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施工升降机,包括模块化吊笼、小车架、标准节、电缆筒、电缆线和电控系统,所述多节标准节依次上下连接组成导轨架,小车架和模块化吊笼安装在导轨架上,并且小车架设置在模块化吊笼的上方,电缆筒布置在模块化吊笼正下方的基坑地面上,电缆线盘放在电缆桶内,其一端向上固定在模块化吊笼底板的中心位置,并接入电控系统,所述模块化吊笼包括主架、门架、加长模块,所述主架为两侧开口的箱体结构,在主架的两开口侧均连接有一个或多个加长模块,加长模块为两侧开口的箱体结构,最外侧的加长模块均连接有门架。可以加大吊笼布置空间,能适应不同尺寸的井道,同时吊笼可拆解成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升降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施工升降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施工升降机。
技术介绍
施工升降机普遍用于建筑施工中,负责人货的垂直运输工作。现有施工升降机一般安装在建筑物外侧或电梯井道内。其中安装在电梯井道内时,由于井道内截面面积小,并且井道尺寸规格繁多,为了最大化利用井道空间,吊笼一般根据井道尺寸定制,造成吊笼尺寸多样,且定制的吊笼无法适用于不同井道,浪费极大。现有升降机标准节截面尺寸一般为650×650mm或800×800mm,安装在井道内会侵占吊笼布置空间,造成吊笼尺寸进一步缩小,大大降低升降机吊笼的有效运载能力。现有升降机一般采用电缆筒方式供电,吊笼外侧(标准节对面侧)安装电缆臂,电缆臂下方地面放置电缆筒。由于吊笼外侧贴墙布置,无空间安装电缆臂和电缆筒,造成升降机只能选用电缆滑车或滑触线供电。电梯井道门开口尺寸较小,常规吊笼无法进出井道门,升降机安拆非常麻烦,部分情况甚至会采用切割拆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施工升降机,模块化吊笼可以加大吊笼布置空间,能适应不同尺寸的井道,同时吊笼可拆解成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施工升降机,包括模块化吊笼、小车架、标准节、电缆筒、电缆线和电控系统,所述多节标准节依次上下连接组成导轨架,小车架和模块化吊笼安装在导轨架上,并且小车架设置在模块化吊笼的上方,电缆筒布置在模块化吊笼正下方的基坑地面上,电缆线盘放在电缆桶内,其一端向上固定在模块化吊笼底板的中心位置,并接入电控系统,所述模块化吊笼包括主架、门架、加长模块,所述主架为两侧开口的箱体结构,在主架的两开口侧均连接有一个或多个加长模块,加长模块为两侧开口的箱体结构,最外侧的加长模块均连接有门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标准节包括主弦杆、框架、斜腹杆和齿条,四根主弦杆之间通过框架和斜腹杆连接,齿条设置在标准节的侧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架包括主槽钢架、上框、底板,第一壁板、第二壁板、承重轮和边滚轮,主槽钢架、上框架、底板、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组成一个两侧开口的箱体结构,主槽钢架两侧设有两个第二壁板,多组承重轮和边滚轮设置在主槽钢架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槽钢架和上框、底板、壁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门架包括门框、上半门、下半门、绳导轮和钢丝绳,所述上半门和下半门安装在门框上,并能上下运动,绳导轮安装在门框侧面靠上处,钢丝绳绕过绳导轮后分别与上半门和下半门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架和门架之间通过斜置的拉杆连接,门架的两侧均设有拉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拉杆两端通过铰接的方式与主架、门架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标准节的截面尺寸为650×200mm,高度1508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模块化吊笼能适应不同尺寸的井道,解决了吊笼定制浪费的问题;吊笼可拆解成片,解决了吊笼进出井道门的问题;施工升降机配置650×200mm截面标准节,加大吊笼布置空间,解决吊笼尺寸偏小的问题;电缆筒位置的配置,解决无法使用电缆筒供电方式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施工升降机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施工升降机在井道内安装布置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模块化吊笼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模块化吊笼的爆炸示意图。图5为图3中主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主架的爆炸示意图。图7为图3中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3中门架的开门示意图。图9为图1中标准节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俯视图。