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供油的旋梭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085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供油的旋梭轴,包括旋梭轴和轴套,所述旋梭轴中部设置有所述轴套,所述轴套外围侧壁上通过卡压的方式固定有卡塞,所述轴套内壁上成型有环形凹槽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导油孔以及锥形孔的设计,不仅能够在实现自主供油的同时利用锥形孔的锥度加速润滑油的流动,进而提高润滑的效率,而且通过导油孔将滚珠处多余的润滑油导入到锥形孔内,避免了因润滑油液过多而对滚珠的滚动产生影响,减小了旋梭轴与轴套之间的摩擦,实用性好,通过密封台以及密封槽的增设,能够在不增加装置成本的前提下,提高装置的密封性,避免了润滑有油的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供油的旋梭轴
本技术涉及旋梭轴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供油的旋梭轴。
技术介绍
旋梭轴主要用于缝纫机、绣花机等放置机械上,作为传动部件使用。现有市场上的旋转机构大都采用转轴在轴套内转动方式,有转轴带动梭心套转动。然而现有的自主供油旋梭轴内的输油孔主要采用平直结构,导致润滑油液流动过慢,降低润滑效率,且由于旋梭轴与轴套相连的轴承常会因润滑油过多而导致滚动阻力较大,加大旋梭轴与轴套之间摩擦,其次,现有自主供油旋梭轴主要是采用单层结构的密封圈来进行密封,密封性能较差,常会发生润滑油泄漏,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自动供油的旋梭轴来解决现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自动供油的旋梭轴,解决了现有的自主供油旋梭轴内的输油孔主要采用平直结构,导致润滑油液流动过慢,降低润滑效率,且由于旋梭轴与轴套相连的轴承常会因润滑油过多而导致滚动阻力较大,加大旋梭轴与轴套之间摩擦,以及现有的自主供油旋梭轴主要是采用单层结构的密封圈来进行密封,密封性能较差,常会发生润滑油泄漏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供油的旋梭轴,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梭轴(2)和轴套(3),所述旋梭轴(2)中部设置有所述轴套(3),所述轴套(3)外围侧壁上通过卡压的方式固定有卡塞(1),所述轴套(3)内壁上成型有环形凹槽一(4),所述环形凹槽一(4)内设置有滚珠(12),所述滚珠(12)上设置有保持架(11),所述旋梭轴(2)外围侧壁上靠近所述滚珠(12)处成型有环形凹槽二(7),所述旋梭轴(2)与所述轴套(3)之间成型有储油腔(8),所述旋梭轴(2)上处于所述储油腔(8)的轴段上成型有吸油孔(9),所述吸油孔(9)呈螺旋式分布,所述旋梭轴(2)上靠近所述环形凹槽二(7)处成型有导油孔(6),所述旋梭轴(2)内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供油的旋梭轴,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梭轴(2)和轴套(3),所述旋梭轴(2)中部设置有所述轴套(3),所述轴套(3)外围侧壁上通过卡压的方式固定有卡塞(1),所述轴套(3)内壁上成型有环形凹槽一(4),所述环形凹槽一(4)内设置有滚珠(12),所述滚珠(12)上设置有保持架(11),所述旋梭轴(2)外围侧壁上靠近所述滚珠(12)处成型有环形凹槽二(7),所述旋梭轴(2)与所述轴套(3)之间成型有储油腔(8),所述旋梭轴(2)上处于所述储油腔(8)的轴段上成型有吸油孔(9),所述吸油孔(9)呈螺旋式分布,所述旋梭轴(2)上靠近所述环形凹槽二(7)处成型有导油孔(6),所述旋梭轴(2)内中部成型有锥形孔(5),所述吸油孔(9)以及所述导油孔(6)均与所述锥形孔(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供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永林朱家祥朱光耀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金和缝制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