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管料提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279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管料提升机,其结构包括底座、支撑柱、装吊臂、驱动电机、吊管装置,底座的上端设有支撑柱,装吊臂位于支撑柱的顶端,驱动电机焊接在装吊臂的后端,吊管装置通过钢丝与装吊臂相连接,吊管装置包括外环体、内夹管装置、橡胶垫,内夹管装置包括钢丝固定块、夹管孔、夹紧块、夹紧装置、卡合块,夹紧装置包括空槽、螺旋杆、连接杆、复位弹簧,螺旋杆包括螺纹体、旋转把手、下顶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将管料的顶端置于夹管孔中,再通过旋转螺旋杆向下移动,使得圆锥状的下顶头能够带动夹紧块向夹管孔的内侧移动,从而对管料进行夹紧,使得在装吊的时候,管料受自身重力的影响垂直向下垂,能够避免管料在装吊的时候出现摆动与旋转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管料提升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提升机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建筑管料提升机。
技术介绍
建筑管料有分为塑料管还有钢管,由于管料的长度较长不方便于从楼层进行运输,只能够通过提升机从楼层的外部进行装吊,提升机在在装吊管料的时候,通过电机带动卷绕辊对钢丝进行卷绕,再让钢丝带动管料上升,从而完成管料的装吊工作。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一种建筑管料提升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由于高层的楼房所受到的横风较大,在装吊管料的时候,管料受到横风的吹动会在空中摆动,若是钢丝绑住管料的位置与管料的正中间偏差过远,还会使管料在空中进行旋转,导致管料撞击到楼层,造成管料受损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管料提升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管料提升机,其结构包括底座、支撑柱、装吊臂、驱动电机、吊管装置,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支撑柱,所述装吊臂位于支撑柱的顶端,所述驱动电机焊接在装吊臂的后端,所述吊管装置通过钢丝与装吊臂相连接,所述吊管装置包括外环体、内夹管装置、橡胶垫,所述内夹管装置的外端设置有外环体,所述橡胶垫设有四个,且环绕于外环体的外端面布置。进一步的,所述内夹管装置包括钢丝固定块、夹管孔、夹紧块、夹紧装置、卡合块,所述钢丝固定块设置在内夹管装置的顶部正中间,所述夹管孔设置有四个,且环绕于内夹管装置的内端均匀排列,所述夹紧块设有八个且两两安装在夹管孔中,所述夹紧装置设有四个,分别设置在夹管孔的侧端,且与夹紧块相连接,所述卡合块设有两个,且嵌固在内夹管装置的两侧,所述夹管孔中位于内侧的夹管孔是固定在夹管孔上的。进一步的,所述夹紧装置包括空槽、螺旋杆、连接杆、复位弹簧,所述空槽的顶端设有螺旋杆,所述连接杆位于空槽的左侧,且与夹紧块相连接,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连接杆的后端,且与连接杆活动配合,所述螺旋杆与空槽的上端螺纹配合。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杆包括螺纹体、旋转把手、下顶块,所述螺纹体的上端焊接连接有旋转把手,所述下顶块位于螺纹体的底端,所述下顶块为圆锥状。进一步的,所述夹紧块包括夹紧体、安装座、摩擦块、保护垫,所述夹紧体为圆弧状,所述安装座嵌固在夹紧体的后端,所述摩擦块设有五个密切环绕于夹紧体的内侧排列,所述保护垫设有四个,且位于两两摩擦块之间,所述摩擦块的顶端为波浪状。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垫包括空腔、接触块、活动杆、弹力绳,所述空腔的侧端卡合有接触块,所述活动杆设有两个且交叉安装在接触块的底部,所述弹力绳将两个活动杆相连接,所述空腔内侧为圆弧状。进一步的,所述接触块包括卡合座、接触体、凹陷槽、凸块,所述卡合座的侧端设置有接触体,所述凹陷槽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接触体侧端面,所述凸块设有两个,设置在两个凹陷槽之间,所述凹陷槽的宽度由内端向外端逐渐缩小。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利用将管料的顶端置于夹管孔中,再通过旋转螺旋杆向下移动,使得圆锥状的下顶头能够带动夹紧块向夹管孔的内侧移动,从而对管料进行夹紧,使得在装吊的时候,管料受自身重力的影响垂直向下垂,能够避免管料在装吊的时候出现摆动与旋转的情况。2.本专利技术通过顶端设有波浪形状的摩擦块与管料接触能够增加摩擦力,再通过保护垫通过交叉安装的两个活动杆与弹力绳配合,使得夹紧体对管料进行夹紧的时候,可以得到缓冲,避免对管料进行夹紧时,夹紧力过大而导致管料受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管料提升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吊管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内夹管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3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螺旋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夹紧块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垫