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现浇结构及其现场整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9763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领域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现浇结构及其现场整浇方法,其通过现浇楼板构件包括设置在底部的楼板底模,在楼板底模上开设有注浆孔,钢‑混凝土组合构件包括设置在楼板底模下方的钢梁以及围设在钢梁外侧的活动模板组,活动模板组是由多个活动模板组成,多个活动模板与楼板底模、钢梁下翼板或者钢柱顶板围成一个浇筑空腔,浇筑空腔通过注浆孔与现浇楼板构件内部连通,在施工中通过提高了节点区的抗扭剪性能和装配结构的整体性,在提高现场整浇操作便利性的同时大大降低工程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现浇结构及其现场整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现浇结构及其现场整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建筑结构体系以建造材料可划分为分: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结构三类。前两类体系施工时现场湿作业量大、工业化程度低;而钢结构为全工厂加工、现场安装,工业化程度较高。近年来,为促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建立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型产业,我国鼓励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推进建筑工业化,以此带动整个建筑产业化的发展。目前的装配式结构(工厂加工、现场拼装、安装)主要有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两种。钢结构的建筑,由于其连接简单、抗震性能优良,但存在建造、维护费用高等问题,同样发展受阻。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点,但其大多是现浇混凝土梁/柱与钢构件通过连接件硬连接,但是由于连接节点处受力复杂,形成连接薄弱点,抗震性能差,影响钢筋混凝土组合构件的使用寿命和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现浇结构存在连接薄弱点,受力和变形能力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现浇结构,包括钢-混凝土组合构件以及设置在钢-混凝土组合构件顶部的现浇楼板构件(1),其特征在于,/n所述现浇楼板构件(1)包括设置在底部的楼板底模(11),在楼板底模(11)上开设有注浆孔(12);/n所述钢-混凝土组合构件包括设置在楼板底模(11)下方的钢梁(2)以及围设在钢梁(2)外侧的活动模板组,所述活动模板组是由多个活动模板组成,所述多个活动模板(3)与楼板底模(11)、钢梁(2)下翼板或者钢柱顶板围成一个浇筑空腔,所述浇筑空腔通过注浆孔(12)与现浇楼板构件(1)内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现浇结构,包括钢-混凝土组合构件以及设置在钢-混凝土组合构件顶部的现浇楼板构件(1),其特征在于,
所述现浇楼板构件(1)包括设置在底部的楼板底模(11),在楼板底模(11)上开设有注浆孔(12);
所述钢-混凝土组合构件包括设置在楼板底模(11)下方的钢梁(2)以及围设在钢梁(2)外侧的活动模板组,所述活动模板组是由多个活动模板组成,所述多个活动模板(3)与楼板底模(11)、钢梁(2)下翼板或者钢柱顶板围成一个浇筑空腔,所述浇筑空腔通过注浆孔(12)与现浇楼板构件(1)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现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模板(3)包括固定模板(33)和转动模板(31),所述固定模板(33)下端与钢柱顶部或者钢梁(2)下翼板连接;所述转动模板(31)与固定模板(33)通过转轴(32)连接且转动模板(31)设置在固定模板(33)的上方,可围绕转轴(32)向外作5~10°的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现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混凝土组合构件的下方还设置有钢柱构件(4),所述钢柱顶板设置在钢柱构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生志辛力杨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