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永阔专利>正文

一类生产型连续流层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9140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类生产型连续流层析系统,包括连续捕获型系统、重叠组分回收纯化型系统以及微量组分富集型系统。其中连续捕获型系统可实现2柱和3柱连续捕获的自由切换,满足不同生产状况下的工艺最优化。连续捕获型系统还可简化为专用于2柱连续捕获或3柱连续捕获的系统,应用于样品浓度及纯化工艺稳定的连续捕获。重叠组分回收纯化型系统和微量组分富集型系统均采用3柱,配备独立上样泵和独立稀释泵,同时可选择用单泵或双泵进行清洗、平衡,满足不同类型层析需要,进行重叠组分回收纯化以及微量组分富集的效率优于2柱连续流层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类生产型连续流层析系统
本技术涉及层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类配置灵活、性能稳定、实用性强的生产型连续流层析系统。
技术介绍
连续流层析可应用于抗体等药物的层析纯化,通过连续捕获显著提高层析填料的利用率,节省溶液用量,提高生产效率。连续流层析也可将层析过程中目标物与杂质的重叠组分进行回收纯化,从而同时提高纯度和收率。此外,连续流层析还可应用于层析过程中微量组分的快速富集。YMC/ChromaCon公司的EcoprimeTwin系统采用2柱实现连续捕获,GE公司的AKTApcc系统采用3-4柱实现连续捕获。Novasep公司的BioSC系统以及Pall公司的BioSMB系统采用的层析柱数量最多分别为6根和16根。层析柱的数量越多,层析柱的装填、清洗、拆卸工作量越大,层析柱的占用空间也会随之增大,而且也更难保证多根层析柱装填效果的一致性。更多的层析柱,意味着更多的管路、阀门、接头等硬件配置以及更复杂的运行逻辑,系统的清洁及病毒清除验证均面临更大挑战,并不利于一线生产人员掌握以及连续捕获工艺的放大。因此,采用2柱或3柱进行连续捕获更具有实际应用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类生产型连续流层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捕获型系统、重叠组分回收纯化型系统以及微量组分富集型系统,其中:/n所述连续捕获型系统包括2或3根层析柱,每根层析柱的顶端均设有上样泵进柱阀和洗脱泵进柱阀,底端均设有出口收集阀和废液排放阀;层析柱为2根时,第一层析柱、第二层析柱顶端阀组的交汇点分别为T1、T2,底端阀组对应的交汇点分别为B1、B2,T1和B2之间设有B2至T1连接阀,用于在开启时将第一层析柱串联于第二层析柱后;T2和B1之间设有B1至T2连接阀,用于在开启时将第二层析柱串联于第一层析柱后;层析柱为3根时,第一层析柱、第二层析柱、第三层析柱顶端阀组的交汇点分别为T1、T2、T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类生产型连续流层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捕获型系统、重叠组分回收纯化型系统以及微量组分富集型系统,其中:
所述连续捕获型系统包括2或3根层析柱,每根层析柱的顶端均设有上样泵进柱阀和洗脱泵进柱阀,底端均设有出口收集阀和废液排放阀;层析柱为2根时,第一层析柱、第二层析柱顶端阀组的交汇点分别为T1、T2,底端阀组对应的交汇点分别为B1、B2,T1和B2之间设有B2至T1连接阀,用于在开启时将第一层析柱串联于第二层析柱后;T2和B1之间设有B1至T2连接阀,用于在开启时将第二层析柱串联于第一层析柱后;层析柱为3根时,第一层析柱、第二层析柱、第三层析柱顶端阀组的交汇点分别为T1、T2、T3,底端阀组对应的交汇点分别为B1、B2、B3,T1和B2之间设有B2至T1连接阀,用于在开启时将第一层析柱串联于第二层析柱后,或不设B2至T1连接阀;T2和B1之间设有B1至T2连接阀,用于在开启时将第二层析柱串联于第一层析柱后;T3和B2之间设有B2至T3连接阀,用于在开启时将第三层析柱串联于第二层析柱后;T1和B3之间设有B3至T1连接阀,用于在开启时将第一层析柱串联于第三层析柱后;
所述重叠组分回收纯化型系统包括第一层析柱、第二层析柱、第三层析柱3根层析柱,每根层析柱的顶端均设有平衡泵进柱阀、上样泵进柱阀、稀释泵进柱阀和洗脱泵进柱阀,底端均设有出口阀和废液排放阀,第一层析柱、第二层析柱、第三层析柱顶端阀组的交汇点分别为T1、T2、T3,底端阀组对应的交汇点分别为B1、B2、B3,T2和B1之间设有B1至T2连接阀,用于在开启时将第二层析柱串联于第一层析柱后;T3和B2之间设有B2至T3连接阀,用于在开启时将第三层析柱串联于第二层析柱后;T1和B3之间设有B3至T1连接阀,用于在开启时将第一层析柱串联于第三层析柱后;
所述微量组分富集型系统包括第一层析柱、第二层析柱、第三层析柱3根层析柱,第一层析柱和第二层析柱的顶端均设有平衡泵进柱阀、上样泵进柱阀和洗脱泵进柱阀,底端均设有废液排放阀;第三层析柱的顶端设有平衡泵进柱阀、稀释泵进柱阀和洗脱泵进柱阀,底端设有废液排放阀和收集阀;第一层析柱、第二层析柱、第三层析柱顶端阀组的交汇点分别为T1、T2、T3,底端阀组对应的交汇点分别为B1、B2、B3,T3和B1之间设有B1至T3连接阀,用于在开启时将第三层析柱串联于第一层析柱后;T3和B2之间设有B2至T3连接阀,用于在开启时将第三层析柱串联于第二层析柱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生产型连续流层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捕获型系统的T1-T2-T3和B1-B2-B3为2个平行平面,且均为等边三角形,B1-T2、B2-T3、B3-T1均与2个平面垂直,以使B1-T2、B2-T3、B3-T1连接管路死体积最小化;各层析柱的上样泵进柱阀、洗脱泵进柱阀、出口收集阀、废液排放阀的交汇点均位于2个平面的中心连线上,以使各分支管路死体积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生产型连续流层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捕获型系统还包括:上样泵,用于上样、淋洗;洗脱泵,用于洗脱、清洗、平衡;运行连续捕获功能时,上样泵流路选择分别由上样泵进柱阀进入各层析柱,洗脱泵流路选择分别由洗脱泵进柱阀进入各层析柱,并选择分别经出口收集阀流入收集容器或多出口阀进行收集,或分别经废液排放阀流向废液出口进行排废;所述连续捕获型系统通过T1~2、B1~2阀组的流路切换实现2柱连续捕获,或通过T1~3、B1~3阀组的流路切换实现3柱连续捕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类生产型连续流层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捕获型系统的上样泵上样完毕后,仍采用该泵进行淋洗;在每次上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阔
申请(专利权)人:张永阔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