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管件装卸车吊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0652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管件装卸车吊装装置,包括吊杆、第一悬钩和第二悬钩,吊杆两端各设有一组连接件,第一悬钩和第二悬钩分别与一组连接件铰接;第一悬钩和第二悬钩相对设置,第一悬钩和第二悬钩对立面上均设有用于悬挂混凝土管件的吊装部,第一悬钩下端设有螺接部,第二悬钩下端设有绕绳部,螺接部和绕绳部之间通过锁绳机构连接;所述锁绳机构包括钢丝绳以及与螺接部螺纹连接的调节杆,所述钢丝绳套接于绕绳部上且两端均与调节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混凝土管件装卸车吊装装置起吊时无需通过叉车等设备将混凝土管件托起,起吊方便、安全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管件装卸车吊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程吊装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管件装卸车吊装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管件是预先利用混凝土在模具内预先浇注的工件,一般重量较大,尤其是市政排污管道类的混凝土管件,重量大多为1~3吨之间,吊装时一般采用吊车或起重设备进行起吊。针对混凝土管件的吊装,传统的吊装设备在起吊之前需要把吊装带套设在管状的混凝土管件表面,具体操作时,一般采用叉车等工具将混凝土管件一边轻微提起,使混凝土管件下表面脱离地面,再套装吊装带,因而需要对混凝土管件两端分别进行上提以进行套装吊装带。上述吊装设备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配备一台叉车,应用场景有限,且吊装操作过程繁琐,不利于提高吊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混凝土管件装卸车吊装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混凝土管件装卸车吊装装置,包括吊杆、第一悬钩和第二悬钩,所述吊杆两端各设有一组连接件,第一悬钩和第二悬钩分别与一组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一悬钩和第二悬钩相对设置,第一悬钩和第二悬钩对立面上均设有用于悬挂混凝土管件的吊装部,第一悬钩下端设有螺接部,第二悬钩下端设有绕绳部,螺接部和绕绳部之间通过锁绳机构连接;所述锁绳机构包括钢丝绳以及与螺接部螺纹连接的调节杆,所述钢丝绳套接于绕绳部上且两端均与调节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吊杆沿自身杆长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调节孔,每组连接件上端均与任意相邻的两组调节孔拆卸式连接,使得两组连接件之间间距可调。进一步地,所述吊杆两端各设有一组吊耳。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第一端端部设有挡环,位于螺接部和挡环之间的调节杆杆面上套接有钢丝绳固定套,钢丝绳两端均连接于钢丝绳固定套上。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第二端端部设有把手。进一步地,所述吊杆为工字钢,两组吊耳均设于工字同侧的槽内。进一步地,所述两组吊耳上各连接有一组起吊绳,两组起吊绳上端互相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混凝土管件装卸车吊装装置包括了吊杆和悬挂于吊杆两侧的两组悬钩,其中,第一悬钩和第二悬钩上均设有吊装部,起吊时,两组悬钩悬挂于混凝土管件两侧,两个吊装部分别托起混凝土管件两端内侧,同时通过锁绳机构将两组悬钩两端之间连接,旋转调节杆使得钢丝绳收缩,两组悬钩得以牢牢锁紧混凝土管件两端,防止起吊过程中因抖动、摇摆而带来脱钩风险,起吊时无需通过叉车等设备将混凝土管件托起,起吊方便、安全高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吊装装置立体图A;图2为本技术的吊装装置立体图B;图3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吊装装置使用状态图;图中:1-吊装装置本体,100-吊杆,100a-吊耳,100b-连接件,100c-调节孔,100d-螺栓,110-第一悬钩,110a-吊装部A,110b-螺接部,120-第二悬钩,120a-吊装部B,120b-绕绳部,130-锁绳机构,130a-调节杆,130b-挡环,130c-钢丝绳固定套,130d-钢丝绳,130e-把手,140-起吊绳,2-吊车,3-混凝土管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4所示,一种混凝土管件装卸车吊装装置,用于起吊市政排污管道等圆管形混凝土预制件,包括吊装装置本体1,吊装装置本体1结构上包括吊杆100、第一悬钩110和第二悬钩120。