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纱线假捻加弹的生产方法及纱线假捻加弹过程中过尾接头的检测方法,其包括使头尾依次相接的多个纱线丝卷经过假捻加弹工序,以及:(1)使头尾依次相接的多个纱线丝卷的纱线穿过检测通道再进行假捻加弹工序,检测通道通过对走完纱线的一个纱线丝卷切换至头尾依次相接的后一个纱线丝卷的位置变换信息进行收集,收集的每一个位置变换信息标识一个过尾接头;(2)当收集到一个位置变换信息时,将存在一个过尾接头的假捻加弹后成卷的丝卷切换掉,重新进行一个新的假捻加弹成卷,以此类推;该方法能使过尾接头易被清除,保证丝卷质量,同时通过自动检测过尾接头信息,避免了过度依赖人工的干预而易出现的误记或漏记现象,提效降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纱线假捻加弹的生产方法及纱线假捻加弹过程中过尾接头的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纱线假捻加弹的生产方法及纱线假捻加弹过程中过尾接头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纱线假捻加弹”是指将某种纱线经过假捻加弹处理后获得具有一定特征性能的丝线,包括但不限于纺织领域中比较常见的涤纶丝,例如其中涉及到的POY(预取向丝(高速纺丝))和DTY(拉伸变形丝,通常称为涤纶低弹丝),DTY正是利用涤纶预取向丝(简称POY)做原丝进而通过拉伸、假捻变形加工后制成,在此过程中,由于POY是成卷存在的,固在将其制成DTY的过程中必然存在成卷丝卷的尾部与头部,其中存在两种生产方式,一种是当一卷POY丝卷生产完之后再替换另一卷,此方式需要经常通过人工进行新丝卷的升头操作,效率低且过度依赖人工,比较容易出错或者忘记升头,且存在废丝较多;另一种方式是:为了提升生产效率等目的,生产中一般是将多个POY卷之间的头部与尾部依次相接,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头部与尾部的接头,则生产的DTY丝卷中会有部分丝卷含有过尾接头(例如现有技术中常见,通常将一个15公斤的POY经过假捻加弹制成3个5公斤的DTY,而最后一个DTY通常就会存在过尾接头),为了提升DTY丝卷的等级,目前通常是采用人工对这种过尾接头信息进行记录,而后在后期将其清除,但是这种方式同样过度依赖人工的干预,易出现误记现象或漏记现象,而且效率较低,人工成本较高,同时可能出现的废丝较多,原料成本不易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纱线假捻加弹的连续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提供了一种纱线假捻加弹过程中过尾接头的检测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纱线假捻加弹的连续生产方法,所述连续生产方法包括使头尾依次相接的多个纱线丝卷经过假捻加弹工序,所述连续生产方法还包括如下工序:(1)使所述的头尾依次相接的多个纱线丝卷的纱线穿过检测通道再进行所述假捻加弹工序,其中,所述检测通道通过对走完纱线的一个纱线丝卷切换至头尾依次相接的后一个纱线丝卷的位置变换信息进行收集,收集的每一个所述位置变换信息标识一个过尾接头;(2)当收集到一个所述位置变换信息时,将存在一个过尾接头的假捻加弹后成卷的丝卷切换掉,重新进行一个新的假捻加弹成卷;以此类推,每收集一个所述位置变换信息时,就将存在一个过尾接头的假捻加弹后成卷的丝卷切换掉,重新进行一个新的假捻加弹成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步骤(1)中,所述的走完纱线的一个纱线丝卷从第一方向进入所述检测通道,所述的头尾依次相接的后一个纱线丝卷从第二方向进入所述检测通道,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步骤(1)中,所述的走完纱线的一个纱线丝卷、所述的头尾依次相接的后一个纱线丝卷分别位于所述检测通道的左右两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步骤(1)中,所述检测通道包括用于供所述的头尾依次相接的多个纱线丝卷的纱线通过的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通孔周侧的检测器件组件,所述检测器件组件包括第一检测器件和第二检测器件,所述的走完纱线的一个纱线丝卷从第一方向进入所述通孔并通过所述第一检测器件检测,所述的头尾依次相接的后一个纱线丝卷从第二方向进入所述通孔并通过所述第二检测器件检测,在所述的走完纱线的一个纱线丝卷切换至所述的头尾依次相接的后一个纱线丝卷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检测器件和第二检测器件均检测不到纱线的存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所述第一检测器件和第二检测器件分别为光电开关,当所述光电开关检测到纱线存在时,输出一个信号,当所述光电开关检测不到纱线存在时,输出另一个信号,所述位置变换信息为所述的另一个信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第一检测器件、第二检测器件分别位于所述通孔的左右两侧,当输出所述的另一个信号时,纱线从第三方向进入所述通孔,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均不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假捻加弹工序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检测器件组件与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纱线包括但不限于涤纶、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纱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续生产方法包括采用加弹机进行生产,所述加弹机包括原丝架,所述检测通道设置在所述原丝架的解舒中心位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又一技术方案:一种纱线假捻加弹过程中过尾接头的检测方法,所述纱线假捻加弹的过程包括使头尾依次相接的多个纱线丝卷经过假捻加弹工序,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所述的头尾依次相接的多个纱线丝卷的纱线穿过检测通道再进行所述假捻加弹工序,其中,所述检测通道通过对走完纱线的一个纱线丝卷切换至头尾依次相接的后一个纱线丝卷之间的位置变换信息进行收集,收集的每一个所述位置变换信息标识一个过尾接头。