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帅龙专利>正文

一种压铸脱模剂喷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8963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压铸脱模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铸脱模剂喷涂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压铸脱模剂喷涂装置。技术方案:一种压铸脱模剂喷涂装置,包括有传送带、支架、孔槽顶板、返清装置、支撑套板、覆膜装置和修表装置;传送带后方设置有支架;支架顶端与孔槽顶板进行螺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代替人工处理空间狭小且内表面曲面等人工难以处理的模腔;自动对模具模腔表面进行旋转均匀喷涂,在进行补膜时,切断齿轮啮合,达到停止装置旋转进行补膜,同时利用齿轮的转速差进行传动,推动特制的材料块接触膜已经形成的膜的表面,吸收表面的多余脱模剂防止其凝固造成膜层厚度增加,解决了模具精度不合格问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铸脱模剂喷涂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铸脱模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铸脱模剂喷涂装置。
技术介绍
脱模剂是用在两个彼此易于粘着的物体表面的一个界面涂层,它可使物体表面易于脱离、光滑及洁净。脱模剂广泛应用于金属压铸、聚氨酯泡沫和弹性体、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注塑热塑性塑料、真空发泡片材和挤压型材等各种模压操作中。在对模具内部模腔进行脱模剂喷涂之前,首先需要对模具的模腔表面进行打磨,模腔体积狭小,内表面又是曲面,人工打磨十分不便,耗时长而且打磨效果不佳;现在大部分喷涂脱模剂的方法都是利用风流将雾化的脱模剂带到待涂表面,当风流受到干扰,就会出现某一预定覆膜的区域无法被覆膜的现象,通常的解决方法是将喷口在原地停留持续喷涂,待干扰消失后,受干扰的区域就能够被正常覆膜,但这会导致之前未受干扰的区域覆膜厚度增大;覆膜出现问题后需要将膜层除去重新覆膜,这一过程很多工厂还是依靠人工进行,人工处理效率不高,而且除膜效果得不到保证,容易导致重新覆膜过程再次出现问题。因此,目前需要研发一种能够自动对模腔曲面进行快速打磨;能够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对模具模腔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铸脱模剂喷涂装置,包括有传送带、支架和孔槽顶板;其特征是,还包括有返清装置、支撑套板、覆膜装置和修表装置;传送带后方设置有支架;支架顶端与孔槽顶板进行螺栓连接;孔槽顶板顶中部右侧与返清装置进行螺栓连接;孔槽顶板顶中左侧和顶中右侧与支撑套板进行螺栓连接;孔槽顶板顶中部设置有覆膜装置,并且覆膜装置左底部与返清装置相连接,而且覆膜装置顶中部与支撑套板相连接;孔槽顶板顶中部右侧与修表装置相连接,并且修表装置右顶中部与覆膜装置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铸脱模剂喷涂装置,包括有传送带、支架和孔槽顶板;其特征是,还包括有返清装置、支撑套板、覆膜装置和修表装置;传送带后方设置有支架;支架顶端与孔槽顶板进行螺栓连接;孔槽顶板顶中部右侧与返清装置进行螺栓连接;孔槽顶板顶中左侧和顶中右侧与支撑套板进行螺栓连接;孔槽顶板顶中部设置有覆膜装置,并且覆膜装置左底部与返清装置相连接,而且覆膜装置顶中部与支撑套板相连接;孔槽顶板顶中部右侧与修表装置相连接,并且修表装置右顶中部与覆膜装置相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脱模剂喷涂装置,其特征是,返清装置包括有第一传动轮、第一直齿轮、齿轮传动套、第一长齿轮、褪膜机构、升降板、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第一传动轮底端轴心与第一直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直齿轮右侧与齿轮传动套互相啮合;齿轮传动套内中部与第一长齿轮相互啮合;第一长齿轮底端与褪膜机构进行传动连接;褪膜机构外表面顶部与升降板进行转动连接;升降板顶端右侧与第一液压杆进行螺栓连接;升降板顶端左侧与第二液压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一传动轮左侧与覆膜装置相连接;升降板外侧壁与孔槽顶板相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铸脱模剂喷涂装置,其特征是,覆膜装置包括有电机、第二传动轮、第二直齿轮、第三传动轮、第二长齿轮、双向伸缩杆、顶部连接板、主传动柱、第三直齿轮、第四直齿轮、控制板、第一电动推杆、第三液压杆、底部带槽连接板、第五直齿轮、内外双齿齿环、第六直齿轮、第七直齿轮、凸轮、弹性伸缩吸收块、支撑传动杆、喷剂机构和第八直齿轮;电机底端轴心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底端轴心与第二直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直齿轮底端轴心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直齿轮右侧与第二长齿轮相互啮合;第二长齿轮轴心与双向伸缩杆互相套接;双向伸缩杆顶部与顶部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双向伸缩杆外表面中部与第四直齿轮互相套接;双向伸缩杆外表面中底部与控制板进行传动连接;双向伸缩杆外表面底部与底部带槽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双向伸缩杆底部与第五直齿轮进行传动连接;顶部连接板底中右侧与主传动柱进行转动连接;顶部连接板顶中部与第三液压杆进行传动连接;主传动柱外表面中部与第三直齿轮互相套接,并且第三直齿轮左侧与第四直齿轮相连接;主传动柱外表面底部与底部带槽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并且底部带槽连接板顶左侧和顶右侧与顶部连接板相连接;控制板底右侧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螺栓连接,并且第一电动推杆底部与底部带槽连接板相连接;第五直齿轮右侧与内外双齿齿环互相啮合,并且内外双齿齿环顶左侧和顶右侧与底部带槽连接板相连接;内外双齿齿环内前侧中部与第六直齿轮相互啮合;第六直齿轮底端轴心与支撑传动杆互相插接;支撑传动杆底端轴心与第八直齿轮互相插接;支撑传动杆外表面中顶部和中底部均通过转轴连接块与喷剂机构相连接,并且喷剂机构顶部与主传动柱相连接;第八直齿轮后侧与第七直齿轮相互啮合,并且第七直齿轮顶端轴心与喷剂机构相连接;第七直齿轮底端轴心与凸轮进行传动连接;凸轮右侧与弹性伸缩吸收块进行传动连接;电机左侧与支撑套板相连接;第二传动轮左侧与修表装置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底端轴心与孔槽顶板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右侧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帅龙
申请(专利权)人:武帅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