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艳慧专利>正文

一种产科用辅助催生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914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产科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产科用辅助催生设备,包括充气囊、导气管、外管、扩撑内囊、扩撑外囊和储气腔,导气管为圆柱形,外管密封套装在导气管的外侧,外管的前端与扩撑内囊连接,外管的后端与导气管的外侧保持密封,扩撑内囊为椭圆形,其内部形成有椭圆形的储气腔,扩撑外囊也为椭圆形,扩撑外囊密封套装在扩撑内囊的前部外侧,扩撑外囊与扩撑内囊之间通过若干个扩撑囊通道连通,导气管的前端与储气腔连通,导气管的后端与充气囊可拆卸连通,导气管的后部外侧安装有微型压力表和放气阀,微型压力表、放气阀均通过通气管与导气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产妇分娩中能够持续缓冲开启骨缝,缩短产程,辅助产妇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科用辅助催生设备
本技术涉及产科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产科用辅助催生设备。
技术介绍
产妇的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婴儿的顺利出生,需要产妇的子宫口首先展平,展平之后,再张开,一直到张开10厘米左右。产妇的宫口张开过程比较缓慢,通常怀孕第9个月后的第2个星期宫颈才逐渐展平,也是宫颈成熟的过程。产妇生产中开骨缝的前期比较缓慢,从临产到宫口开3厘米左右平均需要8小时,从宫口开3厘米到开10厘米平均需要4小时,因此需要仍受长时间的疼痛,容易导致生产时间过长、难产、会阴撕裂等病害,严重者甚至危及胎儿生命安全,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而现有技术中的辅助开启骨缝工具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科用辅助催生设备,在产妇分娩中能够持续缓冲开启骨缝,扩撑阴道,缩短产程,降低产妇分娩开骨缝的时间,辅助产妇生产。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产科用辅助催生设备,包括充气囊、导气管、外管、扩撑内囊、扩撑外囊和储气腔,所述导气管为圆柱形,外管密封套装在导气管的外侧,外管的前端与扩撑内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产科用辅助催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囊(1)、导气管(2)、外管(3)、扩撑内囊(4)、扩撑外囊(6)和储气腔(7),所述导气管(2)为圆柱形,外管(3)密封套装在导气管(2)的外侧,外管(3)的前端与扩撑内囊(4)连接,外管(3)的后端与导气管(2)的外侧保持密封,扩撑内囊(4)为椭圆形,其内部形成有椭圆形的储气腔(7),所述扩撑外囊(6)也为椭圆形,扩撑外囊(6)密封套装在扩撑内囊(4)的前部外侧,所述扩撑外囊(6)与扩撑内囊(4)之间通过若干个扩撑囊通道(5)连通,所述导气管(2)的前端与储气腔(7)连通,导气管(2)的后端与充气囊(1)可拆卸连通,所述导气管(2)的后部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科用辅助催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囊(1)、导气管(2)、外管(3)、扩撑内囊(4)、扩撑外囊(6)和储气腔(7),所述导气管(2)为圆柱形,外管(3)密封套装在导气管(2)的外侧,外管(3)的前端与扩撑内囊(4)连接,外管(3)的后端与导气管(2)的外侧保持密封,扩撑内囊(4)为椭圆形,其内部形成有椭圆形的储气腔(7),所述扩撑外囊(6)也为椭圆形,扩撑外囊(6)密封套装在扩撑内囊(4)的前部外侧,所述扩撑外囊(6)与扩撑内囊(4)之间通过若干个扩撑囊通道(5)连通,所述导气管(2)的前端与储气腔(7)连通,导气管(2)的后端与充气囊(1)可拆卸连通,所述导气管(2)的后部外侧安装有微型压力表(11)和放气阀(12),微型压力表(11)、放气阀(12)均通过通气管(13)与导气管(2)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艳慧
申请(专利权)人:赵艳慧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