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泥窑头电收尘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泥生产领域,具体涉及水泥窑头电收尘装置。
技术介绍
水泥回转窑窑头排放尾气中含有大量熟料粉尘,一般都需要配合使用窑头收尘装置进行处理后才能排放到大气中,窑头电收尘器是常见的窑头收尘装置,目前环保形势越来越严峻,现有的多数窑头电除尘器净化气中粉尘浓度仍然高达30mg/Nm3左右,已无法适应国家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设计了水泥窑头电收尘装置。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水泥窑头电收尘装置,包括电收尘器的壳体,按照气流走向,所述壳体前端设置有进气口,壳体内前部设置有电收尘室,中部设置有过滤器室,后部设置有径流板收尘室,壳体后端设置有出气口,壳体的底部连接有多个落灰仓,所述电收尘室与过滤器室之间设置有第一导流板,所述过滤器室与径流板收尘室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流板,所述电收尘室上部设置有振打器室,所述电收尘室后部设置第一缓冲室,所述过滤器室上部设置有第二缓冲室,所述落灰仓下方设置有拉链机,所述壳体下方设置有支架,所述第一导流板顶部与壳体连接,底部与壳体之间留有第一通气间隙,所述第二导流板底部与壳体连接,顶部与壳体之间留有第二通气间隙,所述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之间设置有过滤器,所述振打器室内设置有振打器。优选地,所述进气口为前小后大的喇叭口,含尘气流进入装置逐渐扩散,流速和气压变小,布气更加均匀。优选地,所述出气口为前大后小的收缩口,方便与排气管道连接,净化气流逐渐收缩进入排气管道。优选地,所述落灰仓为上大 ...
【技术保护点】
1.水泥窑头电收尘装置,包括电收尘器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按照气流走向,所述壳体(1)前端设置有进气口(2),壳体(1)内前部设置有电收尘室(3),中部设置有过滤器室(4),后部设置有径流板收尘室(5),壳体(1)后端设置有出气口(6),壳体(1)的底部连接有多个落灰仓(7),所述电收尘室(3)与过滤器室(4)之间设置有第一导流板(8),所述过滤器室(4)与径流板收尘室(5)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流板(9),所述电收尘室(3)上部设置有振打器室(10),所述电收尘室(3)后部设置第一缓冲室(11),所述过滤器室(4)上部设置有第二缓冲室(12),所述落灰仓(7)下方设置有拉链机(13),所述壳体(1)下方设置有支架(14),所述第一导流板(8)顶部与壳体(1)连接,底部与壳体(1)之间留有第一通气间隙(15),所述第二导流板(9)底部与壳体(1)连接,顶部与壳体(1)之间留有第二通气间隙(16),所述第一导流板(8)与第二导流板(9)之间设置有过滤器(17),所述振打器室(10)内设置有振打器(18)。/n
【技术特征摘要】
1.水泥窑头电收尘装置,包括电收尘器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按照气流走向,所述壳体(1)前端设置有进气口(2),壳体(1)内前部设置有电收尘室(3),中部设置有过滤器室(4),后部设置有径流板收尘室(5),壳体(1)后端设置有出气口(6),壳体(1)的底部连接有多个落灰仓(7),所述电收尘室(3)与过滤器室(4)之间设置有第一导流板(8),所述过滤器室(4)与径流板收尘室(5)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流板(9),所述电收尘室(3)上部设置有振打器室(10),所述电收尘室(3)后部设置第一缓冲室(11),所述过滤器室(4)上部设置有第二缓冲室(12),所述落灰仓(7)下方设置有拉链机(13),所述壳体(1)下方设置有支架(14),所述第一导流板(8)顶部与壳体(1)连接,底部与壳体(1)之间留有第一通气间隙(15),所述第二导流板(9)底部与壳体(1)连接,顶部与壳体(1)之间留有第二通气间隙(16),所述第一导流板(8)与第二导流板(9)之间设置有过滤器(17),所述振打器室(10)内设置有振打器(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泥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跃甫,任现合,翟安卿,刘文正,杨金须,周会志,杨方伟,曹百利,
申请(专利权)人:天瑞集团汝州水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