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塞棒成型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0041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塞棒成型用模具,包括有:底膜;套膜,套膜套设在底膜上与底膜之间形成顶部具有开口的模具腔;第一胶盖,插装到所述模具腔内且通过侧壁与模具腔的侧壁贴合,在所述第一胶盖上设置有朝向模具腔的弧形面;第二胶盖,封堵在所述开口处且与所述第一胶盖插装配合以密封所述模具腔;中芯,插装在所述底膜的底壁上;塞棒针,其一端插装在所述第一胶盖内,另一端与所述中芯固定连接,所述塞棒针的轴线与所述中芯的轴线共线。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塞棒成型用模具成型产品时工序复杂、精度低且容易对粉末料造成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塞棒成型用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塞棒成型用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塞棒成型模具结构有底膜和与底膜连接的模具胶套,通过模具胶套和底膜连接形成模具腔,中芯位于模具腔内,中芯的顶部插装一铁丝,模具盖封堵在模具腔开口处对模具腔密封,模具盖圆形盖,模具胶套顶部为圆柱形孔,在进行塞棒成型时,向模具腔内注入粉末料,然后通过模具盖密封模具腔成型产品,由于铁丝插在中芯内部,与中芯配合固定不牢固,在产品成型后,铁丝会留存在产品中,需要后期取出,导致产品成型工序复杂;并且由于铁丝为插在中芯中,在注入粉末料时,铁丝会偏移,导致成型的产品存在有偏差;此外,由于模具盖为圆形盖,模具胶套的孔也为圆柱形孔,导致压出产品也是圆柱形,需要车床加工成圆弧形,浪费料,在产品从模具中成型后还需要将产品进行切割加工成弧形,加工时间长,造成用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塞棒成型用模具成型产品时工序复杂、精度低且容易对粉末料造成浪费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新的塞棒成型用模具,可简化产品成型的工序,提高产品加工精度,同时减少对用料的浪费。...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塞棒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膜;/n套膜,套膜套设在底膜上与底膜之间形成顶部具有开口的模具腔;/n第一胶盖,插装到所述模具腔内且通过侧壁与模具腔的侧壁贴合,在所述第一胶盖上设置有朝向模具腔的弧形面;/n第二胶盖,封堵在所述开口处且与所述第一胶盖插装配合以密封所述模具腔;/n中芯,插装在所述底膜的底壁上;/n塞棒针,其一端插装在所述第一胶盖内,另一端与所述中芯固定连接,所述塞棒针的轴线与所述中芯的轴线共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塞棒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膜;
套膜,套膜套设在底膜上与底膜之间形成顶部具有开口的模具腔;
第一胶盖,插装到所述模具腔内且通过侧壁与模具腔的侧壁贴合,在所述第一胶盖上设置有朝向模具腔的弧形面;
第二胶盖,封堵在所述开口处且与所述第一胶盖插装配合以密封所述模具腔;
中芯,插装在所述底膜的底壁上;
塞棒针,其一端插装在所述第一胶盖内,另一端与所述中芯固定连接,所述塞棒针的轴线与所述中芯的轴线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塞棒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于进料的进料筒,所述进料筒包括有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导向筒、本体筒和连接管,导向筒的径向值从上向下逐渐变小,所述本体筒与所述导向筒连通,所述连接管通过连接部件对应和本体筒的内侧壁连接,在相邻的连接部件之间形成用于进料的进料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塞棒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插装在所述中芯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塞棒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筒与所述开口的径向值相同,所述导向筒的最小径向值大于所述开口的径向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塞棒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膜上设置有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清波葛学峰李云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弘汉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