铝,其他杂质总含量不超过0.2%,单个杂质成分含量不超过0.05%。/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407 CN 20201026466821.一种线缆的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1)的组分包括:镁4.8-6.8%、铜5.6-8.6%、锌2.8-4.8%、镧0.05-0.5%、铈0.05-0.5%,余量为铝,其他杂质总含量不超过0.2%,单个杂质成分含量不超过0.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1)的组分包括:镁5.0-5.5%、铜6.0-7.0%、锌3.0-3.5%、镧0.1-0.2%、铈0.1-0.2%,余量为铝,其他杂质总含量不超过0.2%,单个杂质成分含量不超过0.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1)的组分包括:镁5.6-6.0%、铜7.1-8.0%、锌3.6-4.0%、镧0.3-0.4%、铈0.3-0.4%,余量为铝,其他杂质总含量不超过0.2%,单个杂质成分含量不超过0.05%。


4.一种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导体(1),所述导体(1)外部包覆有内屏蔽层(2),所述内屏蔽层(2)外部包覆有绝缘层(3),多根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松松陈志文李秀苓闫通海卢广为
申请(专利权)人:德信线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