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均明专利>正文

一种化纤纺丝加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965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化纤纺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纤纺丝加弹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送纱装置,用于放置原料丝线并对其进行退卷;加热装置,对退卷的丝线进行加热;冷却装置,对高温的丝线进行冷却;假捻器,对丝线进行假捻;上油装置,对丝线进行上油润滑;卷绕装置,对上油后的丝线进行收卷;加弹系统还包括去油装置,设置于所述上油装置的后方,以负压吸附方式吸取丝线上多余的油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负压吸附的方式来去油,在上油后的丝线从毛细分支管的上方经过后,在负压泵的作用下,毛细分支管的端口产生一定的吸力,该吸力可有效的对丝线上多余的油量进行吸引,并使油从毛细分支管流向主管,然后流向储液罐内,不仅去油效率高,而且还不会划伤丝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纤纺丝加弹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纤纺丝
,尤其涉及一种化纤纺丝加弹系统。
技术介绍
加弹机是一种可将涤纶、丙纶等无捻丝,通过假捻变形加工成为具有中弹、低弹性能的弹力丝的一种纺织机械。公开号为CN103572439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加弹机,其包括横梁、中间支架、储油箱和筒管架,在横梁的中间支架之间架设有加热箱,中间支架内纵向设有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下方设有假捻器,中间支架的下方设有储油箱,储油箱的一侧设有进油管,进油管与出油管之间设有电动泵单向阀,出油管与上油槽连接,上油槽上设有上油装置,上油槽一侧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可通过压力变化自动打开电动油泵单向阀向上油槽加油。该加弹机具有高效、可自动加油的特点。关于丝线上油步骤,现有的丝线上油装置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刷线式和侵染式。刷线式上油装置是利用上油轮、上油板等刷线部件从油箱内蘸取油液,丝线在与上油轮、上油板等刷线部件接触的过程中实现上油,但这种方式由于丝线与刷线部件的接触面积有限,无法做到全方位接触。一方面丝线整体的上油量不足,导致生产过程中不得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纤纺丝加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送纱装置(100),用于放置原料丝线并对其进行退卷;加热装置(300),对退卷的丝线进行加热;冷却装置(400),对高温的丝线进行冷却;假捻器(500),对丝线进行假捻;上油装置(600),对丝线进行上油润滑;以及卷绕装置(800),对上油后的丝线进行收卷;/n其中,所述上油装置(600)包括油槽(610),所述油槽(610)上方的进丝端和出丝端分别设置有前引导油辊(620)和后引导油辊(630),所述油槽(610)内设置有位于其油液面下方的两个压辊(640),所述假捻器(500)将丝线假捻并通过导丝器调整角度后,依次经过所述前引导油辊(6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纤纺丝加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送纱装置(100),用于放置原料丝线并对其进行退卷;加热装置(300),对退卷的丝线进行加热;冷却装置(400),对高温的丝线进行冷却;假捻器(500),对丝线进行假捻;上油装置(600),对丝线进行上油润滑;以及卷绕装置(800),对上油后的丝线进行收卷;
其中,所述上油装置(600)包括油槽(610),所述油槽(610)上方的进丝端和出丝端分别设置有前引导油辊(620)和后引导油辊(630),所述油槽(610)内设置有位于其油液面下方的两个压辊(640),所述假捻器(500)将丝线假捻并通过导丝器调整角度后,依次经过所述前引导油辊(620)、两个压辊(640)以及后引导油辊(630),最后由所述卷绕装置(800)进行卷绕;所述加弹系统还包括去油装置(700),设置于所述上油装置(600)的后方,以负压吸附方式吸取丝线上多余的油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纤纺丝加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油装置(700)包括负压泵(710)、储液罐(720)以及吸油管(730),所述负压泵(710)与所述储液罐(720)通过连接管(740)进行连接,所述吸油管(730)一端通向所述储液罐(720)内,另一端对向丝线的正下方,且吸油管(730)与丝线具有一定