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式蓄热供热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0011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管式蓄热供热装置及方法,属于供热技术领域。该技术方案通过管道使回水单元、电热单元、蓄热单元和供热单元之间彼此互联,从而在蓄热过程中,由回水单元流回的冷水可以被输送至电热单元,使用夜间谷电进行加热,从电热单元中流出的热水一部分被输送至供热单元,一部分被输送至蓄热单元中储存起来,蓄热单元中的冷水被输送至电热单元,从而实现了将夜间谷电的电能转化为热能储存于蓄热单元中;在供热过程中,蓄热单元中的热水被输送至供热单元,回水单元中的冷水被输送至蓄热单元,通过电热单元和蓄热单元之间的配合,实现了低成本发热,以及热能的储存和释放,该装置结构简单,造价较低,使用水作为介质也有较高的储能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管式蓄热供热装置及方法
本申请涉及供热
,特别涉及一种热管式蓄热供热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在寒冷地区的采暖季,常使用电能为工业和生活提供热能。由于夜晚电费廉价,因此,常使用夜晚电力对蓄热供热装置进行加热,将热能储存在该装置中,在白天时放热。目前通常使用的蓄热供热装置通常是利用固体镁砖作为介质的,在使用时,利用夜晚用电低谷时期的廉价电能加热镁砖,镁砖具有储能作用,能够将夜晚时吸收的热能储存起来,在白天释放这部分能量,为用户供热。然而,上述蓄热供热装置结构复杂,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管式蓄热供热装置及方法,能够实现了低成本发热,以及热能的储存和释放,且该装置结构简单,造价较低,使用水作为介质也有较高的储能密度。该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管式蓄热供热装置,该装置包括:回水单元、电热单元、蓄热单元和供热单元;该电热单元包括:电源和热管,该热管与电源连接,以便通过电能为该热管加热;该电热单元的出水端、该蓄热单元的第一连接端、该供热单元通过管道两两相连通,以使该回水单元能够将从用户端流回的水输送至该电热单元,且该电热单元能够将加热后的水输送至该供热单元和该蓄热单元,以及该蓄热单元能够将储存的加热后的水通过第一连接端输送至该供热单元;该电热单元的进水端、该蓄热单元的第二连接端、该回水单元通过管道两两相连通,以使该回水单元能够将从用户端流回的水通过第二连接端输送至蓄热单元,且该蓄热单元能够将储存的未加热的水通过第二连接端输送至电热单元的进水端。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电热单元还包括壳体,该壳体的两端具有开口,作为该进水端和该出水端;该热管包括依次连接的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该蒸发段的外壁上具有多个凹槽,该凹槽用于容置加热件,该加热件与该电源电性耦接。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壳体上具有用于容置该热管的孔,每根热管插装在一个孔中,该热管的冷凝段位于该壳体的内部,该热管的绝热段与该孔的内壁相接触,该热管的蒸发段位于该壳体的外部。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热管的内部具有吸液芯,该吸液芯用于将冷凝段内的液体抽吸至蒸发段内。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热管的蒸发段位于冷凝段的上方。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蓄热单元包括蓄热水罐和布水器,该布水器位于该蓄热水罐的内部。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第一连接端31与该蓄热水罐33内上部的布水器34相连接,该第二连接端32与该蓄热水罐33内下部的布水器34相连接。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蓄热单元和供热单元之间具有第一水泵。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回水单元和该蓄热单元之间具有第二水泵。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回水单元和该电热单元之间具有第三水泵。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管式蓄热供热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蓄热过程中:控制回水单元将从用户端流回的水输送至电热单元;控制该电热单元对水进行加热,并将加热后的水输送至供热单元和蓄热单元;控制该蓄热单元将储存的未加热的水通过第二连接端输送至该电热单元的进水端;在供热过程中:控制该蓄热单元将储存的加热后的水通过第一连接端输送至该供热单元;控制该回水单元将从用户端流回的水通过该第二连接端输送至该蓄热单元。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管道使回水单元、电热单元、蓄热单元和供热单元之间彼此互联,可以实现:在蓄热过程中,由回水单元流回的冷水可以被输送至电热单元,使用夜间谷电进行加热,从电热单元中流出的热水一部分被输送至供热单元,一部分被输送至蓄热单元中储存起来,同时,蓄热单元中的冷水通过第二连接端被输送至电热单元的进水端,这样就实现了将夜间谷电的电能转化为热能,通过蓄热单元储存起来;在供热过程中,蓄热单元中的热水通过第一连接端被输送至供热单元,同时,回水单元中的冷水通过第二连接端被输送至蓄热单元。