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滴丸产品表面连续式脱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017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滴丸产品表面连续式脱油机,包括机壳、位于机壳中相邻布设的两组转筒、以及驱动转筒转动的驱动机构,两组所述转筒的一端均插入进料管,且转筒内腔均贯穿进风管,所述进风管连接经过处理的外部洁净干燥空气源,且该进风管上沿其轴线方向均布多组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该脱油机,能够实现滴丸产品的连续进出料脱油处理,并在脱油过程中清理转筒筒壁上油液,保证脱油效果,且可实现设备在线清洗,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滴丸产品表面连续式脱油机
本技术涉及滴丸表面脱油处理用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滴丸产品表面连续式脱油机。
技术介绍
滴丸生产包括滴制成型、冷却、油丸分离、滴丸表面冷凝介质去除、药丸分选和包装。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离心分离的方法将冷凝介质与滴丸做初步分离,经此处理后,滴丸即被从冷凝液体中分离出来,但滴丸的表面仍然粘附有少量冷凝液体。只有将这部分附着于药丸表面的少许冷凝液彻底去除,滴丸才能符合质量工艺要求。因此,用于滴丸产品表面脱油处理的设备逐渐增大,例如,申请日为2018.03.26,公开号为CN208726287U,技术名称为“高性能脱油滴丸机”的中国专利中,即公开了一种能够通过甩脱、吸收两次脱油设计,将滴丸上的附着油充分脱除的装置,但是,该装置不能实现滴丸产品表面连续脱油,且未能在脱油过程中同时进行转筒筒壁油液的清理,故仍易影响脱油效果,且不具备在线清洗功能,生产效率较低,故而,我司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了一种与前述专利工作原理不同,且脱油质量高的脱油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滴丸产品表面连续式脱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滴丸产品表面连续式脱油机包括机壳(1)、位于机壳(1)中相邻布设的两组转筒(2)、以及驱动转筒(2)转动的驱动机构(3),两组所述转筒(2)的一端均插入进料管(4),且转筒(2)内腔均贯穿进风管(5),所述进风管(5)连接经过处理的外部洁净干燥空气源,且该进风管(5)上沿其轴线方向均布多组气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滴丸产品表面连续式脱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滴丸产品表面连续式脱油机包括机壳(1)、位于机壳(1)中相邻布设的两组转筒(2)、以及驱动转筒(2)转动的驱动机构(3),两组所述转筒(2)的一端均插入进料管(4),且转筒(2)内腔均贯穿进风管(5),所述进风管(5)连接经过处理的外部洁净干燥空气源,且该进风管(5)上沿其轴线方向均布多组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丸产品表面连续式脱油机,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转筒(2)内腔沿平行其轴线方向均设置风刀(6),所述风刀(6)由进气管(61)连通外部压缩空气源,且该风刀(6)的出风口正对转筒(2)筒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滴丸产品表面连续式脱油机,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转筒(2)上还均连接一清洗系统(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滴丸产品表面连续式脱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系统(7)包括进水管(71)、分支管路一(72)、分支管路二(73)和喷淋球(74),所述进水管(71)连通外部清洗水源,且该进水管(71)连接分支管路一(72)和分支管路二(73),所述分支管路一(72)延伸至转筒(2)内腔,所述分支管路二(73)位于转筒(2)外侧,且分支管路一(72)和分支管路二(73)上均沿其轴线方向均布多组喷淋球(7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丸产品表面连续式脱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上设置一排风系统(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滴丸产品表面连续式脱油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小兵王亮蔡雪飞
申请(专利权)人:发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