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式补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9295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式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有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补液车架、设有液体加注口的补液箱,所述补液箱布置在补液车架的上端,所述补液架下端设有底板,所述补液车架下端还设有四个车轮,所述补液箱与底板之间设有第一气动角座阀、第二气动角座阀、第三气动角座阀、第四气动角座阀、气动隔膜泵。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气源为动力源驱动设备完成补液、回收液体的工作,针对一些特殊液体的工作环境更安全,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移动方便;仅通过两个手阀的切换实现设备的补液和回收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便于工厂装配和售后维修拆卸,制造成本低,易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动式补液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备、器件的补液
,特别涉及一种气动式补液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工业设备、试验中经常使用防冻防锈液等液体,在使用中会需要补液、回收液体等工作,现有技术主要通过电源为驱动进行补液,或者气电混合式补液技术,回收液体时需要重新安装,操作复杂、移动不便,导致工作效率低;以电源为驱动的方式补液,在进行防冻液等有一定危险性的液体补液过程中,由于电气器件等故障会存在液体着燃的风险,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安全性强的气动式补液装置。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气动式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有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补液车架、设有液体加注口的补液箱,所述补液箱布置在补液车架的上端,所述补液架下端设有底板,所述补液车架下端还设有四个车轮,所述补液箱与底板之间设有第一气动角座阀、第二气动角座阀、第三气动角座阀、第四气动角座阀、气动隔膜泵,所述第一气动角座阀的出液口与补液箱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气动角座阀的进液口与气动隔膜泵的第一出液口连通,所述气动隔膜泵的进液口与第二气动角座阀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气动角座阀的进液口与设备储液箱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三气动角座阀的进液口与补液箱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三气动角座阀的出液口与气动隔膜泵的进液口连通,所述气动隔膜泵的第二出液口与第四气动角座阀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四气动角座阀的出液口与设备储液箱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手柄上设有压缩空气开关,所述压缩空气开关上设有补液档和抽液档,它还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一三通、第二三通、第三三通、第四三通、第五三通、第一控制气路、第二控制气路,所述补液档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控制气路连接第一三通的进气端,所述第一三通的第一出气端连接第一单向阀的进气端,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气端连接第二三通的第一进气端,所述第二三通的出气端连接气动隔膜泵的进气端,所述第一三通的第二出气端连接第三三通的进气端,所述第三三通的第一出气端连接第四气动角座阀的进气端,所述第三三通的第二出气端连接第三气动角座阀的进气端,所述抽液档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控制气路连接第四三通的进气端,所述第四三通的第一出气端连接第二单向阀的进气端,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气端连接第二三通的第二进气端,所述第四三通的第二出气端连接第五三通的进气端,所述第五三通的第一出气端连接第二气动角座阀的进气端,所述第五三通的第二出气端连接第一气动角座阀的进气端。它还包括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的进液口与设备储液箱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气动角座阀的进液口与第三单向阀的出液口连通。它还包括第四单向阀,所述第四单向阀的进液口与第四气动角座阀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出液口与设备储液箱的进液口连通。补液箱的底端设有排污阀,用于排泄补液箱里的废物。本专利技术以气源为动力源驱动设备完成补液、回收液体的工作,针对一些特殊液体的工作环境更安全,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移动方便;仅通过两个手阀的切换实现设备的补液和回收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便于工厂装配和售后维修拆卸,制造成本低,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动式补液装置,它包括设有第一手柄1a和第二手柄1b的补液车架1、设有液体加注口2f的补液箱2,补液箱2布置在补液车架1的上端,补液架1下端设有底板3,补液车架1下端还设有四个车轮4,所述补液箱2与底板3之间设有第一气动角座阀5、第二气动角座阀6、第三气动角座阀7、第四气动角座阀8、气动隔膜泵9,第一气动角座阀5的出液口与补液箱2的进液口连通,第一气动角座阀5的进液口与气动隔膜泵9的第一出液口连通,气动隔膜泵9的进液口与第二气动角座阀6的出液口连通,第二气动角座阀6的进液口与设备储液箱的出液口连通,第三气动角座阀7的进液口与补液箱2的出液口连通,第三气动角座阀7的出液口与气动隔膜泵9的进液口连通,气动隔膜泵9的第二出液口与第四气动角座阀8的进液口连通,第四气动角座阀8的出液口与设备储液箱的进液口连通;第一手柄1a上设有压缩空气开关1c,压缩空气开关1c上设有补液档1d和抽液档1e,它还包括第一单向阀10、第二单向阀11、第一三通12、第二三通13、第三三通14、第四三通15、第五三通16、第一控制气路17、第二控制气路18,补液档1d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控制气路17连接第一三通12的进气端,第一三通12的第一出气端连接第一单向阀10的进气端,第一单向阀10的出气端连接第二三通13的第一进气端,第二三通13的出气端连接气动隔膜泵9的进气端,第一三通12的第二出气端连接第三三通14的进气端,第三三通14的第一出气端连接第四气动角座阀8的进气端,第三三通14的第二出气端连接第三气动角座阀7的进气端,抽液档1e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控制气路18连接第四三通15的进气端,第四三通15的第一出气端连接第二单向阀11的进气端,第二单向阀11的出气端连接第二三通13的第二进气端,第四三通15的第二出气端连接第五三通16的进气端,第五三通16的第一出气端连接第二气动角座阀6的进气端,第五三通16的第二出气端连接第一气动角座阀5的进气端;它还包括第三单向阀19和第四单向阀20,第三单向阀19的进液口与设备储液箱的出液口连通,第二气动角座阀6的进液口与第三单向阀19的出液口连通,第四单向阀20的进液口与第四气动角座阀8的出液口连通,第四单向阀20的出液口与设备储液箱的进液口连通,补液箱2的底端设有排污阀21,用于排泄补液箱2里的废物。