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田径用跨栏架,立柱上部设置弹性卡箍,弹性卡箍的开口方向位于沿跑道方向的立柱的前方一侧,弹性卡箍包括卡箍圈、卡箍颈和卡箍入口,卡箍圈最短截面距离大于跨栏横杆的直径,卡箍颈自然状态的开口距离小于跨栏横杆的直径,卡箍入口的最大开口距离大于跨栏横杆的直径,跨栏横杆两端置于卡箍圈内,跨栏横杆两端面设置端帽,端帽直径大于卡箍圈的最长截面距离,立柱底部设置底座,底座包括立管和支撑板,支撑板包括顺沿跑道前方和后方共线设置的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支撑板设置于立管底部,立柱底部插入立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跨栏架不易翻倒,且不采用底座连杆也能保证跨栏架稳定性,减少运动员对路障和跨栏的心理压力和恐惧心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田径用跨栏架
本技术涉及运动器材
,具体说是一种田径用跨栏架。
技术介绍
跨栏跑是途中设有固定数量、固定距离、固定高度跨栏的短跑项目,也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比较复杂、节奏性比较强、锻炼价值比较高的项目。一般跨栏跑中所用的跨栏,包括栏架横杆、固接在栏架横杆两端的栏架立以及固接在栏架立杆底端的底座连杆。在运动员进行跑动时,需要从栏架横杆上方跨过,在此过程中运动员很有可能会撞倒栏架横杆,进而带动使整个跨栏架翻倒,危险系数大,另外起到连接稳定作用的底座连杆在跑道上一定程度上会对运动员造成视觉和心理障碍,在急速冲刺快到跨栏处时,在跑道上横着的底座连杆总有一种拦路障碍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冲击,尤其是在跨栏初学时,总是让人心存畏惧,怕撞上脚上刹不住车,绊倒在底座连杆上,因此造成心理压力大,甚至产生恐惧心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跨栏架不易翻倒,且不采用底座连杆也能保证跨栏架稳定性,减少运动员对路障和跨栏的心理压力和恐惧心理的田径用跨栏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田径用跨栏架,包括两个立柱和位于两个立柱之间的跨栏横杆,立柱上部设置弹性卡箍,弹性卡箍的开口方向位于沿跑道方向的立柱的前方一侧,弹性卡箍包括卡箍圈、卡箍颈和卡箍入口,卡箍圈的最短截面距离大于跨栏横杆的直径,卡箍颈自然状态的开口距离小于跨栏横杆的直径,卡箍入口的最大开口距离大于跨栏横杆的直径,跨栏横杆两端置于卡箍圈内,跨栏横杆两端面设置端帽,端帽直径大于卡箍圈的最长截面距离,立柱底部设置底座,底座包括立管和支撑板,支撑板包括顺沿跑道前方和后方共线设置的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支撑板设置于立管底部,立柱底部插入立管。进一步的,立柱上部套设调节套筒,弹性卡箍连接于调节套筒上,调节套筒相对立柱高度可调。进一步的,支撑板的长度为立柱高度值的1/10~1/2。进一步的,支撑板上设置配重块。进一步的,卡箍圈为弹性环片制作,卡箍颈的开口距离及弹性环片的弹性系数以手动推动跨栏横杆使其从卡箍入口卡入卡箍圈或从卡箍圈卡出卡箍颈为设置依据。进一步的,卡箍圈包括上卡箍片和下卡箍片,下卡箍片为平直的底托板,上卡箍片为弹性环片,底托板平直连通卡箍颈,卡箍颈的开口距离及弹性环片的弹性系数以手动推动跨栏横杆使其从卡箍入口卡入卡箍圈或从卡箍圈卡出卡箍颈为设置依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以弹性卡箍的结构放置跨栏横杆,跨栏横杆放置于卡箍圈内,运动员跨栏时若未跨过去,身体推动跨栏横杆的力会率先把跨栏横杆的两端从卡箍颈推出去,进而解锁跨栏横杆与立柱,避免整体的跨栏架的翻倒;另一方面本技术去除了传统的底座连杆结构,设计使用顺沿跑道前方和后方共线设置的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再结合跨栏横杆两端面设置的端帽,对整体跨栏架起到左右、前后多方位的交叉稳定作用,改进后的跨栏架在跑道上只存在上部的目标物跨栏横杆,不存在位于脚底下的视觉障碍物,解决了运动员急速奔跑过程中对跑道上底座连杆的存在视觉障碍和恐惧心理,影响水平发挥的问题,刨除了跨栏架整体翻倒伤身及脚底下视觉障碍物的后顾之忧,就更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项目中的正常水平甚至是超水平发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田径用跨栏架的立体图一;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田径用跨栏架的立体图二;图4为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1-立柱,2-跨栏横杆,3-调节套筒,4-弹性卡箍,41-卡箍圈,411-上卡箍片,412-下卡箍片,42-卡箍颈,43-卡箍入口,21-端帽,5-底座,51-立管,52-支撑板,521-前支撑板,522-后支撑板,6-配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2所示,一种田径用跨栏架,包括两个立柱1和位于两个立柱1之间的跨栏横杆2,立柱1上部设置调节套筒3,调节套筒3上连接弹性卡箍4,调节套筒3相对立柱高度可调,弹性卡箍4的开口方向位于沿跑道方向的立柱1的前方一侧,弹性卡箍4包括卡箍圈41、卡箍颈42和卡箍入口43,卡箍圈41的最短截面距离大于跨栏横杆2的直径,卡箍颈42自然状态的开口距离小于跨栏横杆2的直径,使自然状态下跨栏横杆2不会自动或因误碰而轻易掉落出去。