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处理道路坑洼积水的环保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720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处理道路坑洼积水的环保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储水箱,车体尾端设有吸水机构,能够将水吸入至储水箱进行容置,所述吸水机构设有多个,其沿车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对称设于车体的两侧,所述吸水机构包括设于车体下侧的水泵、吸水轮、挤压件,所述吸水轮枢接于挤压件的底端,挤压件的上端固设于车体,挤压件能够将吸水轮向地面挤压。本发明专利技术沿车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对称设于车体两侧的吸水机构,即使环保车以较快的速度开过坑洼处时,吸水机构也能够连续吸收,进而不会影响处理的效率,其次,吸水机构设置简单结构,即可根据接触到的坑洼而自动进行积水吸收处理,行驶时不必在意坑洼的位置,方便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处理道路坑洼积水的环保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环保
,具体为一种自动处理道路坑洼积水的环保车。
技术介绍
现有道路路面受地下水、雨水及重载车碾压等因素影响经常出现凹陷的路坑,这些路坑在雨水天容易积水,当机动车开过积水的路坑就会出现水花四溅的情况,这样会影响路边的行人、非机动车的正常行驶,而且凹陷路坑的积水若不及时处理,在重载车碾压的情况下会加速路面的损坏,从而增加道路维护成本。如专利号为“201610527059.5”,名为一种混凝土道路积水自动处理机,包括自稳行走平台,自稳行走平台具有良好的设备减震性能和稳定性能,使得本专利技术能在坑坑洼洼、高度深度参差不齐的道路积水坑路面上稳定行走,弯型支柱末端的四个侧面与快速吸水装置之间分别焊接有四个一号筋块,可以实现全自动清理道路表面积水的功能。但是在大面积的道路上行驶速度慢,工作效率差,且道路上的坑洼处间距长,装置的处理效率显得相对较低。如果提高行驶的速度,则会导致吸水不够充分,坑洼处剩余较多残留水,且快速行驶后,难以根据不同坑洼的位置、深度、尺寸进行快速调节处理,导致坑洼积水的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处理道路坑洼积水的环保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有储水箱,车体尾端设有吸水机构,能够将水吸入至储水箱进行容置,所述吸水机构设有多个,其沿车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对称设于车体的两侧,所述吸水机构包括设于车体下侧的水泵、吸水轮、挤压件,所述吸水轮枢接于挤压件的底端,挤压件的上端固设于车体,挤压件能够将吸水轮向地面挤压,使得吸水轮始终与地面紧贴,每个所述吸水轮内侧连通有一通水软管,多个通水软管的内侧均通至一导管,通水软管在导管与吸水轮之间有长度的盈余,所述导管与水泵的输入端相通,水泵的输出端通至储水箱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处理道路坑洼积水的环保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有储水箱,车体尾端设有吸水机构,能够将水吸入至储水箱进行容置,所述吸水机构设有多个,其沿车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对称设于车体的两侧,所述吸水机构包括设于车体下侧的水泵、吸水轮、挤压件,所述吸水轮枢接于挤压件的底端,挤压件的上端固设于车体,挤压件能够将吸水轮向地面挤压,使得吸水轮始终与地面紧贴,每个所述吸水轮内侧连通有一通水软管,多个通水软管的内侧均通至一导管,通水软管在导管与吸水轮之间有长度的盈余,所述导管与水泵的输入端相通,水泵的输出端通至储水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处理道路坑洼积水的环保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包括连杆一、连杆二、弹簧杆,所述连杆一的顶端与车体相连,其底端与连杆二端部相铰接,所述连杆一与连杆二均倾斜布置,且常态下两者呈一锐角,所述弹簧杆设于连杆一与连杆二之间,且弹簧杆的上端与下端分别与连杆一和连杆二铰接,所述弹簧杆包括大杆与小杆,大杆的内部中空,小杆可插入大杆内,所述小杆位于大杆的端部与大杆内壁之间通过长弹簧相连,其中长弹簧在常态下呈紧缩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处理道路坑洼积水的环保车,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车体前侧的吸水轮中部贯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国富谭周富马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寅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