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充电桩,包括充电主体,所述充电主体的内部上侧设置有充电座,绝缘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金属块,第三金属块的左侧滑动连接有金属座,第二移动杆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活动室。该新能源汽车用可散热的充电桩,通过第一受热金属片受到的热量越大时,第三金属块就在金属座上向上滑动,由于金属座与电机中的电路是串联的,使得第三金属块向上滑动电阻变小,从而电路中电流变大,然后调节风扇转速,从而调节散热的风量,这一结构达到了可以进行散热、充电效率高、不易发生起火、可以根据温度变化进行散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充电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充电桩。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据主要部分,电动汽车的配套供能设备充电桩相应而生。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充电桩,主要采用落地式和挂墙式这连接方式,其中落地式的应用较为广泛,充电桩在夏季高温时候,裸露在室外,使得充电桩内部的热量无法散去,充电效果不好,容易发生起火,而且不能根据温度变化进行散热、充电桩在对汽车进行充电时,不能对其外部与内部的起火进行灭火处理。以上情形会导致充电桩无法散热、充电效率低、容易发生起火、能根据温度变化进行散热和不能进行灭火处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充电桩,具备可以进行散热、充电效率高、不易发生起火、可以根据温度变化进行散热和可以自动进行灭火处理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充电桩无法散热、充电效率低、容易发生起火、能根据温度变化进行散热和不能进行灭火处理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可以进行散热、充电效率高、不易发生起火、可以根据温度变化进行散热和可以自动进行灭火处理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充电桩,包括充电主体,所述充电主体的内部上侧设置有充电座,充电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导热金属,导热金属的上侧设置有插头,导热金属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室,气室的右侧内部设置有第一推动块,第一推动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杆,第一移动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移动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金属块,第一金属块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金属块,充电座的下侧设置有第一喷气头,第一喷气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喷气管道,喷气管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罐,气罐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喷气头,第一喷气头的下侧设置有电源模块,充电座的上侧设置有横杆,横杆的后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板,转动板的左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转动板的上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电源模块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室,控制室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受热金属片,第一受热金属片的下侧设置有第二受热金属片,第一受热金属片的左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动块,第二推动块的上侧设置有第二移动杆,第二移动杆的左下侧固定连接有绝缘块,绝缘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金属块,第三金属块的左侧滑动连接有金属座,第二移动杆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活动室,第二受热金属片的左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触点,第一触点的下侧设置有第二触点。控制室的下侧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下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电机,第一转轴的右侧转动连接有风扇。优选的,所述气室内设置有氮气,气罐内设置有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气室内设置有充足的氮气,使得氮气受热膨胀,从而推动第一推动块进行运动,气罐内设置有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从第一喷气头和第二喷气头中喷出,从而达到灭火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右侧设置有固定挡块,通过设置有固定挡块,使得第一推动块压缩弹簧,从而第一弹簧的弹簧力作用在第一推动块上达到复位的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喷气头和第二喷气头上均设置有喷气孔,通过第一喷气头和第二喷气头上均设置有喷气孔,从而使得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从喷气孔中喷出,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室内设置有与第二移动杆相对应的滑动轨道,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滑动轨道,使得第二移动杆在轨道内上下滑动。优选的,所述风扇关于充电主体左右对称设置,通过设置两个对称的风扇,从而达到抽风效果更好的目的。(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充电桩,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新能源汽车用可散热的充电桩,通过第一受热金属片受热向上弯曲,从而推动第二推动块向上运动,然后第二推动块推动第二移动杆向上运动,第三弹簧被压缩,从而带动第三金属块向上运动,当第三金属块与金属座相接触时,接通电机中的电路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轴进行转动,然后带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进行啮合,从而带动风扇转动,进行抽风,风流吹向电源模块继续向上运动,从而吹动转动板进行转动,第二弹簧被压缩,热风从转动板之间的开口出去,当第一受热金属片受到的热量越大时,第三金属块就在金属座上向上滑动,由于金属座与电机中的电路是串联的,使得第三金属块向上滑动电阻变小,从而电路中电流变大,然后调节风扇转速,从而调节散热的风量,这一结构达到了可以进行散热、充电效率高、不易发生起火、可以根据温度变化进行散热的效果。2、该新能源汽车用可散热的充电桩,通过导热金属将高温热量传递到气室中,气室中的氮气受热膨胀,从而推动第一推动块向右运动,使得第一金属块与第二金属块相贴合,然后第一喷气头喷出二氧化碳气体,进行灭火。