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逃生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074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组件,包括固定架,固定架顶部设置有连接架,连接架延伸出墙沿外侧设置有导绳轮,导绳轮上设置有逃生绳,逃生绳另一端绕过导绳轮连接有固定抱箍,固定抱箍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楼顶立柱上,悬挂装置包括承重座、上压轮和同时与上压轮铰接连接的下压轮,上压轮底部和下压轮顶部之间设置有容纳导绳轮穿过的凹槽I,承重座两端通过连接杆和弹簧与上压轮活动连接,承重座前后两侧设置有与身体连接的悬挂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逃生绳固定装置和悬挂组件,使高层建筑顶部的人通过逃生绳和悬挂组件从空中快速滑落,再结合地面上的气囊,能够减少火灾时人员伤亡,提高高层建筑救援效率,设备布置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层建筑逃生组件
本技术属于使用绳降装置的的
,具体地涉及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组件。
技术介绍
高层建筑突发火灾时,不可惊慌失措,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观察火情和环境,迅速分析判断火势趋向和灾情发展的可能,做出果断的决策,抓住有利时机,选择合理的逃生路线和方法,挣分多秒逃离十分危险的火灾现场,在火灾中,被困人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镇静,不要惊慌,不盲目地行动,从而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必须注意的是,火灾现场的温度是十分惊人的,而且烟雾会挡住你的视线,当处于火灾现场时,能见度非常低,甚至在你长期居住的房间里也搞不清楚窗户和门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保持镇静,不能惊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高层逃生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大多数逃生装置倾向于逃生通道和逃生门,在逃生通道和逃生门被烟雾弥漫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跑向天台等待火警救援或者直升机救援,这两种救援方式前者时间久,等待不确定性差,风险大,而后者成本高,救援人数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组件,该高层建筑逃生组件利用逃生绳固定装置和悬挂组件,使高层建筑顶部的人通过逃生绳和悬挂组件从空中快速滑落,再结合地面上的气囊,能够减少火灾时人员伤亡,提高高层建筑救援效率,设备布置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组件,包括逃生绳固定装置和设置在人体上的悬挂装置,所述逃生绳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楼顶墙沿上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顶部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延伸出墙沿外侧设置有导绳轮,导绳轮上设置有逃生绳,所述逃生绳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所述逃生绳另一端绕过导绳轮连接有固定抱箍,所述固定抱箍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楼顶立柱上,所述悬挂装置包括承重座、上压轮和同时与上压轮铰接连接的下压轮,所述上压轮底部和下压轮顶部之间设置有容纳导绳轮穿过的凹槽I,所述承重座两端通过连接杆和弹簧与上压轮活动连接,所述承重座前后两侧设置有与身体连接的悬挂轴。进一步,所述固定架包括外架、中间架和内架,所述中间架设置在楼顶墙沿上表面且连接在外架顶部和内架顶部之间,所述外架贴在楼顶墙沿外壁表面上,所述内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楼顶墙沿内壁上。进一步,所述内架上设置有插入落水孔内的固定销。进一步,所述逃生绳下方设置有气囊垫和气囊墙。进一步,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张紧轮,所述导绳轮绕后张紧轮下部连接在立柱上。进一步,所述导绳轮和张紧轮上设置有容纳逃生绳的凹槽。进一步,所述固定抱箍上设置有放绳轮,所述放绳轮上设置有缠绕有逃生绳,所述放绳轮侧壁上设置有转动放绳轮用于放绳的转动手柄。进一步,所述地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逃生绳的消防栓,所述逃生绳靠近地面一端设置有固定在消防栓上的固定抱箍I。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高层建筑逃生组件利用逃生绳固定装置和悬挂组件,使高层建筑顶部的人通过逃生绳和悬挂组件从空中快速滑落,再结合地面上的气囊,能够减少火灾时人员伤亡,提高高层建筑救援效率,设备布置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本技术高层建筑逃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高层建筑逃生组件中固定架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高层建筑逃生组件中固定架的侧向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高层建筑逃生组件中悬挂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高层建筑逃生组件中逃生绳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墙顶;2-墙沿;3-落水管;4-固定架;5-导绳轮;6-连接架;7-逃生绳;8-立柱;9-固定抱箍;10-落水孔;11-固定销;12-固定螺栓;13-安装螺栓;14-张紧轮;15