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001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境调节器。所述环境调节器包括:框体,具有至少一第一进风口和至少一第一出风口;风机,设于框体内;风道结构,设于框体内,具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的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第二出风口、及与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连通的风道;石墨烯加热件,设于风道结构中;及负离子发生器,设于框体内,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面向第一出风口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环境调节器具有使用安全、加热效率高、及可净化空气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境调节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环境调节器。
技术介绍
目前,取暖器主要采用燃气、正温度系数(Posi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PTC)热敏电阻、及不锈钢发热管的方式进行加热。然而,采用燃气进行加热时,存在燃气泄漏的危险;由于热敏电阻由易被氧化的金属材料制成,这会导致加热效率的逐步衰减;采用不锈钢发热管进行加热时,存在易漏电和加热效率低的缺点。另外,现有的取暖器通常仅提供加热功能,导致其功能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调节器,该环境调节器使用更安全、加热效率高、且可净化空气。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环境调节器包括:框体,具有至少一第一进风口和至少一第一出风口;风机,设于框体内;风道结构,设于框体内,具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的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第二出风口、及与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连通的风道;至少一石墨烯加热件,设于风道结构中;及负离子发生器,设于框体内,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面向第一出风口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风道结构包括设于框体内的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石墨烯加热件容纳于壳体中,所述壳体和石墨烯加热件共同形成所述风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风口开设于壳体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出风口开设于壳体的上端面。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支架,所述石墨烯加热件设置于支架上,所述壳体、支架和石墨烯加热件共同形成所述风道。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加热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石墨烯加热件的每一个分别设置于支架的两个相对表面的其中一个表面。进一步地,所述两个石墨烯加热件于支架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叠。进一步地,所述风机设于框体的上端或下端;和/或所述环境调节器还包括至少一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临近第一出风口设置、或容纳于第一出风口中;和/或所述环境调节器还包括防尘网,所述防尘网临近第一出风口设置、或容纳于第一出风口中;和/或所述环境调节器还包括至少两支脚,所述支脚设于框体的底端。进一步地,所述框体包括面板、与所述面板相对设置的背板、两相对设置的侧板、底板、及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的顶板,所述侧板、底板、及顶板均连接于面板和背板之间,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与底板和顶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环境调节器还包括设于侧板、底板、或顶板上的开关,所述开关控制石墨烯加热件和风机的启动或关闭。进一步地,所述环境调节器还包括设于侧板、底板、或顶板上的电源插座,所述电源插座与开关电连接;和/或所述环境调节器还包括设于侧板、底板、或顶板上的麦克风,所述麦克风与开关电连接;和/或所述环境调节器还包括设于侧板、底板、或顶板上的扬声器,所述扬声器与开关电连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境调节器包括框体、设于框体内的风道结构、设于风道结构中的石墨烯加热件及设于框体内的风机。所述框体具有至少一第一进风口和至少一第一出风口。所述风道结构具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的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第二出风口、及与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连通的风道。当所述环境调节器工作时,风机将外部空气从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吸入至风道结构的内部,石墨烯加热件在加热状态时,通过换热将热量传递至风道结构内的空气,风机进一步地将热空气输送到风道结构的上端,并通过第二出风口和第一出风口输送至环境调节器的外部,以进行供暖。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燃气和不锈钢发热管的加热方式,本专利技术的采用石墨烯加热件进行加热的方式具有安全的优点;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PTC热敏电阻的加热方式,石墨烯由于具有高热导性、和高能量转化率,使得本专利技术的采用石墨烯加热件进行加热的方式具有加热效率高的优点。另外,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面向第一出风口设置,使得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氧离子可及时地输送至环境调节器的外部。本专利技术的环境调节器在为使用者供暖的同时还可改善空气,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环境调节器具有调节环境空气的功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环境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环境调节器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环境调节器的侧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境调节器100。参图1-3,所述环境调节器100包括:框体10,具有至少一第一进风口(未标示)和至少一第一出风口11;风机20,设于框体10内;风道结构30,设于框体10内,具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的第二进风口(未标示)、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1连通的第二出风口(未标示)、及与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连通的风道33;石墨烯加热件50,设于风道结构30中;及负离子发生器17,设于框体10内,所述负离子发生器17面向第一出风口11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烯加热件50为一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的石墨烯加热件50可通过电极51与外部电源连接。通电后,石墨烯加热件50可发出波长范围为6-16μm的远红外线。所述负离子发生器17可产生负氧离子,负氧离子的量约200~300万个每立方厘米。其中,所述负离子发生器17的净化率(1m3/h)如表1所示:表1负离子发生器17的净化率(1m3/h)甲醛细菌TVOCH3N2流感病毒肺炎克雷伯氏菌97%99.92%95.9%98.9%9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境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调节器包括:/n框体,具有至少一第一进风口和至少一第一出风口;/n风机,设于框体内;/n风道结构,设于框体内,具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的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第二出风口、及与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连通的风道;/n至少一石墨烯加热件,设于风道结构中;及/n负离子发生器,设于框体内,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面向第一出风口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境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调节器包括:
框体,具有至少一第一进风口和至少一第一出风口;
风机,设于框体内;
风道结构,设于框体内,具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的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第二出风口、及与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连通的风道;
至少一石墨烯加热件,设于风道结构中;及
负离子发生器,设于框体内,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面向第一出风口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包括设于框体内的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石墨烯加热件容纳于壳体中,所述壳体和石墨烯加热件共同形成所述风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开设于壳体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出风口开设于壳体的上端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支架,所述石墨烯加热件设置于支架上,所述壳体、支架和石墨烯加热件共同形成所述风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境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加热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石墨烯加热件的每一个分别设置于支架的两个相对表面的其中一个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境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石墨烯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加胜阳铭程治平刘群英蒙金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烯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