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贤雷专利>正文

扭簧内置式导纱板自动生产线的扭簧与固定支架组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91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扭簧内置式导纱板自动生产线的扭簧与固定支架组装机构,涉及导纱板技术领域,包括运输移动部件、运输驱动部件、扭簧上料机构和固定支架上料机构,所述所述运输驱动部件设置在运输移动部件上,所述扭簧上料机构设置在运输驱动部件上,所述扭簧上料机构的工作端与固定支架上料机构对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扭簧大部分是通过人工放置,人工放置的效率比较低,而且需要熟练的员工才容易放入,而少数通过机器放入的设备在实际应用时容易偏移,且生产效率较低,扭簧的放置对整体组装有着很大的影响,现有技术达不到合适的标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扭簧内置式导纱板自动生产线的扭簧与固定支架组装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纱板
,尤其是涉及扭簧内置式导纱板自动生产线的扭簧与固定支架组装机构。
技术介绍
导纱钩是与纱线直接接触的过纱器材,是细纱加捻过程中的一个引纱支点,它对纱线捻度传递的均匀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纺纱机上普遍使用导纱板,导纱板是与纱线直接接触的过纱器材,是细纱加捻过程中的一个引纱支点,它对纱线捻度传递的均匀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一种扭簧内置式导纱板,其结构如附图11所示,包括固定支架901,导纱钩902,活动支架903,销轴904,调节螺盘905,扭簧906和垫圈907,活动支架93由高分子塑料制成,固定支架901由钢板制成,导纱钩902后端有齿条,通过调节螺盘905和垫圈固定在活动支架903的内腔中,活动支架903和固定支架901上设有用来铰连的轴套并通过销轴904铰连,扭簧906安装在固定支架901内。在组装扭簧内置式导纱板时,需要将导纱钩通过若干组件固定安装在扭簧内置式导纱板内,而现有的扭簧内置式导纱板在组装时需要将扭簧放入导纱板内,而现有技术中扭簧大部分是通过人工放置,人工放置的效率比较低,而且需要熟练的员工才容易放入,而少数通过机器放入的设备在实际应用时容易偏移,且生产效率较低,扭簧的放置对整体组装有着很大的影响,现有技术达不到合适的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扭簧内置式导纱板自动生产线的扭簧与固定支架组装机构,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扭簧内置式导纱板自动生产线的扭簧与固定支架组装机构,包括运输移动部件、运输驱动部件、扭簧上料机构和固定支架上料机构,所述所述运输驱动部件设置在运输移动部件上,所述扭簧上料机构设置在运输驱动部件上,所述扭簧上料机构的工作端与固定支架上料机构对应。进一步的,所述运输移动部件包括移动底座、移动架、第一电机、第一连接杆、第一齿轮和第一连接支架,所述移动底座设置在放置架上,所述移动底座上设有齿槽,所述移动架设置在移动底座内,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移动架内,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贯移动架的一侧且延伸出,所述第一连接杆延伸出的一端与第一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齿槽啮合,所述第一连接支架设置在移动架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支架与运输驱动部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运输驱动部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电机、第一主齿轮、第一辅齿轮、第一链条、第一放置架、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所述第一连接板呈竖直状与第一连接支架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主齿轮连接,所述第一主齿轮设置在第一放置架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放置架设置在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一放置架位于第一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一辅齿轮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辅齿轮对称设置在第一主齿轮的两侧,所述第一链条套设在第一主齿轮以及两个第一辅齿轮上,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均设置在第一放置架内,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分别与两个辅齿轮连接,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上均设有第一移动端,所述第一丝杆上设有的第一移动端与扭簧上料机构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上设有的第一移动端与移料机构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上设有螺纹相反。