当充电桩的电源模块起火时,高温热量使得第二受热金属片受热变弯曲,从而推动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相接触,使得第二喷气头喷出二氧化碳气体,从而达到可以自动进行灭火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面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充电座与第一喷气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控制室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5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充电主体;2、充电座;201、导热金属;202、插头;203、气室;204、第一推动块;205、第一移动杆;206、第一弹簧;207、第一金属块;208、第二金属块;3、第一喷气头;301、喷气管道;302、气罐;303、第二喷气头;4、电源模块;5、横杆;6、转动板;601、第二弹簧;7、第一连杆;8、控制室;9、第一受热金属片;10、第二受热金属片;11、第二推动块;12、第二移动杆;13、绝缘块;14、第三金属块;15、金属座;16、第一活动室;17、第三弹簧;18、第一触点;19、第二触点;20、第一转轴;21、第一齿轮;22、第二齿轮;23、第二转轴;24、电机;25、风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充电桩,包括充电主体1,充电主体1的内部上侧设置有充电座2,充电座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导热金属201,导热金属201的上侧设置有插头202,导热金属20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室203,气室203的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充电桩,包括充电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主体(1)的内部上侧设置有充电座(2),充电座(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导热金属(201),导热金属(201)的上侧设置有插头(202),导热金属(20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室(203),气室(203)的右侧内部设置有第一推动块(204),第一推动块(20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杆(205),第一移动杆(205)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弹簧(206),第一移动杆(20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金属块(207),第一金属块(207)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金属块(208),充电座(2)的下侧设置有第一喷气头(3),第一喷气头(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喷气管道(301),喷气管道(30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罐(302),气罐(30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喷气头(303),第一喷气头(3)的下侧设置有电源模块(4),充电座(2)的上侧设置有横杆(5),横杆(5)的后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板(6),转动板(6)的左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01),转动板(6)的上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7),电源模块(4)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室(8),控制室(8)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受热金属片(9),第一受热金属片(9)的下侧设置有第二受热金属片(10),第一受热金属片(9)的左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动块(11),第二推动块(11)的上侧设置有第二移动杆(12),第二移动杆(12)的左下侧固定连接有绝缘块(13),绝缘块(1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金属块(14),第三金属块(14)的左侧滑动连接有金属座(15),第二移动杆(12)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7),第三弹簧(17)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活动室(16),第二受热金属片(10)的左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触点(18),第一触点(18)的下侧设置有第二触点(19)。控制室(8)的下侧设置有第一转轴(20),第一转轴(20)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21),第一齿轮(21)的下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22),第二齿轮(2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23),第二转轴(23)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电机(24),第一转轴(20)的右侧转动连接有风扇(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充电桩,包括充电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主体(1)的内部上侧设置有充电座(2),充电座(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导热金属(201),导热金属(201)的上侧设置有插头(202),导热金属(20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室(203),气室(203)的右侧内部设置有第一推动块(204),第一推动块(20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杆(205),第一移动杆(205)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弹簧(206),第一移动杆(20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金属块(207),第一金属块(207)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金属块(208),充电座(2)的下侧设置有第一喷气头(3),第一喷气头(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喷气管道(301),喷气管道(30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罐(302),气罐(30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喷气头(303),第一喷气头(3)的下侧设置有电源模块(4),充电座(2)的上侧设置有横杆(5),横杆(5)的后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板(6),转动板(6)的左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01),转动板(6)的上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7),电源模块(4)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室(8),控制室(8)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受热金属片(9),第一受热金属片(9)的下侧设置有第二受热金属片(10),第一受热金属片(9)的左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动块(11),第二推动块(11)的上侧设置有第二移动杆(12),第二移动杆(12)的左下侧固定连接有绝缘块(13),绝缘块(1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金属块(14),第三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霞,
申请(专利权)人:张成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