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有机污染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0749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水有机污染处理装置,涉及水污染处理技术领域,主要为了解决现有处理方式易产生二次污染,不安全的问题;包括箱体以及依次设于箱体内的均质池、氧化池和清水池,所述氧化池内通过多块隔板分隔成奇数个折流单元,每个所述折流单元内均垂直间隔安装有多组紫外灯管,折流单元内还设有臭氧曝气装置,所述臭氧曝气装置包括设于折流单元底部的环形微孔曝气管,所述清水池中上下间隔固定有过水筛板和承托筛板,所述承托筛板和过水筛板之间设有颗粒活性炭层,本申请不用易燃易爆化学药剂,不会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通过折流单元的设置,使水体与通过紫外线、臭氧充分接触,提高反应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水有机污染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污染处理
,具体是一种地下水有机污染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的地下水已普遍受到污染,部分地区水质超标严重,且污染还在继续加重。地下水中有机污染普遍存在,国内有关部门曾启动了东部典型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试点项目,评估结果令人震惊:微量有机物普遍检出,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物质不同程度检出,而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地下水已经检测出100多种污染物,其中不少是“三致”物质。目前针对地下水有机污染治理的方法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处理两大类,因地下水原位修复存在工程实施难度大、处理药剂、填料更换困难、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并未广泛应用。将地下水抽出后进行处理的异位处理技术,相比较原位修复技术可控性强,目前异位处理技术主要采用芬顿氧化、过硫酸钠氧化、高锰酸钾氧化及次氯酸钠氧化,效果显著,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十分严峻。第一,因地下水流速缓慢、污染物在含水层迁移不可控,即会产生抽出地下水有机污染物浓度波动的现象,从而出现处理过程中投加化学药剂过量或不足的问题,直接影响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二,化学药剂氧化法会生成其它反应产物,大幅度增加水中金属离子量,使地下水成为含盐水,产生二次污染。第三,化学氧化法需要多种类、大批量的化学药剂堆放现场,管理难度、安全风险极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水有机污染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水有机污染处理装置,包括箱体以及依次设于箱体内的均质池、氧化池和清水池,所述均质池顶部与氧化池顶部连通,氧化池底部与清水池底部连通,均质池内腔顶部固定安装有导流板,所述氧化池内通过多块隔板分隔成奇数个折流单元,相邻两块隔板中的一块底部设有连通其两侧腔室的过水管,另一块顶部设有连通其两侧腔室的过水管,每个所述折流单元内均垂直间隔安装有多组紫外灯管,折流单元内还设有臭氧曝气装置,所述臭氧曝气装置包括设于折流单元底部的环形微孔曝气管,环形微孔曝气管通过臭氧输送管路与箱体顶部安装的臭氧发生器的输出口连通,所述清水池中上下间隔固定有过水筛板和承托筛板,所述承托筛板和过水筛板之间设有颗粒活性炭层。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箱体顶部位于均质池和清水池处分别安装有检查孔盖板。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均质池侧壁上部设有进水口,均质池底部连接有排泥管,清水池侧壁上部连接有出水管,清水池底部连接有排空管。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导流板远离进水口的一侧且位于均质池与氧化池连通处下方固定安装有过滤筛板。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紫外灯管通过紫外灯安装法兰和紫外灯支架与箱体顶部固定连接,紫外灯安装法兰通过螺丝与箱体顶壁相连固定,紫外灯支架与紫外灯安装法兰固定连接,紫外灯管上端卡入紫外灯安装法兰中心的胶圈内,下端卡入紫外灯支架上的胶圈内。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紫外灯管顶部连接有紫外灯电缆,紫外灯电缆与箱体顶部的电控柜电连接。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臭氧输送管路上安装有用于控制臭氧流量的气量调节阀。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环形微孔曝气管可拆卸安装于紫外灯支架底部。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清水池顶部安装有臭氧破坏器,臭氧破坏器的进口通过尾气收集管与清水池内腔顶部连通。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申请不用易燃易爆化学药剂,不会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紫外线强度和臭氧投加量可由电控柜、臭氧发生器、气量调节阀实时快速调整,操作简单;将紫外灯支架、环形微孔曝气管、紫外灯安装法兰固定三者固定在一起的结构,方便安装、维修,解决紫外灯管安装时经常破裂的问题;通过折流单元的设置,使水体与通过紫外线、臭氧充分接触,提高反应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面图。