进一步的,所述扭簧上料机构包括扭簧放置箱、第二连接板、第一电动推杆、推料板、扭簧下料支架和梯形出料架,所述扭簧放置箱与第一丝杆上设有的第一移动端连接,所述扭簧放置箱底部上设有扭簧出料孔,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在扭簧放置箱的上方,所述第一电动推杆设置在第二连接板的下方,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推料板连接,所述推料板设置在扭簧放置箱内,所述扭簧下料支架设置在扭簧放置箱内,所述扭簧下料支架位于扭簧出料孔的上方,所述梯形出料架设置在扭簧放置箱的下方,所述梯形出料架位于扭簧出料孔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上料机构包括运输部件和双工位上料部件,所述运输部件和双工位上料部件均设置在放置架上,所述运输部件位于双工位上料部件的一侧,所述双工位上料部件位于工作台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运输部件包括第一传送台和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传送台设置在放置架上方,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在第一传送台上。进一步的,所述双工位上料部件包括第一上料工位和第二上料工位,所述第一上料工位设置在工作台的一侧,所述第二上料工位设置在第一上料工位内,第一上料工位的工作端与第二上料工位的工作端水平对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料工位包括第一承载板、第一底座、第四电机、第二主齿轮、第二辅齿轮、第二链条、第一固定板、第三丝杆、第四丝杆、第一载料板和第一载料架,所述第一承载板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承载板间隔设置在放置架上,所述第一底座设置在两个第一承载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板设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一固定板均设置在两个第一承载板的上方,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对称设置在第一承载板上方的两端,所述第四电机设置在第一底座上,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主齿轮连接,所述第二主齿轮设置在第一固定板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辅齿轮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辅齿轮对称设置在第二主齿轮的两侧,所述第二链条套设在第二主齿轮和两个第二辅齿轮上,所述第三丝杆和第四丝杆分别与两个第二辅齿轮连接,所述第三丝杆和第四丝杆分别位于第一承载板的上,所述第三丝杆和第四丝杆上均设有第二移动端,所述第一载料板设置在第三丝杆和第四丝杆上设有的第二移动端上,所述第一载料架设置在第一载料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上料工位包括第二承载板、第二底座、第五电机、第三主齿轮、第三辅齿轮、第三链条、第二固定板、第五丝杆、第六丝杆、第二载料板、第二载料板、第二连接支架、滚轮、第三连接杆和固定销轴,所述第二承载板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承载板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承载板之间,两个所述第二承载板上均设有梯形滑槽,所述第二底座设置在两个第二承载板的一侧,所述第五电机设置在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固定板设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二固定板均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上方,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对称设置在第二承载板上方的两端,所述第三辅齿轮设有两个,所述第三主齿轮和两个第三辅齿轮均设置在位于第五电机一侧的第二固定板上,两个所述第三辅齿轮对称设置在第三主齿轮的两侧,所述第三链条套设在第三主齿轮和两个第三辅齿轮上,所述第五丝杆和第六丝杆分别与第三辅齿轮连接,所述第五丝杆和第六丝杆上均设有第三移动端,所述第五丝杆和第六丝杆分别位于第二承载板的上方,所述第二载料架设置在第二载料板上,所述第二载料板与第一载料板水平对应,所述第二连接支架设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支架上均开设有一字型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支架的顶端对称设置在第二载料板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支架的顶端均与第二载料板连接,所述滚轮设有四个,四个所述滚轮两两对称分别设置在第二承载板上设有的梯形滑槽内,且所述滚轮分别位于第二连接支架的一侧,每两个所述滚轮均通过第三连接杆与一个第二连接支架活动连接,所述固定销轴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销轴分别位于第二连接支架上设有一字型孔内,且两个所述固定销轴分别连接在第五丝杆和第六丝杆上设有的第三移动端上。