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量隔离开关状态的姿态传感器组件,包括姿态传感器本体,所述测量隔离开关状态的姿态传感器组件还包括内套环和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内套环上的外套环,所述内套环上具有一供电缆架设的穿设部;以及所述内套环的上端面具有若干上接线柱,所述外套环的下端面具有若干下接线柱,所述下接线柱与所述姿态传感器本体电性连接;其中当所述内套环相对于所述外套环转动时,所述上接线柱与所述下接线柱保持通电。此种测量隔离开关状态的姿态传感器组件,通过内套环上的穿设部实现对于电缆的定位固定,通过内套环与外套环之间的相对设置,便于在实现电缆转动的同时,保持电缆与姿态传感器本体之间的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量隔离开关状态的姿态传感器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测量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测量隔离开关状态的姿态传感器组件。
技术介绍
现阶段,各地电力部门在试点应用高清摄像机或移动式机器人来获取隔离开关设备第二维运行状态信息,并通过后台智能分析主机对图像数据进行智能处理,进而支撑变电站远程操控。图像智能分析模式总体满足变电站远程运维要求,但现阶段仍存在姿态传感器尾部电缆跟转引起的电缆疲劳和损坏。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电缆无妨碍转动的测量隔离开关状态的姿态传感器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无妨碍转动的测量隔离开关状态的姿态传感器组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测量隔离开关状态的姿态传感器组件,包括姿态传感器本体,所述测量隔离开关状态的姿态传感器组件还包括内套环和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内套环上的外套环,所述内套环上具有一供电缆架设的穿设部;以及所述内套环的上端面具有若干上接线柱,所述外套环的下端面具有若干下接线柱,所述下接线柱与所述姿态传感器本体电性连接;其中当所述内套环相对于所述外套环转动时,所述上接线柱与所述下接线柱保持通电。作为优选,所述穿设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套环的侧壁的穿出口和设置在所述内套环的顶壁的穿入口,所述穿出口与所述穿入口连通。作为优选,所述内套环的外壁具有若干导电外环,每个所述上接线柱适配一个所述导电外环,所述导电外环与所述上接线柱电性连接;所述外套环的内壁具有若干导电内环,每个所述下接线柱适配一个所述导电内环,所述导电内环与所述下接线柱电性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内套环呈三阶梯台体,所述导电外环位于第二阶梯台体上;所述外套环的内腔开设有一单阶梯腔体,所述导电内环位于该单阶梯台体上。作为优选,所述外套环的底部镜像设置有两个耳套板;所述姿态传感器本体上具有插接柱,每个所述耳套板适配一个所述插接柱,所述耳套板与所述插接柱固定连接。作为优选,位于所述外套环之上的所述内套环的外侧壁上具有一环泄水坡,所述泄水坡的坡底形成的圆形直径大于所述外套环的外径。作为优选,位于所述外套环之上的所述内套环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贯通至所述内套环的内侧壁上的流通孔;以及位于所述外套环之上的所述内套环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滞留槽,相邻两个所述流通孔之间通过所述滞留槽接合。作为优选,所述滞留槽自其中部向两端倾斜。作为优选,所述流通孔自其入口至其出口倾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此种测量隔离开关状态的姿态传感器组件,通过内套环上的穿设部实现对于电缆的定位固定,通过内套环与外套环之间的相对设置,便于在实现电缆转动的同时,保持电缆与姿态传感器本体之间的电性连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一种测量隔离开关状态的姿态传感器组件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穿设部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内套环、导电外环和上接线柱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外套环、导电内环和下接线柱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一种测量隔离开关状态的姿态传感器组件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内套环1,导电外环101,泄水坡102,流通孔103,滞留槽104,外套环2,导电内环201,上接线柱3,下接线柱4,耳套板5,穿出口6,穿入口7,姿态传感器本体8。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一种测量隔离开关状态的姿态传感器组件,包括姿态传感器本体8,测量隔离开关状态的姿态传感器组件还包括内套环1和可转动地套设在内套环1上的外套环2,内套环1上具有一供电缆架设的穿设部;以及内套环1的上端面具有若干上接线柱3,外套环2的下端面具有若干下接线柱4,下接线柱4与姿态传感器本体8电性连接;其中当内套环1相对于外套环2转动时,上接线柱3与下接线柱4保持通电。此种测量隔离开关状态的姿态传感器组件,通过内套环1上的穿设部实现对于电缆的定位固定,通过内套环1与外套环2之间的相对设置,便于在实现电缆转动的同时,保持电缆与姿态传感器本体8之间的电性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穿设部包括设置在内套环1的侧壁的穿出口6和设置在内套环1的顶壁的穿入口7,穿出口6与穿入口7连通。