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心内科介入术加压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89200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心内科介入术加压护理装置,至少包括固定板、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以及加压组件,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带以及第二固定带,所述固定板的中心处穿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端固定有转盘,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两个位置对称的弹簧柱,所述弹簧柱外端固定有凹面朝内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内侧固定有加压组件,其中,所述加压组件至少包括气囊,所述气囊上分别设置有进气管以及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以及出气管上皆设置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气囊对伤口处进行挤压,使得伤口更加容易愈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心内科介入术加压护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新型心内科介入术加压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介入治疗应用数字技术,扩大了医生的视野,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它的切口(穿刺点),仅有米粒大小,不用切开人体组织,就可治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必须手术治疗或内科治疗疗效欠佳的疾病,如肿瘤,血管瘤,各种出血等。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现有的心内科介入术在手术完成后,通常会留下较小的伤口,由于伤口尺寸较小,使得伤口内部压力较大,进而从而影响伤口的愈合,不利于后续的治疗工作。针对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款可以避免伤口缝线断裂的新型心内科介入术加压护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心内科介入术加压护理装置,以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新型心内科介入术加压护理装置,至少包括固定板、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以及加压组件,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带以及第二固定带,所述固定板的中心处穿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端固定有转盘,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两个位置对称的弹簧柱,所述弹簧柱外端固定有凹面朝内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内侧固定有加压组件;所述加压组件至少包括气囊,所述气囊上分别设置有进气管以及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以及出气管上皆设置有阀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杆位于固定板内侧的杆体上设置有弹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带上设置有磁性子扣,所述第二固定带上设置有与磁性子扣数量以及尺寸对应的磁性母扣。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磁性子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板、第一固定带以及第二固定带上皆开设有通气孔。本技术的优点:通过上述方案,本技术设置有了固定板、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以及加压组件,通过第一固定带以及第二固定带将本技术中加压组件的气囊放置于伤口处,通过进气管对气囊内添加气体,待气囊内气体填充完毕后,旋拧转盘,使螺纹杆转动,并带动气囊向伤口移动,通过气囊对伤口处进行挤压,使得伤口更加容易愈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种新型心内科介入术加压护理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固定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00、固定板;110、螺纹杆;111、弹簧;120、转盘;130、支撑板;140、弹簧柱;150、弧形板;200、第一固定带;210、磁性子扣;300、第二固定带;310、磁性母扣;400、加压组件;410、气囊;411、进气管;412、出气管;500、阀门;600、通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心内科介入术加压护理装置,至少包括固定板100、第一固定带200、第二固定带300以及加压组件400,所述固定板100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带200以及第二固定带300,所述第一固定带200上设置有磁性子扣210,所述第二固定带300上设置有与磁性子扣210数量以及尺寸对应的磁性母扣310。所述磁性子扣21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固定板100的中心处穿设有螺纹杆110,所述螺纹杆110位于固定板100内侧的杆体上设置有弹簧111,所述螺纹杆110的外端固定有转盘120,所述螺纹杆110的另一端固定有支撑板130,所述支撑板130上固定有两个位置对称的弹簧柱140,所述弹簧柱140外端固定有凹面朝内的弧形板150,所述弧形板150的内侧固定有加压组件400;所述加压组件400至少包括气囊410,所述气囊410上分别设置有进气管411以及出气管412,所述进气管411以及出气管412上皆设置有阀门500。实际安装时,所述固定板100、第一固定带200以及第二固定带300上皆开设有通气孔600。实际操作时,首先通过第一固定带200以及第二固定带300将本技术中加压组件400的气囊410放置于伤口处,通过进气管411对气囊410内添加气体,待气囊410内气体填充完毕后,旋拧转盘120,使螺纹杆110转动,并带动气囊410向伤口移动,通过气囊410对伤口处进行挤压,使得伤口更加容易愈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心内科介入术加压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固定板(100)、第一固定带(200)、第二固定带(300)以及加压组件(400),所述固定板(100)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带(200)以及第二固定带(300),所述固定板(100)的中心处穿设有螺纹杆(110),所述螺纹杆(110)的外端固定有转盘(120),所述螺纹杆(110)的另一端固定有支撑板(130),所述支撑板(130)上固定有两个位置对称的弹簧柱(140),所述弹簧柱(140)外端固定有凹面朝内的弧形板(150),所述弧形板(150)的内侧固定有加压组件(400);/n所述加压组件(400)至少包括气囊(410),所述气囊(410)上分别设置有进气管(411)以及出气管(412),所述进气管(411)以及出气管(412)上皆设置有阀门(5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心内科介入术加压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固定板(100)、第一固定带(200)、第二固定带(300)以及加压组件(400),所述固定板(100)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带(200)以及第二固定带(300),所述固定板(100)的中心处穿设有螺纹杆(110),所述螺纹杆(110)的外端固定有转盘(120),所述螺纹杆(110)的另一端固定有支撑板(130),所述支撑板(130)上固定有两个位置对称的弹簧柱(140),所述弹簧柱(140)外端固定有凹面朝内的弧形板(150),所述弧形板(150)的内侧固定有加压组件(400);
所述加压组件(400)至少包括气囊(410),所述气囊(410)上分别设置有进气管(411)以及出气管(412),所述进气管(411)以及出气管(412)上皆设置有阀门(5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颖刘桂华
申请(专利权)人: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