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峰期电梯客流量模拟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上位机进行电梯选型与配置;模拟客流,根据提供的建筑物的信息以及实际容纳的总人数,得到从高峰开始到结束的乘客总数量、乘客召梯时间、召梯楼层以及目的楼层;将内外召唤发送给电梯主控制板;模拟电梯运行中,电梯主控制板将每台电梯状态反馈给上位机监控;全程结束后得到当前电梯选型配置下的运行效率;判断是否符合预期,循环客流量模拟步骤,直至选出符合客流条件的电梯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该客流模型的构建和不同电梯选型配置下模拟自动运行,可选出最满足实际要求的电梯选型和配置,很好地解决建筑物动工前电梯配置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峰期电梯客流量模拟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客流量预测
,具体涉及一种高峰期电梯客流量模拟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电梯客流数据的获取主要有人工统计、建模预估、视觉识别等技术,其中建立高峰客流期间乘客到达时刻预测的数学模型,可以供电梯系统的方案设计时使用,而现有的建模方法大多采用泊松分布产生电梯乘客到达的时间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样本实验方法产生乘客的召梯层和目的层的交通流模型。而在建立基于泊松分布的时间模型过程中,现在的技术并没有考虑实际客流高峰中乘客到达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仅仅是根据使用电梯总人数来设计一个固定的参数值,因此得到的高峰客流并不能完全贴合于实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峰期电梯客流量模拟方法及系统,得到规划建筑的更加贴合实际的的全天客流模型,包括各种高峰的客流和非高峰的闲时客流,为建筑物动工前就选择好合理的电梯配置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峰期电梯客流量模拟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上位机进行电梯选型与配置;上位机模拟客流,根据提供的建筑物的信息以及建筑物实际容纳的总人数,得到从高峰开始那一刻到结束那一刻的乘客的总数量、每位乘客的召梯时间、召梯楼层以及目的楼层;上位机将内外召唤发送给电梯主控制板;模拟电梯运行中,电梯主控制板将每台电梯状态反馈给上位机监控;全程结束后得到当前电梯选型配置下的运行效率;判断是否符合预期,若符合预期,结束客流量模拟,若不符合预期,重新进行上位机电梯选型与配置,循环客流量模拟步骤,直至选出符合客流条件的电梯配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位机进行电梯选型与配置,具体步骤包括设置电梯的数量、速度、载重量参数和运行模式。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位机模拟客流,具体将RC充放电电路结合到高峰客流量中,设置RC充放电公式中的上升过程时间常数,下降过程时间常数,模拟设定时间内的高峰客流量,得到模拟的乘客到达率。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模拟的乘客到达率,具体计算公式为:计算第i位乘客到达的时刻为:其中,Pi表示第i个乘客到达的概率,λ表示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到达率,τi表示第i个乘客到达的时间;计算到达率为:其中,λ上升表示到达最大值之前逐渐上升的到达率,λ下降表示到达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的到达率,λmax表示最大到达率,τ1表示上升过程时间常数,τ2表示下降过程时间常数。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得到从高峰开始那一刻到结束那一刻的乘客的总数量、每位乘客的召梯时间、召梯楼层以及目的楼层;具体步骤包括:在得到每位乘客的召梯时间后,由于高峰时间段内乘客的召梯楼层多数集中于同一楼层,以相应权重将该楼层分配到各个乘客当中作为召梯层,对于剩下部分召梯层不在该楼层的乘客,则根据每层的建筑面积之间的比例将剩下的楼层分配给乘客作为召梯层;若高峰时间段目的层多数集中于同一楼层,则以相应权重将该楼层分配到各个乘客当中作为目的层,对于剩下部分目的层不在该楼层的乘客,则根据每层的建筑面积之间的比例将剩下的楼层分配给乘客作为目的层,完成高峰开始到结束时间段内每位乘客具体的召梯时间、召梯楼层以及目的楼层的分配。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全程结束后得到当前电梯选型配置下的运行效率,具体包括设定时间段内的乘客到达率、平均乘梯时间、候梯时间、乘梯人数、候梯人数、最长乘梯时间和最长候梯时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高峰期电梯客流量模拟系统,包括:上位机和电梯主控制板;所述上位机包括:电梯选型与配置模块、客流模拟模块、指标获取模块、召唤指令发送模块、运行效率获取模块和判断输出模块;所述电梯选型与配置模块用于电梯选型与配置;所述客流模拟模块用于模拟客流,根据提供的建筑物的信息以及建筑物实际容纳的总人数,得到从高峰开始那一刻到结束那一刻的乘客的总数量、每位乘客的召梯时间、召梯楼层以及目的楼层;所述指标获取模块用于将每一种不同的电梯选型搭配相同的模拟客流得到不同的指标;所述召唤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将内外召唤发送给电梯主控制板;模拟电梯运行中,所述电梯主控制板用于将每台电梯状态反馈给上位机监控;所述运行效率获取模块用于全程结束后得到当前电梯选型配置下的运行效率;所述判断输出模块用于判断是否符合预期,若符合预期,结束客流量模拟,若不符合预期,重新进行上位机电梯选型与配置,循环客流量模拟步骤,直至选出符合客流条件的电梯配置。