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再光专利>正文

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聚变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085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磁约束核聚变技术领域磁约束核聚变主要有两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将等离子体密封在磁场存在径向梯度的环管内,离子容易跑到管壁上去。另一种是将等离子体密封在磁场分布轴对称的直的聚变管内,离子不能跑到管壁上去。采用磁塞,难阻离子从两端溢出。还要研究多年,才能实用。因此设计出附图示出的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氘氚(DT)聚变管。它是由处在超导线圈17中的直的聚变管10,及其两端处在超导线圈5和18中的环状回流管7和20组成。左右两端分别注入氘离子、氚离子和电子。在磁场的约束下,离子和电子从聚变管两端流出,通过环状回流管,又流入聚变管。在直的聚变管内,运动方向相反的离子相互碰撞,每立方厘米产生几十万瓦的氘氚聚变功率。几年内可开始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聚变管
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聚变管,属磁约束核聚变

技术介绍
专利技术人1963年去苏联学習高压电器和气体电子学两年半。1976年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热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研制出16万千伏安硅整流系统,为其解决了一个难题。制造出22个无磁钢箍脉冲强磁场线圈,经受试验考核,为其大环线圈的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并为其选定快速开关。1984至1988年,在国内首先研制出5千瓦和10千瓦二氧化碳激光器,获准建立的国家重点激光技术实验室已发展成为国家光电创新基地。2015年,又开始研究核聚变。知道全球研究最多的磁约束核聚变有两种,一种是圆环聚变管,俄罗斯称它为托卡马克,国内称它为环流器。俄罗斯研究在前,多国研究在后,使它成为在法国建设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的堆型。它是将高温等离子体密封在一个圆环管内。由于管内的磁场存在径向梯度,带电粒子容易跑到内壁上去,对延长维持时间造成很大的困难。实验堆成功后,还要建设聚变发电的示范堆,要等到2050年后才能用上它发出的电。另一种是直的聚变管。直管中的磁场是轴对称的,能阻止带电粒子横过磁力线而跑到内壁上去,有利于提高等离子体的稳定性。直管是很好的聚变管。但是前人采用磁塞,企图将直管两端堵塞起来,不让带电粒子流出去,让其留在管内来回流动,产生聚变。实验证明,磁塞只能堵住低密度的等离子体,对聚变要求密度较高的等离子体无效。因此对它的研究被搁置多年。2014报导: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又开始对它进行研究,自称1年内建造一台紧凑型聚变堆,还未见成功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物畅其流。直管是很好的聚变管,两端不应堵塞,应让等离子体畅流进出,在聚变管内产生聚变。因此设计出两种新的聚变管。一种是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聚变管。另一种是磁约束双跑道回流管和直的聚变管。2.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聚变管,有电子和离子循环流动管道,直的超导线圈,直的绝缘管,直的聚变管,环状超导线圈,环状绝缘管,环状回流管,中子增殖、慢化、被锂6俘获而生成氚和氦4,电子源,离子源,离子加速管,电流传感器,电磁式气体分离器,真空泵,氘气瓶,氚气瓶,氦3气瓶,氦4气瓶等。3.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聚变管,其特征在于电子和离子循环流动管道,由处在超导线圈17中的直的聚变管10,及其左右两端完全相同的处在超导线圈5和18、绝缘管6和19中的环状回流管7和20组成。4.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聚变管,其特征在于在直的超导线圈17,环状超导线圈5和18产生的磁场的约束下,电子和离子从聚变管10的左端流出,经过环状回流管7,又流入聚变管。从聚变管10的右端流出,经过环状回流管20,又流入聚变管。如此往返循环流动。在聚变管10内,流动方向相反的离子相互碰撞,产生聚变。5.在聚变管两端和电子、离子注入口,设置电流传感器8,以便实时测出管道内电流和控制离子和电子的注入,使聚变管内形成准等离子体,并长期稳定运行。6.全球海水中含氘25万亿吨,含锂2300亿吨。月球上有100多万吨氦3。自然界不存在氚,但氘氘聚变产生氚和氦3。因此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聚变管分为三种:一是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氘氘聚变管。聚变功率为每立方厘米几百瓦。主要为氘氚聚变提供点火所需的氚,并为氘氦3聚变提供点火和运转所需的氦3。二是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氘氚聚变管。聚变管内同时产生氘氚聚变和氘氘聚变,还产生无效的氚氚碰撞。聚变功率为每立方厘米十几万瓦,主要为大型电站提供能源。三是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氘氦3聚变管。聚变管内同时产生氘氦3聚变和氘氘聚变,还产生无效的氦3氦3碰撞,聚变功率为每立方厘米几千瓦,可作为移动能源。7.在聚变管内,聚变产生的离子,多次碰撞聚变管内壁,成为低能的氚、氦3和氦4,都直接进入排气管道42。氘氘聚变产生的低能中子,经过慢化,和氘氚聚变产生的高能中子,经过增殖和慢化,被锂套中的锂6俘获而生成的氚和氦4,都通过其通道43,也进入排气管道42。都由真空泵41抽至电磁式气体分离器40,分离出的氚、氦3和氦4,分别储存在三个气瓶中,为氘氚聚变和氘氦3聚变提供点火和运转所需的氚和氦3。8.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氘氘聚变管,左右两端都有氘气瓶、离子源、离子加速管、电子源,注入氘离子和电子,产生氘氘聚变,提供氚和氦3。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氘氚聚变管,左端有氘气瓶、离子源、离子加速管、电子源,注入氘离子和电子。右端有点火所需的由氘氘聚变管提供和储存在气瓶中的氚、离子源、离子加速管、电子源,注入氚离子和电子,产生氘氚聚变。点火后长期运转所需的氚,由其自身产生的高能中子,经过增殖和慢化后,被锂6俘获而生成的氚来满足。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氘氦3聚变管,左端有氘气瓶、离子源、离子加速管、电子源,注入氘离子和电子。右端有氘氘聚变管提供点火和长期运转所需的储存在气瓶中的氦3、离子源、离子加速管、电子源,注入氦3离子和电子,产生和维持氘氦3聚变。9.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氘氚聚变管有8层。第一层为管壁材料为钨的聚变管10,第二层为冷却管壁的重水11,第三层为多层薄壁钨管中子增殖层12,第四层为慢化中子的重水13,第五层为锂6套14,第六层为射线吸收层15,第七层为绝缘层16,第八层为超导线圈17。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氘氘聚变管、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氘氦3聚变管,都只有5层。第一层为管壁材料为不锈钢的聚变管10,第二层为重水11,第三层为锂套14、第四层为绝缘层16,第五层为超导线圈17。10.磁约束双跑道回流和直的聚变管,由处在超导线圈17中的直的聚变管10,直的回流管44和45,及其四个处在超导线圈中的半个圆环管组成。也分为氘氘、氘氚和氘氦3三种聚变管。都只产生一种聚变,不产生无效碰撞。附图说明图1是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氘氘聚变管示意图。聚变管的左端有氘气瓶1,离子源2,离子加速管3,电子源4,注入氘离子和电子。聚变管左端超导线圈5和绝缘管6中的环状回流管7,电流传感器8,隔热管9,不锈钢聚变管10,重水11,锂6套14,绝缘层16,超导线圈17。聚变管右端超导线圈18和绝缘管19中的环状回流管20。右端氘气瓶21,离子源22,离子加速管23,电子源24,注入氘离子和电子,产生氘氘聚变。氚瓶25、氦3气瓶26,氦4气瓶27,电磁式气体分离器40,真空泵41,排气管42,中子被锂套14中的锂6俘获而生成的氚和氦4的通道43。图2是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氘氚聚变管示意图。聚变管的左端有氘气瓶1,离子源2,离子加速管3,电子源4,注入氘离子和电子。聚变管左端超导线圈5和绝缘管6中的环状回流管7,电流传感器8,隔热管9,钨聚变管10,冷却管壁的重水11,增殖中子的多层钨管12,慢化中子的重水13,锂6套14,射线吸收层15,绝缘层16,超导线圈17。聚变管右端超导线圈18和绝缘管19中的环状回流管20,右端有由氘氘聚变产生的储存在气瓶25中的氚、离子源28,离子加速管29、电子源30、注入氚离子和电子,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直的螺线管内磁场分布是轴对称的,能阻止离子跑到管壁上去,是很好的聚变管;两端不应堵塞,应让等离子体畅流进出,在聚变管内产生聚变;因此设计出两种新的聚变管,一种是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聚变管,另一种是磁约束双跑道形回流管和直的聚变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直的螺线管内磁场分布是轴对称的,能阻止离子跑到管壁上去,是很好的聚变管;两端不应堵塞,应让等离子体畅流进出,在聚变管内产生聚变;因此设计出两种新的聚变管,一种是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聚变管,另一种是磁约束双跑道形回流管和直的聚变管。


