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气浮式撇油型水力旋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420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滤气浮式撇油型水力旋流器,包括油水分离装置、注汽装置和冲洗除垢装置,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内壳体、外壳体、溢流管和进料筒,内壳体具有内腔室,底部设有排水口,溢流管设于内壳体顶部,进料筒设于内壳体侧面,注汽装置通过管路与排水口连接,将注入气注入油田污水内,冲洗除垢装置包括冲洗腔室、冲洗挡板、冲洗注水口和连接孔,冲洗腔室位于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连接孔设置有多个,均布设置于内壳体侧面,冲洗挡板设置有多个,均铰接于内壳体的内侧壁,冲洗注水口设置于外壳体底部,通过冲洗注水口向冲洗腔室注入高压清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离心分离、气浮选分离相结合技术,解决了旋流器内部除垢和溢流管堵塞问题,提高了旋流器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气浮式撇油型水力旋流器
本技术涉及油-水分离
,具体为一种过滤气浮式撇油型水力旋流器。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大部分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在油田污水处理领域又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油田采出水处理难度增大,水中的悬浮颗粒变细,SRB(硫酸盐还原菌)含量超标,含聚污水中油和悬浮物的去除更加困难,现有工艺对上述变化适应性差,造成处理水质合格率降低;二是注水水质标准提高,随着二、三次加密井建成投产,薄差油层投入开发,深度处理水在油田注水中所占的比重增加,对油田注水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污水处理成本增加,老油田特高含水后期,开发效益变差,要求简化污水处理工艺,降低地面处理费用,以保证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四是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如何做好水量的合理调配,保证污水的采注平衡,避免污水外排成为当今极为重要的问题。水力旋流器是常见的油水分离装置,其利用流体在旋流腔中快速旋转产出的离心力,使密度较大的水相流向外侧,密度较小的油滴则运动至内圈,并逐渐通过碰撞而聚并为更大粒径的油滴,最终上浮实现分离。当油水密度差较小时,在旋流器中油相和水相所产生的离心力之差不大,使得油水分离困难;另外,随着处理液量增加,旋转产生的剪切力过大,油滴易破裂为更小的微小液滴,从而降低油水分离的效率。因此,为了使得生产水达到外排标准,迫切需要采用一种更为高效环保的油水分离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过滤气浮式撇油型水力旋流器,采用离心分离、气浮选分离相结合技术,通过大油滴与水相的初步分离、气浮选分离,简化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并获得较高分离效率和效果,同时在旋流器内设置冲洗除垢装置和在溢流管内设置除泡刺,解决了旋流器内部除垢的问题和溢流口堵塞问题。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过滤气浮式撇油型水力旋流器,包括油水分离装置、注汽装置和冲洗除垢装置,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内壳体、外壳体、溢流管和进料筒,所述内壳体具有内腔室,底部设有排水口,用于将分离出的水排出,所述溢流管设置于内壳体顶部,用于将分离出的轻相油排出,所述进料筒设置于内壳体侧面,用于将油田污水输入至内腔室内,所述排水口、溢流管和进料筒均延伸至外壳体外,所述进料筒设有用于与管路连接的进料口;所述注汽装置通过管路与排水口连接,用于将注入气注入内腔室的油田污水内,通过气浮选方式加速油水分离;所述冲洗除垢装置包括冲洗腔室、冲洗挡板、冲洗注水口和连接孔,所述冲洗腔室位于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所述连接孔设置有多个,均布设置于内壳体侧面,用于冲洗旋流器时高压清水由冲洗腔室进入内腔室,所述冲洗挡板设置有多个,均铰接于内壳体的内侧壁,用于打开或关闭连接孔,所述冲洗注水口设置于外壳体底部,通过冲洗注水口向冲洗腔室注入高压清水。进一步的,所述冲洗挡板的面积大于连接孔的面积,使冲洗挡板打开时只能朝旋流器的内腔室单向开启。进一步的,所述冲洗挡板为轻质金属薄片,其数量为12个,冲洗挡板的最大张开角度为45°。采用轻质金属薄片,在分离过程中,旋流器内腔中的液体对冲洗挡板外侧面产生压力,使其紧贴在旋流器内腔的内壁上,达到密封工作的目的,在冲洗除垢过程中,高压清水对冲洗挡板的外侧面产生压力,使冲洗挡板很容易被高压清水冲开,便于清除旋流器内的污垢。进一步的,所述溢流管的内壁上还设有除泡刺,呈垂直均匀分布,用于将液流中的气泡刺破,增大溢流管内的流动空间,缓解液流堵塞。进一步的,所述除泡刺为高度1cm、顶角60°的锥体。进一步的,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的底部平齐,内壳体顶部低于外壳体。