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程隧道用趋光适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998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短程隧道用趋光适应系统,包括贯穿路面的两个电阻棒,两个所述电阻棒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相互靠近处通过绝缘层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电阻板中分别设有一个视力缓冲结构,所述视力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视灯、第二缓视灯和第三缓视灯,每个所述第一缓视灯均位于隧道外侧并且顶部连通设有两个第一光敏电阻,所述电阻棒位于隧道内部的一端在外的部分连通设有两个第二光敏电阻,两个所述第一光敏电阻和两个第二光敏电阻通过桥式电路连通,隧道内侧设置有多个探照灯。优点在于:通过在隧道进出口设置阶梯光亮状态的缓视灯,可以提前让司机适应隧道照明灯较亮的工作环境,从而避免光线急速变化而引起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程隧道用趋光适应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短程隧道用趋光适应系统。
技术介绍
随道是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平方米的洞室,一般埋置于地层内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的工程建筑物,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军事隧道而在现有技术中短程隧道使用时,一般在日间不会装有照明灯,因此在隧道内外侧光暗差距较大的状态下,在进入隧道的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时,由于光线突然产生变化,因此驾驶员在进出隧道时,视线会有一个缓冲和适应的过程,而上述过程很容易在交通繁堵或者注意力不集中时出现交通事故,基于上述理由,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短程隧道用趋光适应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隧道进出时,驾驶员会有短暂的适应时间,而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短程隧道用趋光适应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短程隧道用趋光适应系统,包括贯穿路面的两个电阻棒,两个所述电阻棒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相互靠近处通过绝缘层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电阻板中分别设有一个视力缓冲结构,所述视力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视灯、第二缓视灯和第三缓视灯,所述第一缓视灯、第二缓视灯和第三缓视灯由隧道边缘到隧道内部方向等间距设置,每个所述第一缓视灯均位于隧道外侧并且顶部连通设有两个第一光敏电阻,所述电阻棒位于隧道内部的一端在外的部分连通设有两个第二光敏电阻,两个所述第一光敏电阻和两个第二光敏电阻通过桥式电路连通,隧道内侧设置有多个探照灯;所述第一缓视灯的顶部均电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有电磁开关,所述电磁开关位于上述桥式电路的支路中,所述电阻棒采用铋材料,所述第一缓释灯、第二缓释灯和第三缓释灯分别通过导线串联一段电阻棒并均与太阳能电池板并联。在上述隧道涵洞用趋光适应系统中,隧道地面中开设有水腔,所述水腔位于第一缓视灯的正下方均贯穿开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处密封连接有雾化盘,所述雾化盘与电阻棒电连接。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由于自然条件中光照以及自然散热的影响,因此隧道的内外侧始终维持一定的温差,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由热电效应较明显的铋制成的电阻棒在汤姆逊效应的原理下,始终有电流流通,使得可以通过该热电电流对隧道内外侧进行光差检测;2、本专利技术中的光差检测通过桥式电路实现,当隧道内外两端光差较大时,两个第一光敏电阻和两个第二光敏电阻组成的桥式电路中的支路将流过较大的电流,使得位于支路中的电磁开关打开与太阳能电池板的连接,这样的好处在于,实时对于中午和夜晚状态下,隧道内外侧光差较大时实现工作状态,而在凌晨和傍晚这样的条件下,不进行工作,从而节省了太阳能电池板的电能,方便工作;3、在太阳能电池板导通第一缓释灯、第二缓释灯和第三缓释灯工作时,由于三者均通过导线串联一段电阻棒的部分长度作为电阻,使得三者亮度不同,具有阶梯效应,使得提高驾驶员对光线变化的反应距离,在日间状态下,第一缓视灯、第二缓视灯、第三缓视灯逐渐变暗,从而匹配隧道中间段落中较暗的部分,而在夜间行驶时,上述灯光可以提前让司机适应隧道照明灯较亮的工作环境,从而避免光线急速变化而引起交通事故;4、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当内外温差较大时而产生的热电流将同时导通水腔中的雾化盘,使得对隧道口输出水雾,这样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对隧道入口处进行降尘处理,减少由于车辆高速行驶而大量扬起的灰尘量,避免影响驾驶员视线,另一方面,提高太阳光线在隧道出入口处的漫反射,从而降低直射至车前窗造成对驾驶员短暂炫目的问题,并提高驾驶员对隧道内部观察的视野,方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短程隧道用趋光适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短程隧道用趋光适应系统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短程隧道用趋光适应系统中电路图。