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后水流的释压装置及花洒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8786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泵后水流的释压装置及花洒,其中释压装置包括包括过水本体,所述过水本体内设置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包括位于过水本体进水端的第一部,所述第一部的口径沿过水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过水本体还包括一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上设置有朝向过水通道的凹槽,从过水通道流出的水能射向凹槽,位于挡水板与过水通道出水端间的过水本体上设置有出水口;花洒包括上述的释压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微气泡浓度,增加用户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后水流的释压装置及花洒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泵后水流的释压装置及花洒,适用于出水装置上,属于一种过水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种产品的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卫浴产品,人们现在对卫浴产品不单单就要求只能出水即可,而是需要具有各种的体验,如果需要由按摩水、微气泡水流等,以花洒作为卫浴产品为例,花洒在出水如果没有加压泵进行加压处理,这样出水的微气泡浓度较低,给客户的体验效果差,但是如果压力过大又容易给花洒带来损伤,直接影响到花洒的使用寿命,所以需要一个释压装置来克服这个问题,同时因为各个卫浴产品的尺寸等不一样,这个释压装置也同样需要适应不同的产品,需要具有很好的通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后水流的释压装置及花洒。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泵后水流的释压装置,包括过水本体,所述过水本体内设置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包括位于过水本体进水端的第一部,所述第一部的口径沿过水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过水本体还包括一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上设置有朝向过水通道的凹槽,从过水通道流出的水能射向凹槽,位于挡水板与过水通道出水端间的过水本体上设置有出水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碗状凹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过水通道还包括第二部,所述第二部位于过水通道的出水端,所述第二部的口径各处相同,所述第一部出水端的孔径与第二段的口径相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还包括一能更换的内本体,所述内本体的外周能与第二部紧贴配合,所述内本体上设置有能与过水通道配合连接的流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流道包括进水段和出水段,所述进水段的口径沿过水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出水段的口径各处相同,所述进水段出水端的口径与出水段的口径相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流道进水段的口径不大于第二部的口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的出水端设置有向内凸起的环形凸台,所述内本体出水端的外周设置有能与环形凸台相配合的环形凹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挡水板与过水通道出水端的外周间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柱,相邻两连接柱间形成出水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过水本体的外周包括沿过水方向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二段的外径沿过水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段的外径大于第二段的最大外径,所述第三段的外径不大于第二段的最小外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花洒,包括上述的释压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泵后水流的释压装置及花洒,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以有效的提高微气泡浓度,提高用户的体验感;2、采用统配的形势,可以有利装配效率;3、通过更换不同的内本体,这样可以适应不同出水面积;4、通用性强,可以适应不同造型手柄的花洒。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释压装置实施例一的示意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释压装置实施例一的示意图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释压装置实施例二的示意图一。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释压装置实施例二的示意图二。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释压装置实施例二的示意图三。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花洒的示意图。图7是图6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参考说明书附图,一种泵后水流的释压装置100,包括过水本体110,所述过水本体内设置有过水通道111,所述过水通道包括位于过水本体进水端的第一部112,所述第一部的口径沿过水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过水本体还包括一挡水板120,所述挡水板上设置有朝向过水通道的凹槽121,凹槽与过水通道的出水端间是具有距离的,也就是凹槽与第二部的出水端形成一端距离,从过水通道流出的水能射向凹槽,位于挡水板与过水通道出水端间的过水本体上设置有出水口130,本专利技术中,水通过过水通道第一段进行水流的聚焦,然后直射到凹槽内,然后再从出水口进行出水。参考说明书附图,所述凹槽为碗状凹槽,该凹槽的表面面可以看出一个球面,也就是说该凹槽也可以为一个球面凹槽,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该凹槽的深度小于球面的半径,更具体的说:该凹槽的深度为球面半径的1/3-1/2。这样水流从过水本体的轴向进水,然后直射到凹槽时改变方向,再从过水本体的径向出水。进一步的,所述过水通道还包括第二部113,所述第二部位于过水通道的出水端,所述第二部的口径各处相同,所述第一部出水端的孔径与第二段的口径相同,从第一部聚焦的水流流到第二部,在从第二部的出水端直射到凹槽上。为了适应不同出水面积的花洒来保证微气泡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包括一能更换的内本体140,所述内本体的外周能与第二部紧贴配合,参考说明书浮筒,在一较佳的使用中:该内本体位于第二段内周,所述内本体上设置有能与过水通道配合连接的流道141。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在内本体进水端的外周设置有一凸环145,该凸环与第二部的内周壁紧密配合。为了更好的进行过水通道与流到的过渡,所述流道包括进水段142和出水段143,本专利技术中主要是通过更换出水段不同口径尺寸来配合不同花洒产品,所述进水段的口径沿过水方向逐渐减小,也就说,水进过流道的时候也是先对水流进行聚焦,所述出水段的口径各处相同,所述进水段出水端的口径与出水段的口径相同,较佳的说,该内本体的流道为一缩小版的过水通道,并且该流道能与过水通道配合衔接。为了保持水流的顺畅,所述流道进水段的口径不大于第二部的口径,也就是说:流道进水端最大的口径等于或者小于第二部的口径。为了使内本体能稳定的装配到过水本体内,所述第二部的出水端设置有向内凸起的环形凸台1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后水流的释压装置,包括过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本体内设置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包括位于过水本体进水端的第一部,所述第一部的口径沿过水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过水本体还包括一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上设置有朝向过水通道的凹槽,从过水通道流出的水能射向凹槽,位于挡水板与过水通道出水端间的过水本体上设置有出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后水流的释压装置,包括过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本体内设置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包括位于过水本体进水端的第一部,所述第一部的口径沿过水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过水本体还包括一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上设置有朝向过水通道的凹槽,从过水通道流出的水能射向凹槽,位于挡水板与过水通道出水端间的过水本体上设置有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后水流的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碗状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一种泵后水流的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通道还包括第二部,所述第二部位于过水通道的出水端,所述第二部的口径各处相同,所述第一部出水端的孔径与第二段的口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泵后水流的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能更换的内本体,所述内本体的外周能与第二部紧贴配合,所述内本体上设置有能与过水通道配合连接的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泵后水流的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包括进水段和出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海涛徐俊斌李真沈剑雄陈希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英仕卫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