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泥平台施工用的模板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模板,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泥平台施工用的模板机构。
技术介绍
水泥台面施工后,不但要利用外部模板挡在水泥台面的外部,保证其外端头水平工整,以提高施工质量,水泥台面见的比较多的为定庭院月台,但是为防止其顶部水泥层出现开裂现象,往往需要定期在其顶面喷洒清水,喷洒过程中常用的装置为水管,将一根水管连接到水笼头上,令清水喷洒到水泥台表面上,喷水速度较快,便于使用。利用自来水管将清水直接喷洒到水泥台上的方式,易在水泥台面上形成水洼,虽然可以防止水泥台面出现干裂现象,但是也会影响台面的干燥速度,因此单纯利用水管向水泥台面上喷洒清水的方式,并不合理,纯人工对形成的水洼处理的方式浪费劳动力,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泥平台施工用的模板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泥平台施工用的模板机构,包括模板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轮驱动组件、扫水组件、复位组件以及给水组件;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泥平台施工用的模板机构,包括模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轮驱动组件、扫水组件、复位组件以及给水组件;/n所述手轮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模板本体(1)上,所述手轮驱动组件包括联动手轮(2)、第一配合件(3)以及第二配合件(4),所述手轮驱动组件上形成有第一配合位置和第二配合位置,当所述联动手轮(2)处于第一配合位置时与所述第一配合件(3)联动,当所述联动手轮(2)处于第二配合位置时与所述第二配合件(4)联动;/n所述模板本体(1)上设置有扫水轨道(101);/n所述扫水组件包括扫水响应结构(5)、扫水杆(6)以及设置在所述扫水杆(6)上的若干扫水板(601),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平台施工用的模板机构,包括模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轮驱动组件、扫水组件、复位组件以及给水组件;
所述手轮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模板本体(1)上,所述手轮驱动组件包括联动手轮(2)、第一配合件(3)以及第二配合件(4),所述手轮驱动组件上形成有第一配合位置和第二配合位置,当所述联动手轮(2)处于第一配合位置时与所述第一配合件(3)联动,当所述联动手轮(2)处于第二配合位置时与所述第二配合件(4)联动;
所述模板本体(1)上设置有扫水轨道(101);
所述扫水组件包括扫水响应结构(5)、扫水杆(6)以及设置在所述扫水杆(6)上的若干扫水板(601),所述扫水杆(6)滑动连接于所述扫水轨道(101)上,所述扫水响应结构(5)与所述第一配合件(3)配合,以使所述联动手轮(2)通过第二配合件(4)带动所述扫水杆(6)在所述扫水轨道(101)的长度方向做往复运动;
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响应结构(7)以及复位转轴(8),所述复位响应结构(7)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合件(3)与所述复位转轴(8)之间,所述扫水杆(6)通过所述复位转轴(8)与模板本体(1)固定,所述联动手轮(2)转动时通过第第一配合件(3)带动所述复位转轴(8)转动以使所述扫水杆(6)垂直于地面或使所述扫水杆(6)平行于地面设置;
所述给水组件包括给水管(9)、给水腔(10)以及单向给水结构(11),所述给水管(9)一端连接外部水源,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给水腔(10),所述给水腔(10)形成于所述扫水组件外,所述给水腔(10)包括形成于所述扫水杆(6)内部的第一给水管路(12)以及形成于所述扫水板(601)内部的第二给水管路(13),所述扫水板(601)的底部形成给水出水口,所述单向给水结构(11)设置于所述第一给水管路(12),所述单向给水结构(11)与所述复位响应结构(7)通过齿板结构(14)联动,当所述复位响应结构(7)带动所述扫水杆(6)向平行于地面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单向给水结构(11)打开所述第一给水管路(12)以使所述外部水源和所述给水出水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平台施工用的模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水杆(6)数量设置为多个,每一扫水杆(6)之间通过连接杆(14)连接,所述连接杆(14)连接所述扫水杆(6)的复位转轴(8)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平台施工用的模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给水出水口设置有文丘里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平台施工用的模板机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扫水板(601)之间连接有柔性连接件(15),所述扫水板(601)与所述扫水管铰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泥平台施工用的模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15)外部包覆有海绵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平台施工用的模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件(3)由通过焊接板安装于模板本体(1)顶部的顶齿轮(301)和通过安装在顶齿轮(301)上的齿轮轴(303)构成,齿轮轴(303)的外端设置有外啮合齿套(304),齿轮轴(303)的内端通过轴承安装有内啮合齿套(302),顶齿轮(301)向内按压时外啮合齿套(301)顺着齿轮轴(3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康利,何帅,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华志宇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