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钩用自脱绳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吊钩本体、索具、弹性拨杆、固定装置和弹性部件;吊钩本体的柱状上部固定设置固定装置;弹性拨杆呈U型结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装置的两侧;连接杆位于吊钩本体的开口处时,弹性部件处于自由状态;连接杆绕过吊钩本体的底部时,弹性部件处于拉伸状态,对侧杆产生向吊钩本体开口处移动的拉力;索具的两端分别设置扣环一和扣环二;绑有重物的索具的扣环一扣设于吊钩本体上,扣环二扣设于吊钩本体上并将连接杆压至吊钩本体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高处将挂在吊钩上的钢丝绳自动卸下,简化了拆卸钢丝绳的工作过程,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钩用自脱绳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钩用自脱绳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在起吊重物时,需要用钢丝绳将重物绑住,然后将钢丝绳挂在吊钩上,从而达到利用吊钩起吊重物的目的。但是许多重物的高度和体积较大,在起吊之后需要工作人员攀爬到高处从吊钩上解开钢丝绳。以在铁路施工过程中吊装钢筋混凝土材质的接触网杆为例,接触网杆在未安装之前都是平放在工地的,在安装时,需要将钢丝绳穿过接触网杆上的孔洞,然后将钢丝绳两端的琵琶头挂在吊钩上,吊钩通过钢丝绳将接触网杆起吊到竖直状态后进行埋设。但是当接触网杆埋设好后,由于钢丝绳无法从吊钩上脱落,因此需要工人攀爬到高处将钢丝绳一端的琵琶头从吊钩上解下,然后继续起吊吊钩,从而将钢丝绳从接触网杆上抽出。这个过程非常繁琐,延长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效率,而且增大了工作的危险系数,由于吊钩在放下重物后,在进行人工解开钢丝绳的时候并未绷直,因此会来回晃动,并且在解开钢丝绳的一端后,钢丝绳会瞬间向下甩,导致工人受到严重的安全威胁,对铁路施工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吊钩用自脱绳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能在高处将挂在吊钩上的钢丝绳自动卸下,简化了拆卸钢丝绳的工作过程,提高了施工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吊钩用自脱绳装置,包括吊钩本体、弹性拨杆、索具、固定装置和弹性部件;所述吊钩本体的柱状上部固定设置所述固定装置;所述弹性拨杆呈U型结构,包括两个侧杆和连接杆,两个所述侧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另一端分别通过所述弹性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装置的两侧,所述两个侧杆位于所述吊钩本体的两侧,长度大于所述固定装置到所述吊钩本体底部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即当所述弹性拨杆绕与所述固定装置的连接点转动时,所述连接杆能够从所述吊钩本体的底部绕过;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吊钩本体的开口处时,所述弹性部件处于自由状态;所述连接杆绕过所述吊钩本体的底部时,所述弹性部件处于拉伸状态,对所述侧杆产生向所述吊钩本体开口处移动的拉力;所述索具的两端分别设置扣环一和扣环二;绑有重物的索具的扣环一扣设于所述吊钩本体上,扣环二扣设于所述吊钩本体上并将所述连接杆压至所述吊钩本体底部;所述弹性部件对侧杆产生的拉力大于未绑重物的索具的重力。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为扭簧,所述扭簧的中部为螺旋部,两端分别设置用于卡住物体从而实现扭簧整体弹性形变的限位杆;所述扭簧一端的限位杆卡于所述固定装置上,另一端的限位杆卡住所述弹性拨杆。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拨杆的两个侧杆另一端分别设置耳座,所述耳座上设置有通孔,用于与所述固定装置铰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欧姆卡,所述两个欧姆卡的内径与所述吊钩本体的柱状上部的外径尺寸相适配;所述两个欧姆卡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对称连接并箍紧于所述柱状上部;所述欧姆卡的中部外侧焊接螺杆,所述螺杆上从所述欧姆卡外侧向外依次穿设第一螺母、所述弹性部件,即扭簧,与之相适配的所述耳座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用于隔开所述扭簧和欧姆卡,方便扭簧的安装和弹性状态的变化;所述第二螺母用于限制所述耳座在所述螺杆上的位置,防止耳座从螺杆上脱落。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吊钩本体上,另一端与所述两个侧杆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装置用于进一步提高所述弹性拨杆的回弹力。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架和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吊钩本体两侧,每个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架铰接,另一端与跟其位于所述吊钩本体同侧的所述侧杆铰接;所述支架包括卡件与U型螺杆,所述卡件与所述吊钩本体的柱状部分相适配,具体地,所述卡件包括中部弧形段、两个两侧部位段和两个两端部位段,所述中部弧形段与所述吊钩本体的柱状部分的弧度相适配,从而能够卡在所述吊钩本体上;所述U型螺杆与所述吊钩本体的柱状部分相适配,从所述吊钩本体的开口内部环抱在所述柱状部分上,所述U型螺杆的两端分别穿插于两个所述两侧部位段中,利用螺母紧固,从而将所述卡件箍紧于所述吊钩本体上;所述卡件的两个两端部位段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杆的转动平面相互平行,所述支撑杆一端设置有支撑耳座,所述两端部位段上穿设有与所述支撑杆垂直的螺栓,所述支撑杆通过所述支撑耳座套设于螺栓上,螺栓上由所述两端部位段而外依次穿设第三螺母、支撑耳座和第四螺母。通过所述第三螺母将螺栓紧固在所述两端部位段中,通过所述第四螺母限制所述支撑耳座在螺栓上的位置。进一步地,还包括防脱绳装置,用于防止钢丝绳从所述吊钩本体上脱落;所述防脱绳装置包括安全扣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钢丝线,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吊钩本体上与开口方向相反的一侧上,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并绕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另一端与所述安全扣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利用电池供电,通过遥控器控制开启和关闭。