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理学用供药搅拌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928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药理学用供药搅拌加热装置,包括混药罐,所述混药罐顶部设有进药口,混药罐底部设有出药口,混药罐内部设有搅拌装置和O形水管,混药罐外侧设有水箱壳体,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转轴、蛇形搅拌杆、转筒和搅拌杆,所述转筒贯穿混药罐顶部且与混药罐罐壁之间通过转轴一连接,所述转轴贯穿转筒内部且与转筒内壁之间通过轴承二连接,转轴与转筒转向相反。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搅拌装置具有双向搅拌的功效,配合上蛇形搅拌杆的设计,从而能够对药物进行更快、效率更高、更均匀的混合,通过水箱壳体和O形水管的设置,能够从混药罐外部和内部同时加热药物,加热更快、更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理学用供药搅拌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药物混合加热
,具体是指一种药理学用供药搅拌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药物作用机制的一门科学,主要包括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两个方面。前者是阐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后者阐明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及药物效应和血药浓度随时间消长的规律,在药理学
中,多种药液混合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是经常进行试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了试验研究的效果,某些情况下需要对混合的药液进行加热。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对药物混合加热的装置,其对药物的混合不够充分,且混合搅拌的时间长,对药物的加热也不够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困难,提供一种能够将混合充分,且混合效率高,对药物的加热均匀的一种药理学用供药搅拌加热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药理学用供药搅拌加热装置,包括混药罐,所述混药罐顶部设有进药口,混药罐底部设有出药口,混药罐内部设有搅拌装置和O形水管,混药罐外侧设有水箱壳体,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转轴、蛇形搅拌杆、转筒和搅拌杆,所述转筒贯穿混药罐顶部且与混药罐罐壁之间通过转轴一连接,所述转轴贯穿转筒内部且与转筒内壁之间通过轴承二连接,转轴与转筒转向相反,所述蛇形搅拌杆下端固定于转轴底部,所述搅拌杆的个数为若干个且沿转筒外壁轴向均匀分布,所述O形水管的个数为若干个且与搅拌杆间隔分布,O形水管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贯穿混药罐侧壁,所述水箱壳体包裹混药罐侧壁,水箱壳体左侧设有进水口,水箱壳体右侧设有出水口,所述蛇形搅拌杆盘踞分布在O形水管与搅拌杆之间。作为改进,所述搅拌装置还包括电机,电机连接电源,所述电机固定于混药罐顶部,电机输出轴端连接有锥形齿轮一,所述转筒上端设有锥形齿轮环,所述锥形齿轮环与锥形齿轮一相配合,所述转轴贯穿锥形齿轮环,转轴上端设有锥形齿轮二,所述锥形齿轮二与锥形齿轮一相配合。作为改进,所述进水口连接热水源,通过热水箱来传送热量,进药口上设有封盖,出药口上设有阀门,所述混药罐底部设有支撑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搅拌装置具有双向搅拌的功效,配合上蛇形搅拌杆的设计,从而能够对药物进行更快、效率更高、更均匀的混合,通过水箱壳体和O形水管的设置,能够从混药罐外部和内部同时加热药物,加热更快、更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药理学用供药搅拌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药理学用供药搅拌加热装置O形水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混药罐,2、进药口,3、出药口,4、搅拌装置,5、O形水管,6、水箱壳体,7、转轴,8、蛇形搅拌杆,9、转筒,10、搅拌杆,11、转轴一,12、转轴二,13、连通管,14、进水口,15、出水口,16、电机,17、锥形齿轮一,18、锥形齿轮环,19、锥形齿轮二。