其中1、模块化吊笼,2、小车架,3、标准节,4、电缆筒,5、电缆线,11、主架,12、门架,13、加长模块,14、拉杆,31、主弦杆,32、框架,33、斜腹杆,34齿条,111、主槽钢架,112、上框,113、底板,114、第一壁板,115、第二壁板,116、承重轮,117、边滚轮,121、门框,122、上半门,123、下半门,124、绳导轮,125、钢丝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图4所示的一种施工升降机,包括模块化吊笼1、小车架2、标准节3、电缆筒4、电缆线5和电控系统,所述多节标准节3依次上下连接组成导轨架,导轨架固定在井道基坑地面上,贴墙安装,小车架2和模块化吊笼1安装在导轨架上,并且小车架2设置在模块化吊笼1的上方,电缆筒4布置在模块化吊笼1正下方的基坑地面上,电缆线5盘放在电缆桶4内,其一端向上固定在模块化吊笼1底板的中心位置,并接入电控系统,电缆线随模块化吊笼上下运行时,可正好进出电缆筒,所述模块化吊笼1包括主架11、门架12、加长模块13,所述主架11为两侧开口的箱体结构,在主架11的两开口侧均连接有一个或多个加长模块13,加长模块13为两侧开口的箱体结构,最外侧的加长模块13均连接有门架12。该施工升降机通过电缆筒供电系统供电,通过电控系统控制小车架和模块化吊笼一起上下运行。通过调节加长模块13的数量,可以实现吊笼长度的自由变化。并且吊笼整体可以方便拆卸。如图2所示,本方案的施工升降机安装在井道内,标准节贴墙安装,吊笼三侧(不含标准节侧)与井道墙壁尽量靠近,达到井道空间利用率最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标准节3包括主弦杆31、框架32、斜腹杆33和齿条34,四根主弦杆31之间通过框架32和斜腹杆33连接,齿条34设置在标准节的侧面。如图5、图6所示,所述主架11包括主槽钢架111、上框112、底板113,第一壁板114、第二壁板115、承重轮116和边滚轮117,主槽钢架、上框架、底板、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组成一个两侧开口的箱体结构,主槽钢架111两侧设有两个第二壁板115,多组承重轮116和边滚轮117设置在主槽钢架的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槽钢架和上框、底板、壁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主架拆解后,各组成部件可以进出井道门。。如图7、图8所示,所述门架12包括门框121、上半门122、下半门123、绳导轮124和钢丝绳125,所述上半门122和下半门123安装在门框121上,并能上下运动,绳导轮124安装在门框121侧面靠上处,钢丝绳124绕过绳导轮124后分别与上半门122和下半门123连接,平衡两门的自重。两门通过上下相反的运动方向实现开关门的功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架11和门架12之间通过斜置的拉杆14连接,门架12的两侧均设有拉杆14。通过调节拉杆14长度将主架和门架拉紧,提高吊笼整体强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拉杆14两端通过铰接的方式与主架11、门架12连接。如图9、图10,所述标准节3的截面尺寸为650×200mm,高度1508mm。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升降机,其特征是:包括模块化吊笼、小车架、标准节、电缆筒、电缆线和电控系统,所述多节标准节依次上下连接组成导轨架,小车架和模块化吊笼安装在导轨架上,并且小车架设置在模块化吊笼的上方,电缆筒布置在模块化吊笼正下方的基坑地面上,电缆线盘放在电缆桶内,其一端向上固定在模块化吊笼底板的中心位置,并接入电控系统,所述模块化吊笼包括主架、门架、加长模块,所述主架为两侧开口的箱体结构,在主架的两开口侧均连接有一个或多个加长模块,加长模块为两侧开口的箱体结构,最外侧的加长模块均连接有门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升降机,其特征是:包括模块化吊笼、小车架、标准节、电缆筒、电缆线和电控系统,所述多节标准节依次上下连接组成导轨架,小车架和模块化吊笼安装在导轨架上,并且小车架设置在模块化吊笼的上方,电缆筒布置在模块化吊笼正下方的基坑地面上,电缆线盘放在电缆桶内,其一端向上固定在模块化吊笼底板的中心位置,并接入电控系统,所述模块化吊笼包括主架、门架、加长模块,所述主架为两侧开口的箱体结构,在主架的两开口侧均连接有一个或多个加长模块,加长模块为两侧开口的箱体结构,最外侧的加长模块均连接有门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其特征是:所述标准节包括主弦杆、框架、斜腹杆和齿条,四根主弦杆之间通过框架和斜腹杆连接,齿条设置在标准节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其特征是:所述主架包括主槽钢架、上框、底板,第一壁板、第二壁板、承重轮和边滚轮,主槽钢架、上框架、底板、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勇胜,汤应程,方明,吴超,文朝辉,李湘民,黄保忠,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江汉建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