图中:1电阻棒、21第一缓视灯、22第二缓视灯、23第三缓视灯、31第一光敏电阻、32第二光敏电阻、4探照灯、5水腔、6雾化盘、7太阳能电池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短程隧道用趋光适应系统,包括贯穿路面的两个电阻棒1,两个电阻棒1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相互靠近处通过绝缘层固定连接,每个电阻板1中分别设有一个视力缓冲结构,视力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视灯21、第二缓视灯22和第三缓视灯23,第一缓视灯21、第二缓视灯22和第三缓视灯23由隧道边缘到隧道内部方向等间距设置,每个第一缓视灯21均位于隧道外侧并且顶部连通设有两个第一光敏电阻31,电阻棒位于隧道内部的一端在外的部分连通设有两个第二光敏电阻32,两个第一光敏电阻31和两个第二光敏电阻32通过桥式电路连通,隧道内侧设置有多个探照灯4;第一缓视灯21的顶部均电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7,太阳能电池板7电连接有电磁开关,电磁开关位于上述桥式电路的支路中,电阻棒1采用铋材料,第一缓释灯21、第二缓释灯22和第三缓释灯23分别通过导线串联一段电阻棒1并均与太阳能电池板7并联,隧道地面中开设有水腔5,水腔5位于第一缓视灯21的正下方均贯穿开设有连接口,连接口处密封连接有雾化盘6,雾化盘6与电阻棒1电连接。自然条件中光照以及自然散热的影响,因此隧道的内外侧始终维持一定的温差,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由热电效应较明显的铋制成的电阻棒1在汤姆逊效应的原理下,始终有电流流通,而当隧道内外两端光差较大时,由于始终有电流流通,两个第一光敏电阻31和两个第二光敏电阻32组成的桥式电路中支路将流过较大的电流,其原因是由于两个光敏电阻阻值较大,则该状态下,位于桥式支路中的电磁开关将连通太阳能电池板7,分别导通第一缓释灯21、第二缓释灯22和第三缓释灯23。而第一缓视灯21、第二缓释灯22和第三缓释灯23均与太阳能电池板7并联,并且各自串联一段电阻板1的电阻,设置其串联电阻阻值与三者相对隧道靠近第一缓视灯21一端距离成反比,因此三者在亮起时具有逐渐变暗的特点,则在日间和夜间通过隧道和离开隧道时,给司机提供了光线变化的缓冲空间,从而避免引起交通事故。本专利技术中,当内外温差较大时而产生的热电流将同时导通水腔5中的雾化盘6,使得对隧道口输出水雾,这样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对隧道入口处进行降尘处理,减少由于车辆高速行驶而大量扬起的灰尘量,避免影响驾驶员视线,另一方面,提高太阳光线在隧道出入口处的漫反射,从而降低直射至车前窗造成对驾驶员短暂炫目的问题,并提高驾驶员对隧道内部观察的视野。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电阻棒1、第一缓视灯21、第二缓视灯22、第三缓视灯23、第一光敏电阻31、第二光敏电阻32、探照灯4、水腔5、雾化盘6、太阳能电池板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专利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短程隧道用趋光适应系统,包括贯穿路面的两个电阻棒(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电阻棒(1)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相互靠近处通过绝缘层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电阻板(1)中分别设有一个视力缓冲结构,所述视力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视灯(21)、第二缓视灯(22)和第三缓视灯(23),所述第一缓视灯(21)、第二缓视灯(22)和第三缓视灯(23)由隧道边缘到隧道内部方向等间距设置,每个所述第一缓视灯(21)均位于隧道外侧并且顶部连通设有两个第一光敏电阻(31),所述电阻棒位于隧道内部的一端在外的部分连通设有两个第二光敏电阻(32),两个所述第一光敏电阻(31)和两个第二光敏电阻(32)通过桥式电路连通,隧道内侧设置有多个探照灯(4);/n所述第一缓视灯(21)的顶部均电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7),所述太阳能电池板(7)电连接有电磁开关,所述电磁开关位于上述桥式电路的支路中,所述电阻棒(1)采用铋材料,所述第一缓释灯(21)、第二缓释灯(22)和第三缓释灯(23)分别通过导线串联一段电阻棒(1)并均与太阳能电池板(7)并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程隧道用趋光适应系统,包括贯穿路面的两个电阻棒(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电阻棒(1)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相互靠近处通过绝缘层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电阻板(1)中分别设有一个视力缓冲结构,所述视力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视灯(21)、第二缓视灯(22)和第三缓视灯(23),所述第一缓视灯(21)、第二缓视灯(22)和第三缓视灯(23)由隧道边缘到隧道内部方向等间距设置,每个所述第一缓视灯(21)均位于隧道外侧并且顶部连通设有两个第一光敏电阻(31),所述电阻棒位于隧道内部的一端在外的部分连通设有两个第二光敏电阻(32),两个所述第一光敏电阻(31)和两个第二光敏电阻(32)通过桥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圣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