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一字形柱标准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77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3
本申请涉及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一字形柱标准节,包括呈矩形的钢板壳体以及设置在钢板壳体上下端面的连接模板,所述连接模板上开设有向钢板壳体内或者其下部节间柱内灌注混凝土的灌浆口,钢板壳体的上开口顶角位置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钢板壳体内外两侧;所述钢板壳体内侧顶角上端均设置有支撑顶板,所述支撑顶板和与其连接的相邻两个钢板壳体侧板之间均呈锐角夹角,所述支撑顶板通过两个侧棱与钢板壳体的两侧板连接,并与钢板壳体的两侧板之间形成连通至通气孔的放气通道。本申请结构可以通过通气孔将节间柱内的空气排放出去,减少混凝土内的空气,减少气泡的产生,保证混凝土节间柱的浇筑质量和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一字形柱标准节
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一字形柱标准节。
技术介绍
当下,我国住宅产业化进程逐渐加快,国家出台大量政策鼓励和发展装配式建筑。钢模壳混凝土结构是一种以钢结构构件为模板,并在内部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一种钢与砼的结合结构。与传统的混凝土建筑相比,钢模壳砼组合结构可实现工厂化、集改化、标准化和数模化,钢模壳梁、柱结构是钢模壳混凝土组合结构中较为常见的结构,作为建筑的重要支撑构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建筑楼宇的成本和安全性能。装配式钢模壳混凝土组合墙是将钢与混凝土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型的抗侧力构件,混凝土受到钢板约束作用强度提高,同时发挥了钢材轻质高强、混凝土刚度大的材料性能优势。然而,目前在装配式钢模壳混凝土组合墙结构顶角墙体的连接处是将墙体固定在顶角处的节间柱上,墙体与节间柱单独灌注混凝土,楼层之间的节间柱连接为一体,楼板由墙体和节间柱共同支撑。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楼层之间的节间柱连接节点连接不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方便楼层之间的节间柱连接,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一字形柱标准节。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一字形柱标准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一字形柱标准节,包括呈矩形的钢板壳体以及设置在钢板壳体上下端面的连接模板,所述连接模板上开设有向钢板壳体内或者其下部节间柱内灌注混凝土的灌浆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板壳体上下两端均设置连接模板,通过连接模板可以将连接节点结构分别与上下两端的节间柱连接在一起,起到节点连接的作用,上下两侧设置的灌浆口,可通过灌浆口从上向下向节间柱以及节点结构内灌注混凝土,便于混凝土向下流动,从而使节间柱结构的强度得以保证。优选的,所述钢板壳体的上开口顶角位置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钢板壳体内外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混凝土向节间柱内浇筑的过程中,会产生和容易将节间柱内原有的空气挤压在内,难以排放出去,节间柱节点处设置通气孔,可以通过通气孔将节间柱内的空气排放出去,减少混凝土内的空气,减少气泡的产生,保证混凝土节间柱的浇筑质量和结构强度。优选的,所述钢板壳体内侧顶角上端均设置有支撑顶板,所述支撑顶板上表面与钢板壳体上端面齐平,并抵接在钢板壳体上端的连接模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板壳体顶部设置支撑顶板来支撑连接模板,既能够增强钢板壳体的侧面上端结构强度,又能够增强对连接模板的支撑强度,降低连接模板受压变形的程度。优选的,所述支撑顶板和与其连接的相邻两个钢板壳体侧板之间均呈锐角夹角,所述支撑顶板通过两个侧棱与钢板壳体的两侧板连接,并与钢板壳体的两侧板之间形成连通至通气孔的放气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顶板与钢板壳体的侧壁之间呈锐角固定,会与钢板壳体夹角之间形成放气通道,能够有效地阻挡混凝土从通气孔处溢出,降低了通气孔被堵塞的几率,保证了放气的正常进行。优选的,所述钢板壳体内侧顶角下端均设置有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与支撑顶板上下对称设置,所述支撑底板下表面与钢板壳体下端面齐平,并抵接在钢板壳体下端的连接模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板壳体底部设置支撑底板来支撑连接模板,既能够增强钢板壳体的侧面下部结构强度,又能够增强对连接模板的支撑强度,降低连接模板受压变形的程度,保证灌浆口的畅通和混凝土节间柱的灌浆口处的连接面积。优选的,所述连接模板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外沿轮廓大小相同,并大于钢板壳体的外沿轮廓大小,从钢板壳体的外沿向外凸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外沿轮廓大于钢板壳体的外沿轮廓,在连接模板连接节间柱结构时,保证节间柱端面完全固定在连接模板上,从而保证了节间柱与节间柱连接节点结构之间有较高的连接强度。