补液时,将压缩空气开关1c设为补液档1d,压缩空气通过第一控制气路17进入第一三通12,第一三通12将气体分为两路,第一路气体依次通过第一单向阀10和第二三通13进入气动隔膜泵9,驱动气动隔膜泵9工作,第二路气体进入第三三通14后,通过第三三通14的第一出气端和第二出气端分别进入第四气动角座阀8和第三气动角座阀7,从而驱动第四气动角座阀8和第三气动角座阀7工作,液体就通过补液箱2里的液体就依次通过第三气动角座阀7、气动隔膜泵9、第四气动角座阀8、第四单向阀20进入设备储液箱进行补液工作。抽液时,将压缩空气开关1c设为抽液档1e,压缩空气通过第二控制气路18进入第四三通15,第四三通15将气体分为两路,第一路气体依次通过第二单向阀11和第二三通13进入气动隔膜泵9,驱动气动隔膜泵9工作,第二路气体进入第五三通16后,通过第五三通16的第一出气端和第二出气端分别进入第二气动角座阀6和第一气动角座阀5,从而驱动第二气动角座阀6和第一气动角座阀5工作,液体就从设备储液箱依次通过第三单向阀19、第二气动角座阀6、气动隔膜泵9、第一气动角座阀5进入补液箱2。本专利技术以气源为动力源驱动设备完成补液、回收液体的工作,针对一些特殊液体的工作环境更安全,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移动方便;仅通过两个手阀的切换实现设备的补液和回收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动式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有第一手柄(1a)和第二手柄(1b)的补液车架(1)、设有液体加注口(2f)的补液箱(2),所述补液箱(2)布置在补液车架(1)的上端,所述补液架(1)下端设有底板(3),所述补液车架(1)下端还设有四个车轮(4),所述补液箱(2)与底板(3)之间设有第一气动角座阀(5)、第二气动角座阀(6)、第三气动角座阀(7)、第四气动角座阀(8)、气动隔膜泵(9),所述第一气动角座阀(5)的出液口与补液箱(2)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气动角座阀(5)的进液口与气动隔膜泵(9)的第一出液口连通,所述气动隔膜泵(9)的进液口与第二气动角座阀(6)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气动角座阀(6)的进液口与设备储液箱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三气动角座阀(7)的进液口与补液箱(2)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三气动角座阀(7)的出液口与气动隔膜泵(9)的进液口连通,所述气动隔膜泵(9)的第二出液口与第四气动角座阀(8)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四气动角座阀(8)的出液口与设备储液箱的进液口连通;/n所述第一手柄(1a)上设有压缩空气开关(1c),所述压缩空气开关(1c)上设有补液档(1d)和抽液档(1e),它还包括第一单向阀(10)、第二单向阀(11)、第一三通(12)、第二三通(13)、第三三通(14)、第四三通(15)、第五三通(16)、第一控制气路(17)、第二控制气路(18),所述补液档(1d)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控制气路(17)连接第一三通(12)的进气端,所述第一三通(12)的第一出气端连接第一单向阀(10)的进气端,所述第一单向阀(10)的出气端连接第二三通(13)的第一进气端,所述第二三通(13)的出气端连接气动隔膜泵(9)的进气端,所述第一三通(12)的第二出气端连接第三三通(14)的进气端,所述第三三通(14)的第一出气端连接第四气动角座阀(8)的进气端,所述第三三通(14)的第二出气端连接第三气动角座阀(7)的进气端,所述抽液档(1e)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控制气路(18)连接第四三通(15)的进气端,所述第四三通(15)的第一出气端连接第二单向阀(11)的进气端,所述第二单向阀(11)的出气端连接第二三通(13)的第二进气端,所述第四三通(15)的第二出气端连接第五三通(16)的进气端,所述第五三通(16)的第一出气端连接第二气动角座阀(6)的进气端,所述第五三通(16)的第二出气端连接第一气动角座阀(5)的进气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式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有第一手柄(1a)和第二手柄(1b)的补液车架(1)、设有液体加注口(2f)的补液箱(2),所述补液箱(2)布置在补液车架(1)的上端,所述补液架(1)下端设有底板(3),所述补液车架(1)下端还设有四个车轮(4),所述补液箱(2)与底板(3)之间设有第一气动角座阀(5)、第二气动角座阀(6)、第三气动角座阀(7)、第四气动角座阀(8)、气动隔膜泵(9),所述第一气动角座阀(5)的出液口与补液箱(2)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气动角座阀(5)的进液口与气动隔膜泵(9)的第一出液口连通,所述气动隔膜泵(9)的进液口与第二气动角座阀(6)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气动角座阀(6)的进液口与设备储液箱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三气动角座阀(7)的进液口与补液箱(2)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三气动角座阀(7)的出液口与气动隔膜泵(9)的进液口连通,所述气动隔膜泵(9)的第二出液口与第四气动角座阀(8)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四气动角座阀(8)的出液口与设备储液箱的进液口连通;
所述第一手柄(1a)上设有压缩空气开关(1c),所述压缩空气开关(1c)上设有补液档(1d)和抽液档(1e),它还包括第一单向阀(10)、第二单向阀(11)、第一三通(12)、第二三通(13)、第三三通(14)、第四三通(15)、第五三通(16)、第一控制气路(17)、第二控制气路(18),所述补液档(1d)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控制气路(17)连接第一三通(12)的进气端,所述第一三通(12)的第一出气端连接第一单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锋徐志肖美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