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接触块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支撑柱2、装吊臂3、驱动电机4、吊管装置5、外环体51、内夹管装置52、橡胶垫53、钢丝固定块521、夹管孔522、夹紧块523、夹紧装置524、卡合块525、空槽a1、螺旋杆a2、连接杆a3、复位弹簧a4、螺纹体a21、旋转把手a22、下顶块a23、夹紧体b1、安装座b2、摩擦块b3、保护垫b4、空腔b41、接触块b42、活动杆b43、弹力绳b44、卡合座c1、接触体c2、凹陷槽c3、凸块c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5,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如下:其结构包括底座1、支撑柱2、装吊臂3、驱动电机4、吊管装置5,所述底座1的上端设有支撑柱2,所述装吊臂3位于支撑柱2的顶端,所述驱动电机4焊接在装吊臂3的后端,所述吊管装置5通过钢丝与装吊臂3相连接,所述吊管装置5包括外环体51、内夹管装置52、橡胶垫53,所述内夹管装置52的外端设置有外环体51,所述橡胶垫53设有四个,且环绕于外环体51的外端面布置。所述内夹管装置52包括钢丝固定块521、夹管孔522、夹紧块523、夹紧装置524、卡合块525,所述钢丝固定块521设置在内夹管装置51的顶部正中间,所述夹管孔522设置有四个,且环绕于内夹管装置51的内端均匀排列,所述夹紧块523设有八个且两两安装在夹管孔522中,所述夹紧装置524设有四个,分别设置在夹管孔522的侧端,且与夹紧块523相连接,所述卡合块525设有两个,且嵌固在内夹管装置51的两侧,所述夹管孔522中位于内侧的夹管孔522是固定在夹管孔522上的,有利于通过夹紧装置524带动外侧的夹紧块523向内侧挤压固定料管。所述夹紧装置524包括空槽a1、螺旋杆a2、连接杆a3、复位弹簧a4,所述空槽a1的顶端设有螺旋杆a2,所述连接杆a3位于空槽a1的左侧,且与夹紧块523相连接,所述复位弹簧a4设置在连接杆a3的后端,且与连接杆a3活动配合,所述螺旋杆a2与空槽a1的上端螺纹配合,有利于螺旋杆a2通过旋转上下移动。所述螺旋杆a2包括螺纹体a21、旋转把手a22、下顶块a23,所述螺纹体a21的上端焊接连接有旋转把手a22,所述下顶块a23位于螺纹体a21的底端,所述下顶块a23为圆锥状,有利于下顶块a23向下移动推动连接杆a3往内侧移动。基于上述实施例,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在装吊管料的时候,通过将管料的顶端置于内夹管装置52中的夹管孔522中,在通过旋转螺旋杆a2在空槽a1中往下移动,使得圆锥状的下顶块a23顶住连接杆a3,从而能够带动夹紧块523向外进行移动,对置于夹管孔522中的管料进行夹紧,当把管料固定在吊管装置5中之后,利用钢丝与钢丝固定块521相连接,从而通过驱动电机4卷动钢丝带动管料往高楼的顶上进行装吊,使得管料通过自身的重力往下垂,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管料在装吊的时候出现晃动,并且可以让管料不会在空中出现旋转撞击楼梯的情况。实施例二:请参阅图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管料提升机,其结构包括底座(1)、支撑柱(2)、装吊臂(3)、驱动电机(4)、吊管装置(5),所述底座(1)的上端设有支撑柱(2),所述装吊臂(3)位于支撑柱(2)的顶端,所述驱动电机(4)焊接在装吊臂(3)的后端,所述吊管装置(5)通过钢丝与装吊臂(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吊管装置(5)包括外环体(51)、内夹管装置(52)、橡胶垫(53),所述内夹管装置(52)的外端设置有外环体(51),所述橡胶垫(53)设有四个,且环绕于外环体(51)的外端面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管料提升机,其结构包括底座(1)、支撑柱(2)、装吊臂(3)、驱动电机(4)、吊管装置(5),所述底座(1)的上端设有支撑柱(2),所述装吊臂(3)位于支撑柱(2)的顶端,所述驱动电机(4)焊接在装吊臂(3)的后端,所述吊管装置(5)通过钢丝与装吊臂(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吊管装置(5)包括外环体(51)、内夹管装置(52)、橡胶垫(53),所述内夹管装置(52)的外端设置有外环体(51),所述橡胶垫(53)设有四个,且环绕于外环体(51)的外端面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管料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夹管装置(52)包括钢丝固定块(521)、夹管孔(522)、夹紧块(523)、夹紧装置(524)、卡合块(525),所述钢丝固定块(521)设置在内夹管装置(51)的顶部正中间,所述夹管孔(522)设置有四个,且环绕于内夹管装置(51)的内端均匀排列,所述夹紧块(523)设有八个且两两安装在夹管孔(522)中,所述夹紧装置(524)设有四个,分别设置在夹管孔(522)的侧端,且与夹紧块(523)相连接,所述卡合块(525)设有两个,且嵌固在内夹管装置(51)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管料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524)包括空槽(a1)、螺旋杆(a2)、连接杆(a3)、复位弹簧(a4),所述空槽(a1)的顶端设有螺旋杆(a2),所述连接杆(a3)位于空槽(a1)的左侧,且与夹紧块(523)相连接,所述复位弹簧(a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登祥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同益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