优选的,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围成矩形框的四个上定位条,四个上定位条分别与上模板上的灌浆口的四个侧边平行,四个所述上定位条抵接在钢板壳体的四个内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板下表面设置上定位条,在进行上模板与钢板壳体固定时,方便对上模板进行定位,保证上模板在钢板壳体四周凸出的宽度更均匀,保证了上模板与钢板壳体的连接质量和节间柱的连接质量。优选的,所述下模板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围成矩形框的四个下定位条,所述下定位条的位置与上定位条的位置上下对应,抵接在钢板壳体的四个内壁上或节间柱壳体的四个内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模板上下表面设置的下定位条,在进行下模板与钢板壳体固定时和节间柱连接节点与节间柱固定时,方便下模板进行定位,保证上模板在钢板壳体四周凸出的宽度更均匀,保证了上模板与钢板壳体的连接质量和节间柱整体的连接质量。优选的,所述灌浆口包括设置在上模板上的上灌浆口和设置在下模板上的下灌浆口,所述上灌浆口的大小小于下灌浆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进入到钢板壳体中之后,能够快速进入到节间柱内,防止混凝土在钢板壳体内过度堆积而造成堵塞。优选的,所述钢板壳体的一侧短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两个上下平行的加劲板,所述加劲板的两端与钢板壳体的两侧长侧板内壁固定,与另一侧短侧板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板壳体内设置两个加劲板,既能够增强钢板壳体的结构强度,在将标准节与建筑横梁固定时,也能够增强与建筑横梁的连接强度。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钢板壳体上下两端均设置连接模板,通过连接模板可以将连接节点结构分别与上下两端的节间柱连接在一起,起到节点连接的作用,上下两侧设置的灌浆口,可通过灌浆口从上向下向节间柱以及节点结构内灌注混凝土,便于混凝土向下流动,从而使节间柱结构的强度得以保证;钢板壳体顶部设置通气孔,可以通过通气孔将节间柱内的空气排放出去,减少混凝土内的空气,减少气泡的产生,保证混凝土节间柱的浇筑质量和结构强度。2.钢板壳体顶部设置支撑顶板来支撑连接模板,既能够增强钢板壳体的侧面上端结构强度,又能够增强对连接模板的支撑强度,降低连接模板受压变形的程度;支撑顶板与钢板壳体的侧壁之间呈锐角固定,会与钢板壳体夹角之间形成放气通道,能够有效地阻挡混凝土从通气孔处溢出,降低了通气孔被堵塞的几率,保证了放气的正常进行。3.上定位条和下定位条采用圆钢筋或半圆钢筋,取材方便,同时能够利用弧面引导上模板和下模板快速定位到钢板壳体中,提高了节间柱连接节点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钢板壳体与支撑顶板的连接结构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钢板壳体与支撑底板的连接结构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上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钢板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钢板壳体;11、通气孔;12、支撑顶板;13、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一字形柱标准节,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矩形的钢板壳体(1)以及设置在钢板壳体(1)上下端面的连接模板(2),所述连接模板(2)上开设有向钢板壳体(1)内或者其下部节间柱内灌注混凝土的灌浆口(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一字形柱标准节,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矩形的钢板壳体(1)以及设置在钢板壳体(1)上下端面的连接模板(2),所述连接模板(2)上开设有向钢板壳体(1)内或者其下部节间柱内灌注混凝土的灌浆口(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一字形柱标准节,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壳体(1)的上开口顶角位置设置有通气孔(11),所述通气孔(11)连通钢板壳体(1)内外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一字形柱标准节,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壳体(1)内侧顶角上端均设置有支撑顶板(12),所述支撑顶板(12)上表面与钢板壳体(1)上端面齐平,并抵接在钢板壳体(1)上端的连接模板(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一字形柱标准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顶板(12)和与其连接的相邻两个钢板壳体(1)侧板之间均呈锐角夹角,所述支撑顶板(12)通过两个侧棱与钢板壳体(1)的两侧板连接,并与钢板壳体(1)的两侧板之间形成连通至通气孔(11)的放气通道(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一字形柱标准节,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壳体(1)内侧顶角下端均设置有支撑底板(13),所述支撑底板(13)与支撑顶板(12)上下对称设置,所述支撑底板(13)下表面与钢板壳体(1)下端面齐平,并抵接在钢板壳体(1)下端的连接模板(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喜张天宝贾文文汪凯杨安营徐星明张微杨璋韩晓军刘汪洋
申请(专利权)人:国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绿色建筑产业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