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化纤纺丝加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管(730)包括主管(731)以及连接于主管(731)上的多个毛细分支管(732),所述主管(731)伸入所述储液罐(720)内,多个所述毛细分支管(732)的上端与各丝线的下端一一相对应,各所述毛细分支管(732)正对于丝线一端的端口上还设置有毛细引流丝(733),一端与丝线相接触另一端伸入所述毛细分支管(732)内,对丝线上的油量进行引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化纤纺丝加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720)底部具有一个开口,用于将储液罐(720)内的油向外排出;密封盖(721),设置于所述开口上,通过所受压力的大小来调节所述开口的启闭;以及回油管(722),一端设置于所述开口外端口上,另一端通向所述油槽(610)内,以进行回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纤纺丝加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装置(600)还包括储油箱(650),所述储油箱(650)上设置有进油管(660)以及出油管(670),所述出油管(670)连接有循环油泵(680),所述循环油泵(680)的出油口(611)通过油管从所述油槽(610)的侧下方或底部通向油槽(610)内,所述油槽(610)的侧上方设置有位于两所述压辊(640)上方的出油口(611),所述进油管(660)的另一端连向所述出油口(611),所述油槽(610)的油液面水平或高于所述储油箱(650)的油液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纤纺丝加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300)包括架体(310)、朝上倾斜的设置在架体(310)上的加热箱(320)以及将丝线引入加热箱(320)内的提升器(330);
所述加热装置(300)还包括用于将加热箱(320)内所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去除的过滤装置(340),所述过滤装置(340)包括与所述加热箱(320)排气口相连的排气通道(350)以及依次设置于排气通道(350)内的第一风机(360)、过滤箱(370)、第二风机(380)和净化箱(390),所述加热箱(320)对丝线进行加热后所产生的气体通过第一风机(360)送入到过滤箱(370)内,并由第二风机(380)将过滤后的气体送入到净化箱(390)内后排出;所述过滤箱(370)内设置有用于过滤气体的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过滤网(371)、活性炭填充层(372)以及紫外发生装置(373),所述紫外发生装置(373)用于将过滤后的气体内的残留有机物进行分解,所述紫外发生装置(373)由紫外灯(3731)和反光板(3732)组成,所述反光板(3732)环绕所述过滤箱(370)的排气口设置,所述反光板(3732)的反光面上还设置有一层二氧化钛涂层(3733);所述净化箱(390)包括清洗箱(391),所述清洗箱(391)的进气口位于其侧壁中部,排气口位于其侧壁上方,所述清洗箱(391)内壁以及顶部设置有清洗淋喷头(392),所述清洗箱(391)的内空腔形成清洗槽,所述清洗箱(391)内还设置有进水端口设置于所述清洗槽液面下,出水端口与各清洗淋喷头(392)相连的循环水泵(39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纤纺丝加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400)包括支架(410)以及依次设置于支架(410)上的第一导丝器(420)、第一冷却辊(430)、第二导丝器(440)、第二冷却辊(450)以及第三导丝器(460),所述第一导丝器(420)将加热后的丝线引入所述第一冷却辊(430)内,所述第二导丝器(440)将一次冷却的丝线引入第二冷却辊(450),所述第三导丝器(460)将二次冷却的丝线引入所述假捻器(500);所述第一冷却辊(430)和第二冷却辊(450)结构相同且均包括辊体(431),所述辊体(431)内具有冷却腔(432),所述辊体(431)的外侧开设有连通冷却腔(432)的进丝口(433)和出丝口(434),所述冷却腔(432)内有沿辊体(43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且可周向转动的换热管(435),其中,所述第一冷却辊(430)上的换热管(435)通过外接的具有冷水的水管进行换热,所述第二冷却辊(450)上的换热管(435)通过外接的具有冷冻盐水的水管进行换热,所述换热管(435)的外壁上开设有环状导丝槽(4351),所述环状导丝槽(4351)有多个且沿径向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均明
申请(专利权)人:赵均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