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药理学用供药搅拌加热装置,包括混药罐1,所述混药罐1顶部设有进药口2,混药罐1底部设有出药口3,混药罐1内部设有搅拌装置4和O形水管5,O形水管5的外形设置能够使其将混药罐1内散出的热量更多,且与药物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能够使药物受热更加均匀,加热更快,混药罐1外侧设有水箱壳体6,所述搅拌装置4包括转轴7、蛇形搅拌杆8、转筒9和搅拌杆10,所述转筒9贯穿混药罐1顶部且与混药罐1罐壁之间通过转轴一11连接,所述转轴7贯穿转筒9内部且与转筒9内壁之间通过轴承二12连接,转轴7与转筒9转向相反,所述蛇形搅拌杆8下端固定于转轴7底部,所述搅拌杆10的个数为若干个且沿转筒9外壁轴向均匀分布,所述O形水管5的个数为若干个且与搅拌杆10间隔分布,从而保证搅拌杆10转动时不会碰到O形水管5,O形水管5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连通管13,所述连通管13贯穿混药罐1侧壁,所述水箱壳体6包裹混药罐1侧壁,水箱壳体6左侧设有进水口14,水箱壳体6右侧设有出水口15,进水口14和出水口15,通过水管连通,水管上连接设有水泵和水加热装置,从而能够使水箱壳体6内有流动的热水,其中,水泵和水加热装置为现有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泵和水加热装置,所述蛇形搅拌杆8盘踞分布在O形水管5于搅拌杆10之间,蛇形搅拌杆8的外形设计使其能够很好设置在O形水管5与搅拌杆10之间且不会碰到O形水管5与搅拌杆10,同时也能对药物进行更加充分的搅拌。所述搅拌装置4还包括电机16,所述电机16固定于混药罐1顶部,电机16输出轴端连接有锥形齿轮一17,所述转筒9上端设有锥形齿轮环18,所述锥形齿轮环18与锥形齿轮一17相配合,所述转轴7贯穿锥形齿轮环18,转轴7上端设有锥形齿轮二19,所述锥形齿轮二19与锥形齿轮一17相配合,从而实现搅拌装置4的双向搅拌功能,所述进水口14连接热水源,进药口2上设有封盖,出药口3上设有阀门,所述混药罐1底部设有支撑脚。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从进药口2将药物添加到混药罐1内,盖上封盖后,启动电机16,搅拌装置4开始对药物进行搅拌混合,由于锥形齿轮环18和锥形齿轮二19分别配合连接在锥形齿轮一17上下两侧,所以锥形齿轮环18和锥形齿轮二19的转向会相反,进而带动转筒9和转轴7转向相反,进而带动搅拌杆10和蛇形搅拌杆8对药物的搅拌方向相反,从而能够使药物的混合更加均匀,混合效率更高,过程中水箱壳体6内有流动的热水,从而能够从混药罐1外侧向其内部传导热量,对药物加热,由于O形水管5通过连通管13与水箱壳体6连通,所以O形水管5内也有流动的热水,进而从混药罐1内部对药物进行加热,加热更加均匀,加热更快,混合加热完成后,从出药口3倒出药物即可。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药理学用供药搅拌加热装置,包括混药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药罐(1)顶部设有进药口(2),混药罐(1)底部设有出药口(3),混药罐(1)内部设有搅拌装置(4)和O形水管(5),混药罐(1)外侧设有水箱壳体(6),所述搅拌装置(4)包括转轴(7)、蛇形搅拌杆(8)、转筒(9)和搅拌杆(10),所述转筒(9)贯穿混药罐(1)顶部且与混药罐(1)罐壁之间通过转轴一(11)连接,所述转轴(7)贯穿转筒(9)内部且与转筒(9)内壁之间通过轴承二(12)连接,转轴(7)与转筒(9)转向相反,所述蛇形搅拌杆(8)下端固定于转轴(7)底部,所述搅拌杆(10)的个数为若干个且沿转筒(9)外壁轴向均匀分布,所述O形水管(5)的个数为若干个且与搅拌杆(10)间隔分布,O形水管(5)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连通管(13),所述连通管(13)贯穿混药罐(1)侧壁,所述水箱壳体(6)包裹混药罐(1)侧壁,水箱壳体(6)左侧设有进水口(14),水箱壳体(6)右侧设有出水口(15),所述蛇形搅拌杆(8)盘踞分布在O形水管(5)与搅拌杆(10)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理学用供药搅拌加热装置,包括混药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药罐(1)顶部设有进药口(2),混药罐(1)底部设有出药口(3),混药罐(1)内部设有搅拌装置(4)和O形水管(5),混药罐(1)外侧设有水箱壳体(6),所述搅拌装置(4)包括转轴(7)、蛇形搅拌杆(8)、转筒(9)和搅拌杆(10),所述转筒(9)贯穿混药罐(1)顶部且与混药罐(1)罐壁之间通过转轴一(11)连接,所述转轴(7)贯穿转筒(9)内部且与转筒(9)内壁之间通过轴承二(12)连接,转轴(7)与转筒(9)转向相反,所述蛇形搅拌杆(8)下端固定于转轴(7)底部,所述搅拌杆(10)的个数为若干个且沿转筒(9)外壁轴向均匀分布,所述O形水管(5)的个数为若干个且与搅拌杆(10)间隔分布,O形水管(5)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连通管(13),所述连通管(13)贯穿混药罐(1)侧壁,所述水箱壳体(6)包裹混药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韬陈建雯朱万芸阳敬庄晨曦李超杨智黎
申请(专利权)人:红河卫生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