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高位布置的节能均流脱硫吸收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239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高位布置的节能均流脱硫吸收塔,包括浆液收集器、入口烟道、浆液循环泵、支撑架以及固定于支撑架上的吸收塔本体,吸收塔本体内自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除雾器、喷淋层及沸腾层,吸收塔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浆液收集器的入口与吸收塔本体的浆液出口相连通,浆液收集器的出口经浆液循环泵与喷淋层的入口相连通,入口烟道与吸收塔本体的烟气入口相连通,其中,吸收塔本体的烟气入口位于喷淋层的下方,该吸收塔的占地空间小,设备增加量小,且烟道走向简单,运行投资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高位布置的节能均流脱硫吸收塔
本技术属于节能环保
,涉及一种基于高位布置的节能均流脱硫吸收塔。
技术介绍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是国内燃煤电厂应用最广泛的烟气脱硫技术,国内燃煤电厂90%以上的烟气脱硫装置都是采用该种工艺,具有技术成熟、吸收剂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脱硫效率高等优点。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后,烟囱入口烟气SO2浓度要求小于35mg/m3(标态、干基、6%O2),烟气脱硫装置脱硫效率普遍须达到99%以上。但当前由于燃煤电厂降低运行成本需要,普遍燃用含硫量较高的煤种,导致脱硫装置入口SO2浓度较高。当脱硫装置入口SO2浓度较高时,烟气脱硫装置如采用单塔方案,则系统阻力高、稳定运行压力大且系统能耗较高。故当脱硫装置设计入口SO2浓度较高时,脱硫提效改造多采用具有更高脱硫能力的双塔双循环工艺。双塔双循环工艺需新建一座吸收塔,与原吸收塔形成高低pH值配合运行,以此来达到SO2超低排放要求。但如按传统方式新建吸收塔占地空间较大、增加设备较多、烟道走向复杂,造成运行投资费用较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高位布置的节能均流脱硫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浆液收集器(8)、入口烟道(1)、浆液循环泵(9)、支撑架(10)以及固定于支撑架(10)上的吸收塔本体,吸收塔本体内自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除雾器(6)、喷淋层(5)及沸腾层(4),吸收塔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2),浆液收集器(8)的入口与吸收塔本体的浆液出口相连通,浆液收集器(8)的出口经浆液循环泵(9)与喷淋层(5)的入口相连通,入口烟道(1)与吸收塔本体的烟气入口相连通,其中,吸收塔本体的烟气入口位于喷淋层(5)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高位布置的节能均流脱硫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浆液收集器(8)、入口烟道(1)、浆液循环泵(9)、支撑架(10)以及固定于支撑架(10)上的吸收塔本体,吸收塔本体内自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除雾器(6)、喷淋层(5)及沸腾层(4),吸收塔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2),浆液收集器(8)的入口与吸收塔本体的浆液出口相连通,浆液收集器(8)的出口经浆液循环泵(9)与喷淋层(5)的入口相连通,入口烟道(1)与吸收塔本体的烟气入口相连通,其中,吸收塔本体的烟气入口位于喷淋层(5)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位布置的节能均流脱硫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吸收塔本体内设置有集液斗(3),吸收塔本体的烟气入口位于吸收塔本体的底部,集液斗(3)位于喷淋层(5)的下方,集液斗(3)上开设有若干用于供烟气通过的通孔,集液斗(3)的底部出口与浆液收集器(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浩然牛拥军雷鸣萧云志梁仕铓孔祥贞梁晏萱韩旭黄可龙海波王少亮李楠李兴华余福胜王定帮刘海培孟令海何仰朋石振晶余昭宦宣州邹乔吴晓龙王韶晖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华能重庆珞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