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该客流模型的构建和不同电梯选型配置下模拟自动运行的实现,可以选出最满足实际要求的电梯选型和配置,可以很好地解决建筑物动工前电梯配置方案的如何确定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得到规划建筑的更加贴合实际的的全天客流模型,包括各种高峰的客流和非高峰的闲时客流,为建筑物动工前就选择好合理的电梯配置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高峰时间内的到达率变化过程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高峰期电梯客流量模拟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RC充放电电路结合到高峰客流量模拟的结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为了体现高峰时刻乘客到达率的变化,本实施例将RC充放电电路公式引入了基于泊松分布的乘客到达时间模型中。从长期来看,电梯乘客的到达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随机性,可以运用概率论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为了描述垂直客流随机性的统计分布规律可以运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以描述乘客到达的分布,可预测一个周期内到达人数。考察在一段固定长度的时间或距离内到达某场所的交通数量的波动性。二是以描述事件之间时间间隔或距离的连续型分布为工具,研究事件发生的间隔时间或距离的统计分布特性,可以预测乘客到达的具体时刻。一般而言,乘客之间相互影响较弱,基本上不存在外界干扰因素,由此可知在不相交的时间间隔内乘客出现的次数是相互独立的,且该次数仅与时间间隔有关系,因此通常可以认为乘客到达电梯的规律服从泊松过程,对于周期t内到达的乘客数量N服从泊松分布,公式如下:式中:P(N)—在计数周期t内到达N个乘客的概率;λ—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到达率;t—每个计数周期的持续时间;e—自然对数底,取2.71828;根据上述公式可知,当乘客的到达过程符合泊松过程时,乘客依次到达的时间间隔T则必须满足负指数分布。推导过程如下:在[0,t]内没有乘客到达的概率为:P(0)=e-λt(2)则在[0,t]内至少有一位乘客到达的概率为:P(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峰期电梯客流量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n上位机进行电梯选型与配置;/n上位机模拟客流,根据提供的建筑物的信息以及建筑物实际容纳的总人数,得到从高峰开始那一刻到结束那一刻的乘客的总数量、每位乘客的召梯时间、召梯楼层以及目的楼层;/n上位机将内外召唤发送给电梯主控制板;/n模拟电梯运行中,电梯主控制板将每台电梯状态反馈给上位机监控;/n全程结束后得到当前电梯选型配置下的运行效率;/n判断是否符合预期,若符合预期,结束客流量模拟,若不符合预期,重新进行上位机电梯选型与配置,循环客流量模拟步骤,直至选出符合客流条件的电梯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峰期电梯客流量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上位机进行电梯选型与配置;
上位机模拟客流,根据提供的建筑物的信息以及建筑物实际容纳的总人数,得到从高峰开始那一刻到结束那一刻的乘客的总数量、每位乘客的召梯时间、召梯楼层以及目的楼层;
上位机将内外召唤发送给电梯主控制板;
模拟电梯运行中,电梯主控制板将每台电梯状态反馈给上位机监控;
全程结束后得到当前电梯选型配置下的运行效率;
判断是否符合预期,若符合预期,结束客流量模拟,若不符合预期,重新进行上位机电梯选型与配置,循环客流量模拟步骤,直至选出符合客流条件的电梯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峰期电梯客流量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进行电梯选型与配置,具体包括设置电梯的数量、速度、载重量参数和运行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峰期电梯客流量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模拟客流,具体将RC充放电电路结合到高峰客流量中,设置RC充放电公式中的上升过程时间常数,下降过程时间常数,模拟设定时间内的高峰客流量,得到模拟的乘客到达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峰期电梯客流量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的乘客到达率,具体计算公式为:
计算第i位乘客到达的时刻为:
其中,Pi表示第i个乘客到达的概率,λ表示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到达率,τi表示第i个乘客到达的时间;
计算到达率为:
其中,λ上升表示到达最大值之前逐渐上升的到达率,λ下降表示到达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的到达率,λmax表示最大到达率,τ1表示上升过程时间常数,τ2表示下降过程时间常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峰期电梯客流量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从高峰开始那一刻到结束那一刻的乘客的总数量、每位乘客的召梯时间、召梯楼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琛,郭珍珍,蔡烨仑,聂益波,郑垦,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