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可变布局智能座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027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可变布局智能座舱结构,属于汽车内饰结构领域,其包括对称设置于汽车中控区域的一对控制面板框架,所述控制面板框架用于安装显示模组A及显示模组B,其特征在于,其中显示模组A横置于控制面板框架上方并固定,显示模组B装配于控制面板框架之间,与控制面板框架滑动连接,当所述显示模组B滑动至最低处时,显示模组B、显示模组A以及控制面板框架形成容置空腔,当所述显示模组B滑动至最高处时,显示模组B与显示模组A接触,并遮盖所述容置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在中控区域开辟容置空间以放置各种功能组件,从而使中控区域达成“一体化表面”效果,更具美感和科技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可变布局智能座舱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结构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汽车可变布局智能座舱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向智能化的发展,内饰的“智能”表面化设计的运用也越来越多。为了营造内饰的科技感,内饰中显示屏的尺寸和数量越来越多,如多联屏,IML触控面板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些元素的应用,多是为了营造整体趋于“一体化表面”的效果。但是传统的空调出风口、储物盒、组合按钮等功能性部件的设计,极大影响到内饰的“一体化表面”的效果。为了解决“一体化表面”与功能部件之间的矛盾,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可变布局的智能座舱”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中控区域各功能组件尤其是显示屏组件位置固定,无法达成“一体化表面”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在中控区域开辟容置空间以放置功能组件从而达成“一体化表面”效果的汽车可变布局座舱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本构思为:现有的汽车中控区域的控制面板框架结构中,空调出风口以及储物盒等部件,并不像显示屏这样频繁且长时间地使用,那么只要使得现有的显示屏具有可移动的功能,就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可变布局智能座舱结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汽车中控区域的一对控制面板框架,所述控制面板框架用于安装显示模组A及显示模组B,其特征在于,其中显示模组A横置于控制面板框架上方并固定,显示模组B装配于控制面板框架之间,与控制面板框架滑动连接,当所述显示模组B滑动至最低处时,显示模组B、显示模组A以及控制面板框架形成容置空腔,当所述显示模组B滑动至最高处时,显示模组B与显示模组A接触,并遮盖所述容置空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可变布局智能座舱结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汽车中控区域的一对控制面板框架,所述控制面板框架用于安装显示模组A及显示模组B,其特征在于,其中显示模组A横置于控制面板框架上方并固定,显示模组B装配于控制面板框架之间,与控制面板框架滑动连接,当所述显示模组B滑动至最低处时,显示模组B、显示模组A以及控制面板框架形成容置空腔,当所述显示模组B滑动至最高处时,显示模组B与显示模组A接触,并遮盖所述容置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可变布局智能座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B包括本体支架、上体支架及显示屏组件,其中显示屏组件固定安装于上体支架上,本体支架两侧设有与控制面板框架对应的固定安装孔,上体支架通过滑动配合结构装配于本体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可变布局智能座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体支架通过驱动组件提供与本体支架相对滑动的动力,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柔性面板组件、第一电机及第一传动轴组件,所述柔性面板组件包括活动板、柔性板、连杆以及一对柔性板限位支架,所述一对柔性板限位支架通过其上设置的安装孔对称安装在控制面板框架的底部,在两柔性板限位支架内侧对称设有供柔性板滑动的滑道,其中活动板上缘与上体支架的下缘通过阻尼转轴连接,同时活动板的下缘通过连杆转动连接柔性板,所述第一传动轴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轴及其两端的第一传动轮,在两端的第一传动轮之间还设有第一从动轮,且第一从动轮与其相近的一个第一传动轮传动连接,同时第一传动轮与第一传动轴键连接,该第一从动轮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设置的第一主动轮传动啮合,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电机盖板固定安装于本体支架后端,所述上体支架后端两侧对应着第一传动轮设置有第一传动齿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可变布局智能座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腔中设置有可伸出至容置空腔端口处的空调出风口及其安装组件,所述空调出风口的安装组件包括出风口上盖、安装本体、第二电机以及第二传动轴组件,其中出风口通过滑动配合结构安装于出风口上盖与安装本体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正东
申请(专利权)人:睿联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