-悬挂装置;16-气囊垫;17-气囊墙;18-安全栓;19-固定抱箍I;20-下压轮;21-上压轮;22-弹簧;23-承重座;24-悬挂轴;25-连接杆;26-连接杆I;41-外架;42-中间架;43-内架;44-螺纹孔;45-通孔;46-容纳槽;61-支撑杆;62-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5所示为本技术高层建筑逃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组件,包括逃生绳固定装置和设置在人体上的悬挂装置15,所述逃生绳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楼顶1墙沿2上的固定架4,所述固定架4顶部设置有连接架6,所述连接架6延伸出墙沿外侧设置有导绳轮5,导绳轮5上设置有逃生绳7,所述逃生绳7下端沿着楼顶1外墙延伸至地面处,所述逃生绳7另一端绕过导绳轮5连接有固定抱箍9,所述固定抱箍9通过螺栓13固定连接在楼顶1立柱8上,所述悬挂装置包括承重座23、上压轮21和同时与上压轮21铰接连接的下压轮20,所述上压轮21底部和下压轮20顶部之间设置有容纳导绳轮穿过的凹槽I,所述承重座23两端通过连接杆25和弹簧22与上压轮21活动连接,所述承重座23前后两侧设置有与身体连接的悬挂轴24。本实施例逃生装置像消防灭火器一样固定在楼顶放置箱内,在遇到火情时,人们可以快速从放置箱内取出,并通过将固定架4架设在墙沿2上,逃生绳7绕过导绳轮5,一端自然下落沿斜向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抱箍9固定在立柱上,通过连接杆25和弹簧22,有利于将逃生绳固定在凹槽I内,逃生者通过逃生绳和悬挂组件从空中快速滑落,再结合地面上的气囊,能够减少火灾时人员伤亡,提高高层建筑救援效率,设备布置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架4包括外架41、中间架42和内架43,所述中间架42设置在楼顶1墙沿2上表面且连接在外架41顶部和内架43顶部之间,所述外架41贴在楼顶墙沿外壁表面上,所述内架43通过固定螺栓12固定在楼顶1墙沿2内壁上,本实施例中通过外架41、中间架42和内架43围成的容纳槽46可以直接在固定架4卡接在墙沿2上,为了避免固定架4从墙沿2上滑脱,通过在内架43设置有1对螺纹孔,将固定螺栓12配合螺纹孔,使固定架4固定连接在墙沿2上,提高固定架4和导绳轮5的承载能力,使逃生者能够系着逃生绳,沿着外墙快速安全下落逃生,本实施例为了提高固定架4和导绳轮5的承载能力,将连接架6设置有1对支撑杆61和1对固定杆62,支撑杆61和固定杆62呈三角设置在固定架4上,导绳轮5设置在1对支撑杆61和固定杆62连接处之间。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架43上设置有插入落水孔内的固定销11,本实施例通过将逃生装置沿落水管布置,通过在固定架4内架43上设置有通孔45,固定销11或固定杆沿通孔45插入落水管3进水孔内,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固定架4和导绳轮5的承载能力,而且在遇到火情时,逃生者系着逃生绳,沿着落水管3快速安全下落逃生,提高高层建筑救援效率,设备布置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逃生绳7下方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组件,包括逃生绳固定装置和设置在人体上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绳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楼顶墙沿上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顶部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延伸出墙沿外侧设置有导绳轮,导绳轮上设置有逃生绳,所述逃生绳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所述逃生绳另一端绕过导绳轮连接有固定抱箍,所述固定抱箍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楼顶立柱上,所述悬挂装置包括承重座、上压轮和同时与上压轮铰接连接的下压轮,所述上压轮底部和下压轮顶部之间设置有容纳导绳轮穿过的凹槽I,所述承重座两端通过连接杆和弹簧与上压轮活动连接,所述承重座前后两侧设置有与身体连接的悬挂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组件,包括逃生绳固定装置和设置在人体上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绳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楼顶墙沿上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顶部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延伸出墙沿外侧设置有导绳轮,导绳轮上设置有逃生绳,所述逃生绳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所述逃生绳另一端绕过导绳轮连接有固定抱箍,所述固定抱箍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楼顶立柱上,所述悬挂装置包括承重座、上压轮和同时与上压轮铰接连接的下压轮,所述上压轮底部和下压轮顶部之间设置有容纳导绳轮穿过的凹槽I,所述承重座两端通过连接杆和弹簧与上压轮活动连接,所述承重座前后两侧设置有与身体连接的悬挂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逃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外架、中间架和内架,所述中间架设置在楼顶墙沿上表面且连接在外架顶部和内架顶部之间,所述外架贴在楼顶墙沿外壁表面上,所述内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楼顶墙沿内壁上。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京瑞任英段勋兴杨新顺田荣明贾学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