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72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包括表壳,所述表壳的两端均连接有表带,所述表带的一端两侧分别连接有生耳柱,相应的所述表壳上设置有插孔,所述生耳柱对位插入所述插孔内,所述表壳上沿所述插孔相垂直的方向设置有销钉孔,所述销钉孔与所述插孔相贯通,所述销钉孔内插设有销钉,所述生耳柱上设置有与所述销钉相对应的限位凹面,所述生耳柱通过所述限位凹面与所述销钉卡接。本产品的生耳柱与表带连接,表壳和生耳柱通过销钉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手表的
,尤其是一种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手表是一种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计时工具,手表由表壳和表壳两侧的表带组成。目前,表壳上与表带连接的地方一体成型设置有生耳柱,表壳通过将金属棒架设于两生耳柱之间与表带连接起来,表壳两侧一体成型的生耳柱虽然方便了表带的安装,但是在表壳的生产过程中,表壳外侧的伸出的生耳柱的存在,使得表壳在切割成型的加工过程中造成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包括表壳,所述表壳的两端均连接有表带,所述表带的一端两侧分别连接有生耳柱,相应的所述表壳上设置有插孔,所述生耳柱对位插入所述插孔内,所述表壳上沿所述插孔相垂直的方向设置有销钉孔,所述销钉孔与所述插孔相贯通,所述销钉孔内插设有销钉,所述生耳柱上设置有与所述销钉相对应的限位凹面,所述生耳柱通过所述限位凹面与所述销钉卡接。进一步地,所述生耳柱与所述表带通过销柱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插孔为盲孔。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产品的生耳柱与表带连接,表壳和生耳柱通过销钉连接,本产品设计了一种新的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表壳外侧因没有生耳柱的存在而变得平整,方便加工过程中的切割,使得表壳生产过程中的加工变得简单,安装时,首先将与表带连接的生耳柱对准表壳上的插孔插入,然后将销钉插入销钉孔内,此时,生耳柱通过限位凹面被销钉卡住,这样,表壳和表带就连接起来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生耳柱、销钉与表壳的结构示意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表壳1;表带2;生耳柱3;插孔4;销钉孔5;限位凹面6;销钉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4所示,一种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包括表壳1,所述表壳1的两端均连接有表带2,所述表带2的一端两侧分别连接有生耳柱3,相应的所述表壳1上设置有插孔4,所述生耳柱3对位插入所述插孔4内,所述表壳1上沿所述插孔4相垂直的方向设置有销钉孔5,所述销钉孔5与所述插孔4相贯通,所述销钉孔5内插设有销钉7,所述生耳柱3上设置有与所述销钉7相对应的限位凹面6,所述生耳柱3通过所述限位凹面6与所述销钉7卡接。所述生耳柱3与所述表带2通过销柱连接。所述插孔4为盲孔。盲孔的设置使得表壳1内侧不会与外侧贯通,起到防水的作用。安装时,首先将与表带2连接的生耳柱3对准表壳1上的插孔4插入,然后将销钉7插入销钉孔5内,此时,生耳柱3通过限位凹面6被销钉7卡住,此时,生耳柱3与销钉7部分相交,这样,表壳2和表带1就连接起来了。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壳及表壳两端的表带,所述表带的一端两侧分别连接有生耳柱,相应的所述表壳上设置有插孔,所述生耳柱对位插入所述插孔内,所述表壳上沿所述插孔相垂直的方向设置有销钉孔,所述销钉孔与所述插孔相贯通,所述销钉孔内插设有销钉,所述生耳柱上设置有与所述销钉相对应的限位凹面,所述生耳柱通过所述限位凹面与所述销钉卡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壳及表壳两端的表带,所述表带的一端两侧分别连接有生耳柱,相应的所述表壳上设置有插孔,所述生耳柱对位插入所述插孔内,所述表壳上沿所述插孔相垂直的方向设置有销钉孔,所述销钉孔与所述插孔相贯通,所述销钉孔内插设有销钉,所述生耳柱上设置有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松青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兴为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