其中,如图1所示,吊杆100为工字钢结构,吊杆100两端各设置有一组吊耳100a,两组吊耳100a上各连接有一组起吊绳140,两组起吊绳140上端缠绕连接在一起,汇成一股起吊绳连接于起吊设备如吊车2上,吊杆100为工字钢结构,两组吊耳100a位于工字钢同侧的槽内,因而起吊时,工字钢上槽两侧的槽板还可以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提高吊杆100的结构强度。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吊杆100沿自身杆长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调节孔100c,位于吊杆100两端附近的任意相邻的两组调节孔100c上通过两组螺栓100d各连接有一组连接件100b,即位于吊杆100两端的连接件100b均与吊杆100可拆卸式连接,因此可以根据混凝土管件3的实际长度,通过将两组连接件100b安装在不同的调节孔100c内以灵活调节两组连接件100b之间的间距,使得吊装装置本体1对于不同尺寸的混凝土管件3兼容性较好。所述第一悬钩110和第二悬钩120各与一组连接件100b铰接,其中,第一悬钩110和第二悬钩120相对设置,第一悬钩110和第二悬钩120对立面上均设有用于悬挂混凝土管件3的吊装部,即第一悬钩110上设有吊装部A110a,第二悬钩120上设有吊装部B120a;如图3所示,第一悬钩110下端设有螺接部110b,即螺接部110b位于吊装部A110a下方,第二悬钩120下端设有绕绳部120b,绕绳部120b呈挂钩状,其内设有沟槽,螺接部110b和绕绳部120b之间通过锁绳机构130连接。如图1-3所示,所述锁绳机构130包括钢丝绳130d以及与螺接部110b螺纹连接的调节杆130a,所述调节杆130a第一端端部设有挡环130b,调节杆130a第二端端部设有把手130e,位于螺接部110b和挡环130b之间的调节杆130a杆面上套接有钢丝绳固定套130c,钢丝绳固定套130c活动套接在调节杆130a杆面,挡环130b的作用在于阻止其滑出调节杆130a杆面,所述钢丝绳130d套接于绕绳部120b的沟槽内且两端均与调节杆130a上的钢丝绳固定套130c相连。使用时,根据混凝土管件3的实际长度,调节两组连接件100b之间的间距,使用两组悬钩上的吊装部轻微托起混凝土管件3两侧内壁上端,使得吊装部A110a和吊装部B120a保持水平,钢丝绳130d一端穿过混凝土管件3内腔并绕接在绕绳部120b上,另一端拧动把手130e,钢丝绳130d拉直,两组悬钩被拉紧,吊装到位后,反拧松动把手130e,将钢丝绳130d从绕绳部120b上取下即可,吊装高效安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管件装卸车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杆(100)、第一悬钩(110)和第二悬钩(120),所述吊杆(100)两端各设有一组连接件(100b),第一悬钩(110)和第二悬钩(120)分别与一组连接件(100b)铰接;/n所述第一悬钩(110)和第二悬钩(120)相对设置,第一悬钩(110)和第二悬钩(120)对立面上均设有用于悬挂混凝土管件(3)的吊装部,第一悬钩(110)下端设有螺接部(110b),第二悬钩(120)下端设有绕绳部(120b),螺接部(110b)和绕绳部(120b)之间通过锁绳机构(130)连接;/n所述锁绳机构(130)包括钢丝绳(130d)以及与螺接部(110b)螺纹连接的调节杆(130a),所述钢丝绳(130d)套接于绕绳部(120b)上且两端均与调节杆(130a)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管件装卸车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杆(100)、第一悬钩(110)和第二悬钩(120),所述吊杆(100)两端各设有一组连接件(100b),第一悬钩(110)和第二悬钩(120)分别与一组连接件(100b)铰接;
所述第一悬钩(110)和第二悬钩(120)相对设置,第一悬钩(110)和第二悬钩(120)对立面上均设有用于悬挂混凝土管件(3)的吊装部,第一悬钩(110)下端设有螺接部(110b),第二悬钩(120)下端设有绕绳部(120b),螺接部(110b)和绕绳部(120b)之间通过锁绳机构(130)连接;
所述锁绳机构(130)包括钢丝绳(130d)以及与螺接部(110b)螺纹连接的调节杆(130a),所述钢丝绳(130d)套接于绕绳部(120b)上且两端均与调节杆(130a)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管件装卸车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100)沿自身杆长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调节孔(100c),每组连接件(100b)上端均与任意相邻的两组调节孔(100c)拆卸式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键频周启龙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富华物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