本专利技术中,当收集到每一个位置变换信息后,均可以以此为触发点形成例如标记、切换设备、追踪等操作,实现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智能化以及精细细节化等。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创新地采用在纱线假捻加弹的连续生产过程中增设检测通道,通过纱线穿过检测通道的位置变换信息来确定过尾接头的出现并检测记录,进而能够确保过尾接头能够被及时记录并切换假捻加弹后成卷的丝卷而重新进行一个新的假捻加弹成卷,使得过尾接头存在于被切换掉的丝卷的最外表面,易被清除,保证丝卷的质量等级,且几乎不会浪费原料丝,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通过自动检测过尾接头信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过度依赖人工的干预而易出现的误记现象或漏记现象,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一个POY丝卷在穿过通孔而被第一光电开关检测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一个POY丝卷走完丝之后切换至后一个POY丝卷的过程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后一个POY丝卷在穿过通孔而被第二光电开关检测到的结构示意图,并且重新在走完丝的POY丝卷的摆放位置增补了依次头尾相接的再一个POY丝卷;其中,1、第一光电开关;2、通孔;3、第二光电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而本专利技术不受以下实施例的范围限制;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要求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例以涤纶丝中利用涤纶预取向丝(简称POY)做原丝进而通过拉伸、假捻变形加工后制成DTY(拉伸变形丝,通常称为涤纶低弹丝)为例,其连续生产方法包括:使头尾依次相接的多个纱线丝卷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纱线假捻加弹的连续生产方法,所述连续生产方法包括使头尾依次相接的多个纱线丝卷经过假捻加弹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生产方法还包括如下工序:/n(1)使所述的头尾依次相接的多个纱线丝卷的纱线穿过检测通道再进行所述假捻加弹工序,其中,所述检测通道通过对走完纱线的一个纱线丝卷切换至头尾依次相接的后一个纱线丝卷的位置变换信息进行收集,收集的每一个所述位置变换信息标识一个过尾接头;/n(2)当收集到一个所述位置变换信息时,将存在一个过尾接头的假捻加弹后成卷的丝卷切换掉,重新进行一个新的假捻加弹成卷;/n以此类推,每收集一个所述位置变换信息时,就将存在一个过尾接头的假捻加弹后成卷的丝卷切换掉,重新进行一个新的假捻加弹成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纱线假捻加弹的连续生产方法,所述连续生产方法包括使头尾依次相接的多个纱线丝卷经过假捻加弹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生产方法还包括如下工序:
(1)使所述的头尾依次相接的多个纱线丝卷的纱线穿过检测通道再进行所述假捻加弹工序,其中,所述检测通道通过对走完纱线的一个纱线丝卷切换至头尾依次相接的后一个纱线丝卷的位置变换信息进行收集,收集的每一个所述位置变换信息标识一个过尾接头;
(2)当收集到一个所述位置变换信息时,将存在一个过尾接头的假捻加弹后成卷的丝卷切换掉,重新进行一个新的假捻加弹成卷;
以此类推,每收集一个所述位置变换信息时,就将存在一个过尾接头的假捻加弹后成卷的丝卷切换掉,重新进行一个新的假捻加弹成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假捻加弹的连续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走完纱线的一个纱线丝卷从第一方向进入所述检测通道,所述的头尾依次相接的后一个纱线丝卷从第二方向进入所述检测通道,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假捻加弹的连续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走完纱线的一个纱线丝卷、所述的头尾依次相接的后一个纱线丝卷分别位于所述检测通道的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假捻加弹的连续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检测通道包括用于供所述的头尾依次相接的多个纱线丝卷的纱线通过的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通孔周侧的检测器件组件,所述检测器件组件包括第一检测器件和第二检测器件,所述的走完纱线的一个纱线丝卷从第一方向进入所述通孔并通过所述第一检测器件检测,所述的头尾依次相接的后一个纱线丝卷从第二方向进入所述通孔并通过所述第二检测器件检测,在所述的走完纱线的一个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春建,吴娟,袁荣赛,王永德,王贵堃,李国锋,宋来军,贾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