与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扭簧内置式导纱板自动生产线的扭簧与固定支架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移动部件(21)、运输驱动部件(22)、扭簧上料机构(3)和固定支架上料机构(5),所述所述运输驱动部件(22)设置在运输移动部件(21)上,所述扭簧上料机构(3)设置在运输驱动部件(22)上,所述扭簧上料机构(3)的工作端与固定支架上料机构(5)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扭簧内置式导纱板自动生产线的扭簧与固定支架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移动部件(21)、运输驱动部件(22)、扭簧上料机构(3)和固定支架上料机构(5),所述所述运输驱动部件(22)设置在运输移动部件(21)上,所述扭簧上料机构(3)设置在运输驱动部件(22)上,所述扭簧上料机构(3)的工作端与固定支架上料机构(5)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簧内置式导纱板自动生产线的扭簧与固定支架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移动部件(21)包括移动底座(211)、移动架(212)、第一电机(213)、第一连接杆(214)、第一齿轮(215)和第一连接支架(216),所述移动(211)底座设置在放置架(1)上,所述移动底座(211)上设有齿槽(217),所述移动架(212)设置在移动底座(211)内,所述第一电机(213)设置在移动架(212)内,所述第一电机(213)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接杆(21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14)的另一端贯移动架(212)的一侧且延伸出,所述第一连接杆(214)延伸出的一端与第一齿轮(215)连接,所述第一齿轮(215)与齿槽(217)啮合,所述第一连接支架(216)设置在移动架(212)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支架(216)与运输驱动部件(2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簧内置式导纱板自动生产线的扭簧与固定支架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驱动部件(22)包括第一连接板(221)、第二电机(222)、第一主齿轮(223)、第一辅齿轮(224)、第一链条(225)、第一放置架(226)、第一丝杆(227)和第二丝杆(228),所述第一连接板(221)呈竖直状与第一连接支架(216)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22)设置在第一连接板(221)上,所述第二电机(222)的输出端与第一主齿轮(223)连接,所述第一主齿轮(223)设置在第一放置架(226)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放置架(226)设置在第一连接板(221)上,所述第一放置架(226)位于第一电机(213)的一侧,所述第一辅齿轮(224)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辅齿轮(224)对称设置在第一主齿轮(223)的两侧,所述第一链条(225)套设在第一主齿轮(223)以及两个第一辅齿轮(224)上,所述第一丝杆(227)和第二丝杆(228)均设置在第一放置架(226)内,所述第一丝杆(227)和第二丝杆(228)分别与两个辅齿轮连接,所述第一丝杆(227)和第二丝杆(228)上均设有第一移动端(229),所述第一丝杆(227)上设有的第一移动端(229)与扭簧上料机构(3)连接,所述第二丝杆(228)上设有的第一移动端(229)与移料机构(4)连接,所述第一丝杆(227)与第二丝杆(228)上设有螺纹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簧内置式导纱板自动生产线的扭簧与固定支架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上料机构(3)包括扭簧放置箱(31)、第二连接板(32)、第一电动推杆(33)、推料板(34)、扭簧下料支架(35)和梯形出料架(36),所述扭簧放置箱(31)与第一丝杆(227)上设有的第一移动端(229)连接,所述扭簧放置箱(31)底部上设有扭簧(906)出料孔,所述第二连接板(32)设置在扭簧放置箱(31)的上方,所述第一电动推杆(33)设置在第二连接板(32)的下方,所述第一电动推杆(33)的输出端与推料板(34)连接,所述推料板(34)设置在扭簧放置箱(31)内,所述扭簧下料支架(35)设置在扭簧放置箱(31)内,所述扭簧下料支架(35)位于扭簧(906)出料孔的上方,所述梯形出料架(36)设置在扭簧放置箱(31)的下方,所述梯形出料架(36)位于扭簧(906)出料孔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簧内置式导纱板自动生产线的扭簧与固定支架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料机构(5)包括运输部件(51)和双工位上料部件(52),所述运输部件(51)和双工位上料部件(52)均设置在放置架(1)上,所述运输部件(51)位于双工位上料部件(52)的一侧,所述双工位上料部件(52)位于工作台(11)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扭簧内置式导纱板自动生产线的扭簧与固定支架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部件(51)包括第一传送台(511)和第一限位板(512),所述第一传送台(511)设置在放置架(1)上方,所述第一限位板(512)设置在第一传送台(511)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扭簧内置式导纱板自动生产线的扭簧与固定支架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工位上料部件(52)包括第一上料工位(521)和第二上料工位(523),所述第一上料工位(521)设置在工作台(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贤雷
申请(专利权)人:宋贤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