图2为图1的立剖面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1的横断面图。附图标记注释:1-进水口;2-导流板;3-检查孔盖板;4-过滤筛板;5-臭氧发生器;6-臭氧输送管路;7-气量调节阀;8-紫外灯安装法兰;9-紫外灯电缆;10-电控柜;11-臭氧破坏器;12-尾气收集管;13-出水管;14-过水筛板;15-颗粒活性炭层;16-承托筛板;17-清水池;18-排空管;19-过水管;20-环形微孔曝气管;21-紫外灯支架;22-隔板;23-紫外灯管;24-氧化池;25-均质池;26-排泥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技术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对本技术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地下水有机污染处理装置,包括箱体以及依次设于箱体内的均质池25、氧化池24和清水池17,箱体顶部位于均质池25和清水池17处分别安装有检查孔盖板3,所述均质池25顶部与氧化池24顶部连通,氧化池24底部与清水池17底部连通,本实施例中,均质池25、氧化池24、清水池17优选通过过水管19依次连通,所述均质池25侧壁上部设有进水口1,均质池25底部连接有排泥管26,清水池17侧壁上部连接有出水管13,清水池17底部连接有排空管18,均质池25内腔顶部固定安装有导流板2,导流板2远离进水口1的一侧且位于均质池25与氧化池24连通处下方固定安装有过滤筛板4,导流板2使进水水质均匀,并改变流向,然后垂直向上流经过滤筛板4,截留水中泥沙等杂质,避免对后续处理零件的破坏;进一步的,所述氧化池24内通过多块隔板22分隔成奇数个折流单元,相邻两块隔板22中的一块底部设有连通其两侧腔室的过水管19,另一块顶部设有连通其两侧腔室的过水管19,每个所述折流单元内均垂直间隔安装有多组紫外灯管23,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紫外灯管23通过紫外灯安装法兰8和紫外灯支架21与箱体顶部固定连接,紫外灯安装法兰8通过螺丝与箱体顶壁相连固定,紫外灯支架21与紫外灯安装法兰8固定连接,紫外灯管23上端卡入紫外灯安装法兰8中心的胶圈内,下端卡入紫外灯支架21上的胶圈内,紫外灯支架21上可增设支撑支架,确保紫外灯管23稳固,每组所述紫外灯管23单独线路控制,在使用时,可根据水质情况调整紫外灯管23的开启数量,紫外灯管23顶部连接有紫外灯电缆9,紫外灯电缆9与箱体顶部的电控柜10电连接,折流单元内还设有臭氧曝气装置,所述臭氧曝气装置包括设于折流单元底部的环形微孔曝气管20,环形微孔曝气管20通过臭氧输送管路6与箱体顶部安装的臭氧发生器5的输出口连通,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环形微孔曝气管20优选可拆卸安装于紫外灯支架21底部,拧掉紫外灯安装法兰8上的固定螺丝,即可将紫外灯管23及臭氧曝气装置一并提出,方便安装、维修,防止安装时打破价格昂贵的紫外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水有机污染处理装置,包括箱体以及依次设于箱体内的均质池(25)、氧化池(24)和清水池(17),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质池(25)顶部与氧化池(24)顶部连通,氧化池(24)底部与清水池(17)底部连通,均质池(25)内腔顶部固定安装有导流板(2),所述氧化池(24)内通过多块隔板(22)分隔成奇数个折流单元,相邻两块隔板(22)中的一块底部设有连通其两侧腔室的过水管(19),另一块顶部设有连通其两侧腔室的过水管(19),每个所述折流单元内均垂直间隔安装有多组紫外灯管(23),折流单元内还设有臭氧曝气装置,所述臭氧曝气装置包括设于折流单元底部的环形微孔曝气管(20),环形微孔曝气管(20)通过臭氧输送管路(6)与箱体顶部安装的臭氧发生器(5)的输出口连通,所述清水池(17)中上下间隔固定有过水筛板(14)和承托筛板(16),所述承托筛板(16)和过水筛板(14)之间设有颗粒活性炭层(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水有机污染处理装置,包括箱体以及依次设于箱体内的均质池(25)、氧化池(24)和清水池(17),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质池(25)顶部与氧化池(24)顶部连通,氧化池(24)底部与清水池(17)底部连通,均质池(25)内腔顶部固定安装有导流板(2),所述氧化池(24)内通过多块隔板(22)分隔成奇数个折流单元,相邻两块隔板(22)中的一块底部设有连通其两侧腔室的过水管(19),另一块顶部设有连通其两侧腔室的过水管(19),每个所述折流单元内均垂直间隔安装有多组紫外灯管(23),折流单元内还设有臭氧曝气装置,所述臭氧曝气装置包括设于折流单元底部的环形微孔曝气管(20),环形微孔曝气管(20)通过臭氧输送管路(6)与箱体顶部安装的臭氧发生器(5)的输出口连通,所述清水池(17)中上下间隔固定有过水筛板(14)和承托筛板(16),所述承托筛板(16)和过水筛板(14)之间设有颗粒活性炭层(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有机污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顶部位于均质池(25)和清水池(17)处分别安装有检查孔盖板(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有机污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质池(25)侧壁上部设有进水口(1),均质池(25)底部连接有排泥管(26),清水池(17)侧壁上部连接有出水管(13),清水池(17)底部连接有排空管(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廷亮张国臣吴玉杰于晓娟田金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地泓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