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束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809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束紧设备,包括主框架、调节组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束紧管以及气泵,所述束紧管的一端通过三通阀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并通过所述三通阀与所述气泵连通,所述束紧管的另一端通过双通阀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方,调节组件可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下降,使所述双通阀与所述三通阀连通,此时所述气泵向所述束紧管输入气体,使所述束紧管膨胀,对套设在束紧管内的患者的手臂进行勒紧,不需要人工系压脉带;当使用完毕后,所述调节组件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升,所述双通阀与所述三通阀断开,此时束紧管排气复原,不再对患者的手臂勒紧,能够避免忘记取压脉带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束紧设备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束紧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医院在为病人输液或者抽血化验时,一般需要利用橡胶管将患者的手臂进行勒紧,使血量充盈然后静脉显现的,方便医生或者护士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或者抽血,这根橡胶带一般叫做止血带或者压脉带。医生在将压脉带系在患者的手臂上时,容易使患者感到不舒适,并且对处于昏迷或者无法自理的患者系压脉带时,会出现忘记将压脉带从患者手臂上取下的情况,这时候则容易造成患者手臂充血,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束紧设备,能够自动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勒紧,能够避免忘记取压脉带的现象发生。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束紧设备,包括主框架、调节组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束紧管以及气泵,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所述主框架的底板上,所述束紧管的一端通过三通阀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束紧管通过所述三通阀与所述气泵连通,所述束紧管的另一端与双通阀连通,并通过所述双通阀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方,所述调节组件可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在竖直方向移动,进而使所述双通阀与所述三通阀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束紧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接口通过气管与所述气泵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伸出到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面,用于连通所述双通阀。进一步的,所述双通阀包括第四接口和第五接口,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束紧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五接口位于所述第三接口的正上方,用于和所述第三接口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面上设置有连接槽,所述第五接口位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第三接口伸进所述连接槽内与所述第五接口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面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垫,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面上设置有密封凸起,所述密封凸起可伸进所述密封槽内并抵持所述密封垫。进一步的,所述主框架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侧边向外延伸形成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滑块与所述滑轨连接,所述调节组件可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滑轨在竖直方向移动。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杆以及设置在所述主框架顶板上的螺母,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的底端穿过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顶面转动连接,转动所述调节螺杆可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在竖直方向移动。进一步的,所述束紧管为硅胶管,可充气膨胀。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需要对患者手臂进行束紧时,首先将患者的手臂穿过所述束紧管,使束紧管位于患者手臂的相应位置处,此时调节组件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下降,使所述双通阀与所述三通阀连通,此时所述气泵通过所述三通阀为所述束紧管充气,所述束紧管膨胀,开始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勒紧,不需要人为的系压脉带;当使用完毕后,气泵停止工作,调节组件带动第二连接件上升,双通阀与三通阀断开,此时束紧管复原,不再对患者的手臂勒紧,能够避免忘记取压脉带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束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束紧设备的分解图;图3为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附图标注说明100、束紧设备;10、主框架;11、滑轨;20、第一连接件;21、密封槽;22、密封垫;30、第二连接件;31、连接槽;32、密封凸起;33、连接板;40、束紧管;50、三通阀;51、第一接口;52、第二接口;53、第三接口;60、双通阀;61、第四接口;62、第五接口;70、调节组件;71、调节螺杆;72、螺母;80、气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束紧设备100,能够自动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束紧,方便医生为病人静脉注射或者抽血化验。所述束紧设备100包括主框架10、第一连接件20、第二连接件30、束紧管40、三通阀50、双通阀60、调节组件70以及气泵80,所述第一连接件20固定在所述主框架10的底板上,束紧管40的一端与所述三通阀50连通,并通过所述三通阀50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0固定连接,所述束紧管40还通过所述三通阀50与所述气泵80连通。所述第二连接件30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20的正上方,所述束紧管40的另一端与所述双通阀60的一端连通,并通过所述双通阀6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0连通,所述双通阀60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三通阀30的正上方,所述调节组件70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30在竖直方向移动,进而使所述双通阀60和所述三通阀50连通,使所述束紧管40形成回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束紧管40为硅胶管,充气能够膨胀。当所述束紧管40形成回路后,所述气泵80开始为所述束紧管40充气,使其膨胀,进而所述束紧管40能够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勒紧。所述三通阀50包括第一接口51、第二接口52以及第三接口53,所述第一接口51、所述第二接口52以及所述第三接口53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接口51用于和所述束紧管40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接口52通过气管与所述气泵80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三接口53伸出到所述第一连接件20的顶面,用于和所述双通阀60连通;所述双通阀60包括第四接口61和第五接口62,所述第四接口61与所述第五接口62相互连通,所述第四接口61与所述束紧管40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五接口62位于所述第三接口53的正上方,当所述调节组件70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30下降一定距离时,所述第五接口62与所述第三接口53连通,此时所述束紧管40形成一闭合的通路。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30的底面上设置有一连接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束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调节组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束紧管以及气泵,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所述主框架的底板上,所述束紧管的一端通过三通阀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束紧管通过所述三通阀与所述气泵连通,所述束紧管的另一端与双通阀连通,并通过所述双通阀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方,所述调节组件可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在竖直方向移动,进而使所述双通阀与所述三通阀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束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调节组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束紧管以及气泵,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所述主框架的底板上,所述束紧管的一端通过三通阀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束紧管通过所述三通阀与所述气泵连通,所述束紧管的另一端与双通阀连通,并通过所述双通阀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方,所述调节组件可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在竖直方向移动,进而使所述双通阀与所述三通阀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束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束紧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接口通过气管与所述气泵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伸出到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面,用于连通所述双通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束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通阀包括第四接口和第五接口,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束紧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五接口位于所述第三接口的正上方,用于和所述第三接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用束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德澳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