所述安全扣用于防止所述索具在所述吊钩本体移动过程中脱落,使得操作过程更加安全。所述安全扣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吊钩本体的开口上方处,另一端与所述钢丝绳另一端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钢丝绳通过所述安全扣另一端设置的通孔拴住所述安全扣。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安防盒,所述电机、电池和与遥控器适配的线路板均位于所述安防盒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伸出所述安防盒外部;所述安防盒固定设置于所述吊钩本体上与开口方向相反的一侧上。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吊钩用自脱绳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启动电机,所述电机将钢丝绳绕在输出轴上,钢丝绳拉动安全扣,从而将所述安全扣打开;步骤二:当所述安全扣打开到一半时,停止所述电机转动,将索具的扣环一挂在所述吊钩本体上;步骤三:将索具的扣环二从起吊重物上穿过,将弹性拨杆从所述吊钩本体的开口处按压至底部,再将所述扣环二也挂在所述吊钩本体上;步骤四:提升所述吊钩本体,在重物的重力作用下,所述扣环一和扣环二被下拉到所述吊钩本体的开口内沿最低点,同时重物的重力克服了弹性拨杆的回弹力;步骤五:通过遥控器控制所述电机反向转动,所述电机将钢丝绳松开,从而将所述安全扣关闭;步骤六:下降所述吊钩本体,重物落地后,重物对所述索具施加的重力逐渐减小;步骤七:在重物对所述索具施加的重力消失之前,启动所述电机,所述电机将钢丝绳绕在输出轴上,钢丝绳拉动所述安全扣,从而将所述安全扣打开;步骤八:当重物完全落地后,重物对所述索具施加的重力完全消失,此时弹性拨杆的回弹力克服了所述索具自身的重力,从而将所述扣环二从吊钩本体的开口处拨落;步骤九:再次提升所述吊钩本体,所述吊钩本体带动所述扣环一上升,从而将所述索具的其他部分从重物上抽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能在高处将挂在吊钩上的钢丝绳自动卸下,简化了拆卸钢丝绳的工作过程,无需工人上下攀爬,从而缩短了施工周期,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避免了工人发生被钢丝绳砸伤、被吊钩撞伤的风险,提高了工人的安全性,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2、拆卸钢丝绳的过程能通过操作起重机的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钩用自脱绳装置,包括吊钩本体和索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拨杆、固定装置和弹性部件;所述吊钩本体的柱状上部固定设置所述固定装置;所述弹性拨杆呈U型结构,包括两个侧杆和连接杆,两个所述侧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另一端分别通过所述弹性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装置的两侧,所述两个侧杆位于所述吊钩本体的两侧,长度大于所述固定装置到所述吊钩本体底部最低点之间的距离;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吊钩本体的开口处时,所述弹性部件处于自由状态;所述连接杆绕过所述吊钩本体的底部时,所述弹性部件处于拉伸状态,对所述侧杆产生向所述吊钩本体开口处移动的拉力;所述索具的两端分别设置扣环一和扣环二;绑有重物的索具的扣环一扣设于所述吊钩本体上,扣环二扣设于所述吊钩本体上并将所述连接杆压至所述吊钩本体底部;所述弹性部件对侧杆产生的拉力大于未绑重物的索具的重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钩用自脱绳装置,包括吊钩本体和索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拨杆、固定装置和弹性部件;所述吊钩本体的柱状上部固定设置所述固定装置;所述弹性拨杆呈U型结构,包括两个侧杆和连接杆,两个所述侧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另一端分别通过所述弹性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装置的两侧,所述两个侧杆位于所述吊钩本体的两侧,长度大于所述固定装置到所述吊钩本体底部最低点之间的距离;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吊钩本体的开口处时,所述弹性部件处于自由状态;所述连接杆绕过所述吊钩本体的底部时,所述弹性部件处于拉伸状态,对所述侧杆产生向所述吊钩本体开口处移动的拉力;所述索具的两端分别设置扣环一和扣环二;绑有重物的索具的扣环一扣设于所述吊钩本体上,扣环二扣设于所述吊钩本体上并将所述连接杆压至所述吊钩本体底部;所述弹性部件对侧杆产生的拉力大于未绑重物的索具的重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钩用自脱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扭簧,所述扭簧的中部为螺旋部,两端分别设置限位杆;所述扭簧一端的限位杆卡于所述固定装置上,另一端的限位杆卡住所述弹性拨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钩用自脱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拨杆的两个侧杆另一端分别设置耳座,所述耳座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欧姆卡,所述两个欧姆卡的内径与所述吊钩本体的柱状上部的外径尺寸相适配;所述两个欧姆卡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对称连接并箍紧于所述柱状上部;所述欧姆卡的中部外侧焊接螺杆,所述螺杆上从所述欧姆卡外侧向外依次穿设第一螺母、所述弹性部件,与之相适配的所述耳座和第二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钩用自脱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吊钩本体上,另一端与所述两个侧杆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钩用自脱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架和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吊钩本体两侧,每个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架铰接,另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利国,崔玉璟,杨克军,杨华,李智超,孟令龙,陈鑫,樊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