其中,上接线柱3可以自顶壁的穿入口7穿入,而后在其侧壁的穿出口6穿出,在穿出之后,使其与下接线柱4实现电性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套环1的外壁具有若干导电外环101,每个上接线柱3适配一个导电外环101,导电外环101与上接线柱3电性连接;外套环2的内壁具有若干导电内环201,每个下接线柱4适配一个导电内环201,导电内环201与下接线柱4电性连接。需要指出的是,此处上接线柱3适配一个导电外环101的含义是指,上接线柱3能够自穿出口6与导电外环101电性连接,也可以理解为,每一个导电外环101将一个穿出口6遮蔽,从而实现电性连接的效果,导电内环201与导电外环101之间电性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套环1呈三阶梯台体,导电外环101位于第二阶梯台体上;外套环2的内腔开设有一单阶梯腔体,导电内环201位于该单阶梯台体上。其中阶梯结构的形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便于整体安装的进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套环2的底部镜像设置有两个耳套板5;姿态传感器本体8上具有插接柱(图中未示出),每个耳套板5适配一个插接柱(图中未示出),耳套板5与插接柱(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耳套板5配合插接柱(图中未示出),便于实现外套环2相对于姿态传感器本体8之间的固定连接。实施例二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图5所示,需要指出的是,导电外环101和导电内环201之间的电性连接需要实现良好的水密封效果,而在户外的电缆不能够很好的保证其具有良好且长期的水密封效果,因此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也即实施例二相对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位于外套环2之上的内套环1的外侧壁上具有一环泄水坡102,泄水坡102的坡底形成的圆形直径大于外套环2的外径。当部分水滴在外套环2的时候,该水滴会顺着泄水坡102流动直至流到泄水坡102的坡底处,然而,因为泄水坡102的坡底形成的圆形直径大于外套环2的外径,也即实现了水滴直接往外套环2之外流出,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外套环2之上的内套环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贯通至内套环1的内侧壁上的流通孔103;以及位于外套环2之上的内套环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滞留槽104,相邻两个流通孔103之间通过滞留槽104接合。其中,滞留槽104的存在,当部分水滴顺着内套环1侧壁下滑时,其很容易向内套环1与外套环2接触的位置渗透,而为了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量隔离开关状态的姿态传感器组件,包括姿态传感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隔离开关状态的姿态传感器组件还包括内套环和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内套环上的外套环,所述内套环上具有一供电缆架设的穿设部;以及/n所述内套环的上端面具有若干上接线柱,所述外套环的下端面具有若干下接线柱,所述下接线柱与所述姿态传感器本体电性连接;其中/n当所述内套环相对于所述外套环转动时,所述上接线柱与所述下接线柱保持通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量隔离开关状态的姿态传感器组件,包括姿态传感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隔离开关状态的姿态传感器组件还包括内套环和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内套环上的外套环,所述内套环上具有一供电缆架设的穿设部;以及
所述内套环的上端面具有若干上接线柱,所述外套环的下端面具有若干下接线柱,所述下接线柱与所述姿态传感器本体电性连接;其中
当所述内套环相对于所述外套环转动时,所述上接线柱与所述下接线柱保持通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隔离开关状态的姿态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设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套环的侧壁的穿出口和设置在所述内套环的顶壁的穿入口,所述穿出口与所述穿入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隔离开关状态的姿态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套环的外壁具有若干导电外环,每个所述上接线柱适配一个所述导电外环,所述导电外环与所述上接线柱电性连接;
所述外套环的内壁具有若干导电内环,每个所述下接线柱适配一个所述导电内环,所述导电内环与所述下接线柱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隔离开关状态的姿态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套环呈三阶梯台体,所述导电外环位于第二阶梯台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茂祥,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江苏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常州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