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碳化硅管的铍基液态包层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变堆工程
,主要涉及一种基于碳化硅管的铍基液态包层。
技术介绍
发展安全、高效的聚变能已被列入我国核能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的设计与研究。演示聚变能发电和氚自持,实现包层氚增殖率TBR≥1.1,是CFETR提出的主要设计目标。氚增殖包层是聚变堆的核心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实现氚自持、排出核热和等离子体热流及提供辐射屏蔽。针对这些功能需求,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包层方案,从氚增殖剂形态可分为固态包层和液态包层。固态包层以锂陶瓷小球填充增殖区,由于氚增殖能力不足,一般在包层内部仍需布置铍或铍合金以倍增中子,增加产氚。液态包层多以液态锂铅作为氚增殖剂和中子倍增剂,相比固态包层结构形式简单,且能实现在线提氚,通常被认为是更加先进的包层方案。欧盟早年提出了氦冷锂铅包层设计方案,液态锂铅在包层内准静态流动,不起冷却作用,以高温高压氦气作为冷却剂,但氦气载热能力有限,难以有效移除包层第一壁高热负荷,且高温高压氦气回路技术尚不成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碳化硅管的铍基液态包层,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第一壁(1)、上/下盖板(2-1/2-2)、加强板(3)、中子倍增剂(4)、冷却水进/出口联箱(5-1/5-2)、锂铅流道(6)和背板(7),其中U型第一壁(1)与上/下盖板(2-1/2-2)、加强板(3)、冷却水进口联箱(5-1)焊接,将包层分割成若干联通的子腔室,并由背板(7)支撑,中子倍增剂(4)布置于包层子腔室内,锂铅流道(6)贯穿加强板(3)和中子倍增剂(4);所述的U型第一壁(1)、上/下盖板(2-1/2-2)、加强板(3)、冷却水进/出口联箱(5-1/5-2)和背板(7)采用氧化物弥散增强钢材料加工而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碳化硅管的铍基液态包层,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第一壁(1)、上/下盖板(2-1/2-2)、加强板(3)、中子倍增剂(4)、冷却水进/出口联箱(5-1/5-2)、锂铅流道(6)和背板(7),其中U型第一壁(1)与上/下盖板(2-1/2-2)、加强板(3)、冷却水进口联箱(5-1)焊接,将包层分割成若干联通的子腔室,并由背板(7)支撑,中子倍增剂(4)布置于包层子腔室内,锂铅流道(6)贯穿加强板(3)和中子倍增剂(4);所述的U型第一壁(1)、上/下盖板(2-1/2-2)、加强板(3)、冷却水进/出口联箱(5-1/5-2)和背板(7)采用氧化物弥散增强钢材料加工而成,所述的锂铅流道(6)采用碳化硅管加工而成,U型第一壁(1)外表面附有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化硅管的铍基液态包层,其特征在于:
锂铅进口流量分配盒(8-1)和锂铅出口流量汇集盒(8-2)分别与所述的锂铅流道(6)进出口连接,背部通过背板(7)固定,并由底部的下盖板(2-2)支撑,锂铅进口流量分配盒(8-1)的背部加工锂铅进口管(9-1),锂铅出口流量汇集盒(8-2)的背部加工锂铅出口管(9-2),形成密闭的锂铅流动腔室。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磊,刘松林,李敏,祝庆军,卢棚,蒋科成,赵雪丽,马学斌,倪明玖,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