进一步的,所述油水分离装置还包括液位自动控制系统,所述液位控制系统与液位控制阀电性连接,由所述液位控制系统控制液位控制阀的开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以旋流油水分离技术为主,辅以气浮选油水分离技术,兼备了离心分离、气浮选分离的优点,在通过旋流器分离油、水的同时,通过注汽装置由下部排水口注入气泡,气泡与油滴相结合,加速油滴向上的运移过程,同时也会将粒径微小难于分离的油滴带入核心处,实现气浮选和旋流分离的协同效应,从而达到油水的高质高效地分离;2、针对旋流器内部易结垢,难除垢的缺点,提出冲洗除垢的方式来改变这一缺点,在旋流器内腔室的内壁上布置冲洗挡板和在内壳体上设置内腔室与冲洗腔室的连接孔,利用注入冲洗腔内的高压清水,顶开冲洗挡板,利用冲洗挡板的抖动和高压清水的冲击,从而达到旋流器除垢的目的;3、通过在溢流管内壁上布置除泡刺,利用尖锐的针刺,对溢流管内流出液流内的气泡进行清除,增大管内流动面积,从而缓解顶部溢流口内常见的堵塞情况;4、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方便,包含了旋流、气浮选等技术,根据不同的技术特点进行了组合,占地面积小,提高了原始旋流器的分离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中注汽装置注入气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除泡刺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冲洗除垢装置示意图。附图中:1-内壳体,101-内腔室,102-排水口,103-连接孔,2-外壳体,3-溢流管,301-除泡刺,4-进料筒,401-进料口,5-冲洗腔室,6-冲洗挡板,7-冲洗注水口,8-注入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4所示,一种过滤气浮式撇油型水力旋流器,该旋流器为单锥型水力旋流器,入口设置为渐缩曲线型双入口结构,包括油水分离装置、注汽装置和冲洗除垢装置,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内壳体1、外壳体2、溢流管3和进料筒4,所述内壳体1具有内腔室101,底部设有排水口102,用于将分离出的水排出,所述溢流管3设置于内壳体1顶部,用于将分离出的轻相油排出,所述进料筒4设置于内壳体1侧面,用于将油田污水输入至内腔室101内,所述排水口102、溢流管3和进料筒4均延伸至外壳体2外,进料筒4设有用于与管路连接的进料口401;所述注汽装置通过管路与排水口102连接,将注入气8注入内腔室的油田污水内,排水口102同时也是注入气的注汽口,利用气体向液面运动的漂浮力,使其与油滴和悬浮物相结合,将污水中的油滴和悬浮物带至顶部溢流管3中,达到分离的目的,通过气浮选方式加速油水分离;所述冲洗除垢装置包括冲洗腔室5、冲洗挡板6、冲洗注水口7和连接孔103,冲洗腔室5位于内壳体1和外壳体2之间,所述连接孔103设置有多个,均布设置于内壳体1侧面,用于冲洗旋流器时高压清水由冲洗腔室5进入内腔室101,所述冲洗挡板6设置有多个,均铰接于内壳体1的内侧壁,用于打开或关闭连接孔103,连接孔的数量和位置与冲洗挡板6对应,所述冲洗注水口7设置于外壳体2底部,通过冲洗注水口7向冲洗腔室5注入高压清水。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旋流器在油水分离过程中,冲洗挡板对内壳体连接孔进行遮蔽、密封,在冲洗除垢过程中,冲洗挡板被高压清水冲洗打开,所述冲洗挡板的面积大于连接孔的面积,使冲洗挡板打开时只能朝旋流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气浮式撇油型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水分离装置、注汽装置和冲洗除垢装置,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内壳体、外壳体、溢流管和进料筒,所述内壳体具有内腔室,底部设有排水口,用于将分离出的水排出,所述溢流管设置于内壳体顶部,用于将分离出的轻相油排出,所述进料筒设置于内壳体侧面,用于将油田污水输入至内腔室内,所述排水口、溢流管和进料筒均延伸至外壳体外,所述进料筒设有用于与管路连接的进料口;所述注汽装置通过管路与排水口连接,用于将注入气注入内腔室的油田污水内,通过气浮选方式加速油水分离;所述冲洗除垢装置包括冲洗腔室、冲洗挡板、冲洗注水口和连接孔,所述冲洗腔室位于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所述连接孔设置有多个,均布设置于内壳体侧面,用于冲洗旋流器时高压清水由冲洗腔室进入内腔室,所述冲洗挡板设置有多个,均铰接于内壳体的内侧壁,用于打开或关闭连接孔,所述冲洗注水口设置于外壳体底部,通过冲洗注水口向冲洗腔室注入高压清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气浮式撇油型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水分离装置、注汽装置和冲洗除垢装置,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内壳体、外壳体、溢流管和进料筒,所述内壳体具有内腔室,底部设有排水口,用于将分离出的水排出,所述溢流管设置于内壳体顶部,用于将分离出的轻相油排出,所述进料筒设置于内壳体侧面,用于将油田污水输入至内腔室内,所述排水口、溢流管和进料筒均延伸至外壳体外,所述进料筒设有用于与管路连接的进料口;所述注汽装置通过管路与排水口连接,用于将注入气注入内腔室的油田污水内,通过气浮选方式加速油水分离;所述冲洗除垢装置包括冲洗腔室、冲洗挡板、冲洗注水口和连接孔,所述冲洗腔室位于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所述连接孔设置有多个,均布设置于内壳体侧面,用于冲洗旋流器时高压清水由冲洗腔室进入内腔室,所述冲洗挡板设置有多个,均铰接于内壳体的内侧壁,用于打开或关闭连接孔,所述冲洗注水口设置于外壳体底部,通过冲洗注水口向冲洗腔室注入高压清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子元董旭胡浩康悦涵惠旭同黄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