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用撑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915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用撑开器,包括下撑架、上撑架、转动轴、限位板和撑开板,所述下撑架的左端固定连接有U形架,所述下撑架的表面设有滑动连接的限位板,所述下撑架的表面设有上撑架,所述上撑架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内嵌于U形架内且与U形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与U形架的连接处设有扭转弹簧,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楔形槽,所述楔形槽与限位板的端部扣合连接,所述下撑架和上撑架的右端分别设有活动连接有撑开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用下撑架、上撑架、转动轴和限位板,方便患者自己使用撑开器,且撑开的宽度患者自己调节,提高使用的方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用撑开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用撑开器。
技术介绍
口腔颌面外科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主要研究和防治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涎腺以及颈部某些相关疾病。目前,市场中现有的撑开器在使用时,需要医生手动对撑开器进行撑开和固定,不方便医生进行操作,且患者使用体验较差,同时撑开器的体积较大,给医生治疗时造成不便。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用撑开器,通过使用下撑架、上撑架、转动轴和限位板,方便患者自己使用撑开器,且撑开的宽度患者自己调节,提高使用的方便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用撑开器,包括下撑架、上撑架、转动轴、限位板和撑开板,所述下撑架的左端固定连接有U形架,所述下撑架的表面设有滑动连接的限位板,所述下撑架的表面设有上撑架,所述上撑架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内嵌于U形架内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用撑开器,包括下撑架(1)、上撑架(2)、转动轴(3)、限位板(4)和撑开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撑架(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U形架(6),所述下撑架(1)的表面设有滑动连接的限位板(4),所述下撑架(1)的表面设有上撑架(2),所述上撑架(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3),所述转动轴(3)内嵌于U形架(6)内且与U形架(6)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3)与U形架(6)的连接处设有扭转弹簧(7),所述转动轴(3)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楔形槽(8),所述楔形槽(8)与限位板(4)的端部扣合连接,所述下撑架(1)和上撑架(2)的右端分别设有活动连接有撑开板(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用撑开器,包括下撑架(1)、上撑架(2)、转动轴(3)、限位板(4)和撑开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撑架(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U形架(6),所述下撑架(1)的表面设有滑动连接的限位板(4),所述下撑架(1)的表面设有上撑架(2),所述上撑架(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3),所述转动轴(3)内嵌于U形架(6)内且与U形架(6)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3)与U形架(6)的连接处设有扭转弹簧(7),所述转动轴(3)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楔形槽(8),所述楔形槽(8)与限位板(4)的端部扣合连接,所述下撑架(1)和上撑架(2)的右端分别设有活动连接有撑开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用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撑架(1)的表面开设有沉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猛刘宗响王鹏来胡光宇冯岩孙艳艳李茜陈晴晴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市口腔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