卡箍入口43的最大开口距离大于跨栏横杆的直径,方便跨栏横杆2的放入。卡箍圈41为上、下两个半环,都为弹性环片制作,卡箍圈41的半环到卡箍颈42设置平滑的过渡,使跨栏横杆2容易被推出去。卡箍颈42的开口距离及弹性环片的弹性系数以手动推动跨栏横杆2使其从卡箍入口43卡入卡箍圈41或从卡箍圈41卡出卡箍颈42为设置依据。跨栏横杆2两端置于卡箍圈41内,跨栏横杆2两端面设置端帽21,端帽21直径大于卡箍圈41的最长截面距离,对跨栏架进行左右固定。立柱1底部设置底座5,底座5包括立管51和支撑板52,支撑板52包括顺沿跑道前方和后方共线设置的前支撑板521和后支撑板522,对跨栏架进行前后固定,支撑板52的长度为立柱1高度值的1/3,支撑板52设置于立管51底部,支撑板52上设置配重块6,支撑板52的长度和配重块6的重量都可设置为可调节结构,立柱1底部插入立管51,方便拆卸收纳或移位。跨栏横杆2放置于卡箍圈41内,运动员跨栏时若未跨过去,身体推动跨栏横杆2的力会率先把跨栏横杆2的两端从卡箍颈42推出去,进而解锁跨栏横杆2与立柱1,避免整体的跨栏架的翻倒;另一方面本技术去除了传统的底座连杆结构,设计使用顺沿跑道前方和后方共线设置的前支撑板521和后支撑板522,再结合跨栏横杆2两端面设置的端帽21,对整体跨栏架起到左右、前后多方位的交叉稳定作用,改进后的跨栏架在跑道上只存在上部的目标物跨栏横杆2,不存在位于脚底下的视觉障碍物,解决了运动员急速奔跑过程中对跑道上底座连杆的存在视觉障碍和恐惧心理,影响水平发挥的问题,刨除了跨栏架整体翻倒伤身及脚底下视觉障碍物的后顾之忧,就更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项目中的正常水平甚至是超水平发挥。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如图3、4所示,卡箍圈41的结构可以设置为包括上卡箍片411和下卡箍片412,下卡箍片412为平直的底托板,上卡箍片411为弹性环片,底托板平直连通卡箍颈42,卡箍颈42的开口距离及弹性环片的弹性系数以手动推动跨栏横杆2使其从卡箍入口43卡入卡箍圈41或从卡箍圈41卡出卡箍颈42为设置依据。此结构可应用于初学者,使跨栏横杆2掉落的阻力更小,减少初学者因撞击跨栏横杆2或骑翻跨栏横杆2而造成伤害的几率,使初学者更放心,更安心,减少对跨栏运动的恐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田径用跨栏架,包括两个立柱和位于两个所述立柱之间的跨栏横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部设置弹性卡箍,所述弹性卡箍的开口方向位于沿跑道方向的所述立柱的前方一侧,所述弹性卡箍包括卡箍圈、卡箍颈和卡箍入口,所述卡箍圈的最短截面距离大于所述跨栏横杆的直径,所述卡箍颈自然状态的开口距离小于所述跨栏横杆的直径,所述卡箍入口的最大开口距离大于所述跨栏横杆的直径,所述跨栏横杆两端置于所述卡箍圈内,所述跨栏横杆两端面设置端帽,所述端帽直径大于所述卡箍圈的最长截面距离,所述立柱底部设置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立管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顺沿跑道前方和后方共线设置的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立管底部,所述立柱底部插入所述立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田径用跨栏架,包括两个立柱和位于两个所述立柱之间的跨栏横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部设置弹性卡箍,所述弹性卡箍的开口方向位于沿跑道方向的所述立柱的前方一侧,所述弹性卡箍包括卡箍圈、卡箍颈和卡箍入口,所述卡箍圈的最短截面距离大于所述跨栏横杆的直径,所述卡箍颈自然状态的开口距离小于所述跨栏横杆的直径,所述卡箍入口的最大开口距离大于所述跨栏横杆的直径,所述跨栏横杆两端置于所述卡箍圈内,所述跨栏横杆两端面设置端帽,所述端帽直径大于所述卡箍圈的最长截面距离,所述立柱底部设置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立管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顺沿跑道前方和后方共线设置的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立管底部,所述立柱底部插入所述立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田径用跨栏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部套设调节套筒,所述弹性卡箍连接于所述调节套筒上,所述调节套筒相对所述立柱高度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冬,谢佳,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