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山井筒的抗震支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支护
,特别涉及一种矿山井筒的抗震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井筒是地下矿山最重要的井巷工程之一,是矿产资源、材料、设备、人员、风、电等的必经之路,是整个矿井生产系统的咽喉。地震灾害发生后确保矿山井筒的结构完整与通畅至关重要,关乎整个矿井正常运行及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地震对矿山井筒的破坏形式主要有两种:(1)地震传播造成井筒设备直接损坏;(2)震破坏场地土间接导致井壁破坏。其中,第二种破坏较为常见,其与地震作用下井筒场地浅部砂土层发生液化流滑运动有关。地震发生时,土层、砂土层等易液化层所受侧向应力值远高于基岩层,并且该易液化层相比基岩层更容易破坏。相关技术中,一般是在对立井井壁整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以降低地震对其的破坏。然而,该方法未充分考虑土层、砂土层、基岩层等岩土的差异性。当井壁整体支护强度较低时,易液化层容易受地震的影响发生破坏,若采取的井壁整体支护强度较高,又容易造成支护材料的过度使用与浪费,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矿山井筒的抗震支护结构,通过将抗震支护连接机构为一个整体的结构,使得其能够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在地震发生后可有效抵抗易液化层侧向应力及流变变形,有效保证整个支护结构的抗变形以及抗扭的性能,较好的实现对矿山井筒的抗震支护。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矿山井筒的抗震支护结构,所述矿山井筒包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山井筒的抗震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矿山井筒包括易液化层和位于所述易液化层下方的不易液化层,其中,所述抗震支护结构包括:/n设于所述矿山井筒的井壁处的井壁支护结构;/n外支护弹簧钢筒和内支护弹簧钢筒,所述外支护弹簧钢筒和所述内支护弹簧钢筒设于所述易液化层处且彼此套设,所述外支护弹簧钢筒邻近所述矿山井筒的外周壁,所述内支护弹簧钢筒邻近所述矿山井筒的井壁;/n抗震支护连接机构,所述抗震支护连接机构设于所述外支护弹簧钢筒和所述内支护弹簧钢筒之间,其中,/n所述抗震支护连接机构包括:/n水平横向锚杆组,所述水平横向锚杆组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连接在所述内支护弹簧钢筒的外壁上,所述水平横向锚杆组穿过所述外支护弹簧钢筒后伸入井筒处的岩层内;/n竖向锚杆组,所述竖向锚杆组竖直延伸且将所述下定位支护环固于所述井筒处的岩层内,/n上定位支护环和下定位支护环,所述上定位支护环和所述下定位支护环分别沿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在所述外支护弹簧钢筒和所述内支护弹簧钢筒之间;/n抗震连接杆组,所述抗震连接杆组连接在所述上定位支护环和所述下定位支护环之间,其中,所述抗震连接杆组为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弹簧钢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山井筒的抗震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矿山井筒包括易液化层和位于所述易液化层下方的不易液化层,其中,所述抗震支护结构包括:
设于所述矿山井筒的井壁处的井壁支护结构;
外支护弹簧钢筒和内支护弹簧钢筒,所述外支护弹簧钢筒和所述内支护弹簧钢筒设于所述易液化层处且彼此套设,所述外支护弹簧钢筒邻近所述矿山井筒的外周壁,所述内支护弹簧钢筒邻近所述矿山井筒的井壁;
抗震支护连接机构,所述抗震支护连接机构设于所述外支护弹簧钢筒和所述内支护弹簧钢筒之间,其中,
所述抗震支护连接机构包括:
水平横向锚杆组,所述水平横向锚杆组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连接在所述内支护弹簧钢筒的外壁上,所述水平横向锚杆组穿过所述外支护弹簧钢筒后伸入井筒处的岩层内;
竖向锚杆组,所述竖向锚杆组竖直延伸且将所述下定位支护环固于所述井筒处的岩层内,
上定位支护环和下定位支护环,所述上定位支护环和所述下定位支护环分别沿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在所述外支护弹簧钢筒和所述内支护弹簧钢筒之间;
抗震连接杆组,所述抗震连接杆组连接在所述上定位支护环和所述下定位支护环之间,其中,所述抗震连接杆组为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弹簧钢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护弹簧钢筒的径向厚度大于所述外支护弹簧钢筒的径向厚度,所述外支护弹簧钢筒的顶部与所述内支护弹簧钢筒的顶部之间支撑设置有上支撑盖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横向锚杆组、所述竖向锚杆组均包括多个锚杆,且所述水平横向锚杆组、所述竖向锚杆组中的各个锚杆均为空心锚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横向锚杆组至少包括多个上水平横向锚杆和多个下水平横向锚杆,多个所述上水平横向锚杆沿着所述井筒的中心轴线圆周阵列设置,多个下水平横向锚杆也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安虎,齐庆杰,刘文岗,刘英杰,赵尤信,王海燕,黄帅,
申请(专利权)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