通过上述结构中电热单元和蓄热单元之间的配合,实现了低成本发热,以及热能的储存和释放,该装置结构简单,造价较低,使用水作为介质也有较高的储能密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式蓄热供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2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22的蒸发段221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式蓄热供热方法的流程图。附图中的各零件的标号说明如下:1-回水单元;2-电热单元;21-电源;22-热管;221-蒸发段;2211-凹槽,2212-加热件;222-绝热段;223-冷凝段;224-吸液芯;23-出水端;24-进水端;25-壳体;3-蓄热单元;31-第一连接端,32-第二连接端,33-蓄热水罐,34-布水器;4-供热单元;5-第一水泵;6-第二水泵;7-第三水泵;81-第一阀门,82-第二阀门,83-第三阀门,84-第四阀门,85-第五阀门,86-第六阀门,87-第七阀门,88-第八阀门,89-第九阀门,810-第十阀门,811-第十一阀门,812-第十二阀门,813-第十三阀门;91-第一调节阀,92-第二调节阀,93-第三调节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式蓄热供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回水单元1、电热单元2、蓄热单元3和供热单元4;该电热单元2包括:电源21和热管22,该热管22与电源21连接,以便通过电能为该热管22加热;该电热单元2的出水端23、该蓄热单元3的第一连接端31、该供热单元4通过管道两两相连通,以使该回水单元1能够将从用户端流回的水输送至该电热单元2,且该电热单元2能够将加热后的水输送至该供热单元4和该蓄热单元3,以及该蓄热单元3能够将储存的加热后的水通过第一连接端31输送至该供热单元4;该电热单元2的进水端24、该蓄热单元3的第二连接端32、该回水单元1通过管道两两相连通,以使该回水单元1能够将从用户端流回的水通过第二连接端32输送至蓄热单元3,且该蓄热单元3能够将储存的未加热的水通过第二连接端32输送至电热单元2的进水端24。下面对该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详述:该装置作为供暖设备,其供热单元4、热能的用户端与回水单元1顺次连接,也即是,供热单元4、热能的用户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管式蓄热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回水单元(1)、电热单元(2)、蓄热单元(3)和供热单元(4);/n所述电热单元(2)包括:电源(21)和热管(22),所述热管(22)与电源(21)连接,以便通过电能为所述热管(22)加热;/n所述电热单元(2)的出水端(23)、所述蓄热单元(3)的第一连接端(31)、所述供热单元(4)通过管道两两相连通,以使所述回水单元(1)能够将从用户端流回的水输送至所述电热单元(2),且所述电热单元(2)能够将加热后的水输送至所述供热单元(4)和所述蓄热单元(3),以及所述蓄热单元(3)能够将储存的加热后的水通过第一连接端(31)输送至所述供热单元(4);/n所述电热单元(2)的进水端(24)、所述蓄热单元(3)的第二连接端(32)、所述回水单元(1)通过管道两两相连通,以使所述回水单元(1)能够将从用户端流回的水通过第二连接端(32)输送至蓄热单元(3),且所述蓄热单元(3)能够将储存的未加热的水通过第二连接端(32)输送至电热单元(2)的进水端(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式蓄热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回水单元(1)、电热单元(2)、蓄热单元(3)和供热单元(4);
所述电热单元(2)包括:电源(21)和热管(22),所述热管(22)与电源(21)连接,以便通过电能为所述热管(22)加热;
所述电热单元(2)的出水端(23)、所述蓄热单元(3)的第一连接端(31)、所述供热单元(4)通过管道两两相连通,以使所述回水单元(1)能够将从用户端流回的水输送至所述电热单元(2),且所述电热单元(2)能够将加热后的水输送至所述供热单元(4)和所述蓄热单元(3),以及所述蓄热单元(3)能够将储存的加热后的水通过第一连接端(31)输送至所述供热单元(4);
所述电热单元(2)的进水端(24)、所述蓄热单元(3)的第二连接端(32)、所述回水单元(1)通过管道两两相连通,以使所述回水单元(1)能够将从用户端流回的水通过第二连接端(32)输送至蓄热单元(3),且所述蓄热单元(3)能够将储存的未加热的水通过第二连接端(32)输送至电热单元(2)的进水端(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单元(2)还包括壳体(25),所述壳体(25)的两端具有开口,作为所述进水端(24)和所述出水端(23);
所述热管(22)包括依次连接的蒸发段(221)、绝热段(222)和冷凝段(223);
所述蒸发段(221)的外壁上具有多个凹槽(2211),所述凹槽(2211)用于容置加热件(2212),所述加热件(2212)与所述电源(21)电性耦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5)上具有用于容置所述热管(22)的孔,每根热管(22)插装在一个孔中,所述热管(22)的冷凝段(223)位于所述壳体(25)的内部,所述热管(22)的绝热段(222)与所述孔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穜
申请(专利权)人: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