2.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聚变管,其特征在于电子和离子循环流动管道,由处在超导线圈17中的直的聚变管10,及其左右两端完全相同的处在超导线圈5和18、绝缘管6和19中的环状回流管7和20组成。


3.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聚变管,其特征在于直的聚变管的两端是开启的,让离子和电子畅流出入,在超导线圈17、5和18产生的磁场的约束下,离子和电子从聚变管两端流出,经过环状回流管7和20,又流入聚变管,在聚变管内,流动方向相反的离子相互碰撞,产生聚变。


4.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聚变管,其特征在于在聚变管两端和电子、离子注入口,设置电流传感器,以便实时测出聚变管内电流和控制离子和电子的注入,使聚变管内形成准等离子体,并使聚变管长期稳定运行。


5.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聚变管,其特征在于按其功能分为三种:一是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氘氘聚变管,聚变管内只产生氘氘聚变,聚变功率为每立方厘米几百瓦,主要为氘氚聚变管提供点火所需的氚,并为氘氦3聚变管提供点火和运转所需的氦3;二是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氘氚聚变管,聚变管内产生氘氚聚变和氘氘聚变,聚变功率为每立方厘米几十万瓦,主要为大型电站提供能源;三是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氘氦3聚变管,聚变管内产生氘氦3聚变和氘氘聚变,聚变功率为每立方厘米几千瓦,可作为移动能源。


6.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聚变管,其特征在于在聚变管内,聚变产生的离子,多次碰撞管壁,成为低能的氚、氦3和氦4,直接进入排气管道43;氘氘聚变产生的中子,经过慢化;氘氚聚变产生的中子,经过增殖和慢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再光
申请(专利权)人:李再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