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卤耐化学性的UV可剥离胶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514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V可剥离胶及其应用,其包含聚氨酯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包含以下聚合单元:二异氰酸酯;分子量为500‑5000的多元醇;选择性的延长剂;封端单体;延长剂为选自1,4‑丁二醇、1,6‑己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二甘醇、三甘醇、新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和二乙氨基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封端单体为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卤耐化学性的UV可剥离胶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UV可剥离胶
,具体涉及一种无卤耐化学性的UV可剥离胶及其应用。技术背景可剥胶暂时性保护材料发展至今已历经多次变革,目的皆为提供制程工序中的防尘、防水、防酸碱及防刮伤等性能。UV光固化可剥胶材料为100%固含,不含有机溶剂及PVC卤素塑材,兼具超高断裂伸长率且坚韧的成膜性,移除时容易剥离不断裂、不残胶。虽然目前的一些常见的UV可剥离胶可以实现前述功能,但是或多或少地仍然存在着耐温性能不佳、耐酸尤其是耐王水性不佳或是耐碱性能不足,等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不足,提供了一种改进的UV可剥离胶,其能够在常规UV可剥离胶的性能基础上兼具较优异的耐高温性能、耐酸尤其是耐王水性能、耐碱性能、耐喷砂、耐雷射雕刻等性能。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上述UV可剥离胶作为可剥离的保护材料在半导体器件、金属制品、显示器玻璃基板器件的制造加工过程中的应用,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在抛光倒角保护、阳极处理保护、笔记本计算机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V可剥离胶,其特征在于,所述UV可剥离胶的组分包含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原料包含以下聚合单元:a)二异氰酸酯;b)多元醇;选择性的c)延长剂;d)封端单体;/n其中,所述多元醇的分子量为500-5000,所述延长剂为选自1,4-丁二醇、1,6-己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二甘醇、三甘醇、新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和二乙氨基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封端单体为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V可剥离胶,其特征在于,所述UV可剥离胶的组分包含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原料包含以下聚合单元:a)二异氰酸酯;b)多元醇;选择性的c)延长剂;d)封端单体;
其中,所述多元醇的分子量为500-5000,所述延长剂为选自1,4-丁二醇、1,6-己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二甘醇、三甘醇、新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和二乙氨基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封端单体为C1-6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羟C1-6烷基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可剥离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异氰酸酯与所述多元醇的投料摩尔比为1.0:1.0~2.0: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可剥离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剂的投料质量占所述聚合单元总质量的0-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可剥离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端单体的添加量占所述聚合单元总质量的1.0-2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可剥离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异氰酸酯为选自二异氰酸甲苯、二异氰酸异佛尔酮、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L-赖氨酸二异氰酸酯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多元醇为选自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氨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聚酰胺多元醇和聚己内酯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可剥离胶,其特征在于,以标准方法ASTMD412测得模量,所述UV可剥离胶分别于25℃与170℃下,模量变化率小于80%;以标准方法ASTMD412测得抗拉强度,所述UV可剥离胶分别于25℃与170℃下,抗拉强度变化率小于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可剥离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的摩尔质量为5000g/mol以上;和/或,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占所述UV可剥胶膜整体固含至少4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可剥离胶,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原料包含:1.0~20.0%的二异氰酸酯;20.0~60.0%的多元醇;0-2.0%的延长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国纬许经德杨光欣
申请(专利权)人:长兴特殊材料珠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