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科敷贴药丸大批量制作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6740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医科敷贴药丸大批量制作成型装置,包括底座和顶板,底座中央位置固接有油缸,储药腔内壁之间设有活塞,活塞通过活塞杆连接在油缸中,储药腔上表面设有若干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中固接有下半球壳体,下半球壳体一侧设有通槽,下半球壳体中心处设有进料口并连通储药腔,下半球壳体中放置有弧形铁片,弧形铁片外侧固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端部贯穿通槽,固定杆端部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弧形铁片中心处设有通口;顶板下侧固接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下端固接有横板,横板下侧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中固接有上半球壳体,上半球壳体和下半球壳体紧密接触并形成一个封闭的球形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适宜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科敷贴药丸大批量制作成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中医科敷贴药丸大批量制作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冬病夏治期间,各个医院的中医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药丸的手工制作(即用双手把药膏搓成丸状),费时费力,另外制作出的药丸大小不一,药丸过小,药物敷贴到皮肤上面积小不能保证药物的疗效作用,药丸过大,超出现有敷贴设置的面积,容易造成药丸上液体外渗,弄脏衣服或造成衣服染色,给治疗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中医科敷贴药丸大批量制作成型装置。(二)技术方案一种中医科敷贴药丸大批量制作成型装置,包括底座和顶板,所述底座中央位置固接有油缸,所述油缸的上侧设有升降杆,底座上固接有蓄电池,底座上固接有四条支柱,所述支柱上侧固接有储药腔,储药腔中活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下侧固接在升降杆的顶端,储药腔的上表面均匀地等间距地设有若干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中固接有下半球壳体,所述下半球壳体一侧设有呈弧形的通槽,下半球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科敷贴药丸大批量制作成型装置,包括底座(1)和顶板(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中央位置固接有油缸(2),所述油缸(2)的上侧设有升降杆(7),底座(1)上固接有蓄电池(3),底座(1)上固接有四条支柱(4),所述支柱(4)上侧固接有储药腔(5),储药腔(5)中活动连接有活塞(6),所述活塞(6)的下侧固接在升降杆(7)的顶端,储药腔(5)的上表面均匀地等间距地设有若干第一凹槽(8),所述第一凹槽(8)中固接有下半球壳体(9),所述下半球壳体(9)一侧设有呈弧形的通槽(10),下半球壳体(9)中心位置朝下设有进料口(14),进料口(14)连通储药腔(5),下半球壳体(9)中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科敷贴药丸大批量制作成型装置,包括底座(1)和顶板(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中央位置固接有油缸(2),所述油缸(2)的上侧设有升降杆(7),底座(1)上固接有蓄电池(3),底座(1)上固接有四条支柱(4),所述支柱(4)上侧固接有储药腔(5),储药腔(5)中活动连接有活塞(6),所述活塞(6)的下侧固接在升降杆(7)的顶端,储药腔(5)的上表面均匀地等间距地设有若干第一凹槽(8),所述第一凹槽(8)中固接有下半球壳体(9),所述下半球壳体(9)一侧设有呈弧形的通槽(10),下半球壳体(9)中心位置朝下设有进料口(14),进料口(14)连通储药腔(5),下半球壳体(9)中放置有呈半球状的弧形铁片(11),所述弧形铁片(11)与下半球壳体(9)的内壁为紧密接触,弧形铁片(11)的外侧固接有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端部贯穿通槽(10)并位于下半球壳体(9)的外部,固定杆(12)的端部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13),所述定位螺母(13)的直径大于通槽(10)的宽度,弧形铁片(11)的中心处设有与进料口(14)相对应的通口;所述顶板(15)下侧左右两端通过竖板(16)固接在底座(1)上,并且竖板(16)位于支柱(4)的外侧,顶板(15)下侧的中央位置通过固定座固接有电动伸缩杆(18),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旋刘文斌全光众张晓东周文静郭雨露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轻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