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口罩内置挥发油装置,包括口罩本体和粘接在其内侧的挥发油垫片,挥发油垫片由内往外设有粘接层、滤棉扩散层、隔离薄膜层和密封外层,滤棉扩散层的一侧固定有粘接层,另一侧设有隔离薄膜层,隔离薄膜层和密封外层之间设有填充中药挥发油用的存储袋,密封外层位于靠近隔离薄膜层的一侧均布有刺杆,挥发油垫片通过将密封外层向内弯曲折叠,能够使得刺杆刺破隔离薄膜,进而使得隔离薄膜上形成挥发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一方面挥发油垫片设计简单,工艺制造难度较低,利于降低使用成本,同时佩戴时的舒适度较高;另一方面其与口罩分体相互独立,能够作为独立部件来适用普通的口罩,实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口罩内置挥发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口罩
,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口罩内置挥发油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人们使用的口罩大多是由几层消毒布缝制成的,它仅起到一般效用的过滤空气的作用,自身不具备保健治疗功能。公开号为CN104256954A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的保健口罩装置,该装置包括:多功能容器、功能材料、负离子球,将根据不同预防治愈目的配制的药液通过浸泡或注入等方法嫁接于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或透气薄膜制成的袋体中,并将其放入多功能容器中,药液通过挥发和人体的鼻吸,进入人体的器官,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将具有压电性、热电性的一些天然石材制成的负离子球镶嵌在多功能容器的负离子球网孔板上或安放在多功能容器的负离子球网孔状容器中,通过呼吸产生的风压变化和温度变化产生大量的负离子,以达到强生健体的目的。但是这种医用口罩内置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其功能部件结构复杂,工艺制造难度大,使用成本高,同时影响口罩佩戴时的舒适度;二是其功能部件与口罩本体为一体结构,不能作为独立部件来适用普通的口罩,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医用口罩内置挥发油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出一种医用口罩内置挥发油装置,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的内侧粘接有能够拆卸的挥发油垫片,所述挥发油垫片由内往外设有粘接层、滤棉扩散层、隔离薄膜层和密封外层,所述滤棉扩散层的一侧固定有粘接层,另一侧设有隔离薄膜层,所述隔离薄膜层和密封外层之间设有填充中药挥发油用的存储袋,所述密封外层位于靠近隔离薄膜层的一侧均布有刺杆,所述挥发油垫片通过将密封外层向内弯曲折叠,能够使得刺杆刺破隔离薄膜,进而使得隔离薄膜上形成利于存储袋内的中药挥发油持续转移至滤棉扩散层中的挥发孔。进一步地,上述医用口罩内置挥发油装置中,所述挥发油垫片的角端为避免对使用者皮肤造成划伤或磨损的圆角。进一步地,上述医用口罩内置挥发油装置中,所述粘接层和滤棉扩散层的面积相等,所述隔离薄膜层和密封外层的面积相等,所述滤棉扩散层的面积大于密封外层的面积。进一步地,上述医用口罩内置挥发油装置中,所述滤棉扩散层相对于密封外层露出的外侧部分覆盖有透气层。进一步地,上述医用口罩内置挥发油装置中,所述透气层由无纺布面料制成。进一步地,上述医用口罩内置挥发油装置中,所述粘接层为双面胶或魔术贴。进一步地,上述医用口罩内置挥发油装置中,所述隔离薄膜由聚合材料制成。进一步地,上述医用口罩内置挥发油装置中,所述密封外层与刺杆为由硅胶材料制成的一体结构,所述刺杆的尖头经过硬化处理。进一步地,上述医用口罩内置挥发油装置中,中药挥发油主要来源于芳香类中药。我国应用中草药的历史悠久,药用资源丰富,有数千年的临床应用经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中草药在抗菌、抗病毒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中药挥发油即为其中一类活性成分,由多种成分组成,除含有脂肪族和芳香族的烃及含氧化物外,大多含萜类,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除了使用抗菌抗病毒成分的中药挥发油以外,该装置还可内置其他不同治疗作用如抗过敏、宣肺通鼻窍、提神醒脑等作用的挥发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一方面挥发油垫片设计简单,工艺制造难度较低,利于降低使用成本,同时佩戴时的舒适度较高;另一方面其与口罩分体相互独立,能够作为独立部件来适用普通的口罩,实用性较高。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挥发油垫片的组成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口罩本体,2-挥发油垫片,201-粘接层,202-滤棉扩散层,203-隔离薄膜层,204-存储袋,205-密封外层,206-刺杆,207-透气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口罩内置挥发油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口罩本体1,口罩本体1的内侧粘接有能够拆卸的挥发油垫片2。本实施例中,挥发油垫片2由内往外设有粘接层201、滤棉扩散层202、隔离薄膜层203和密封外层205,滤棉扩散层202的一侧固定有粘接层201,另一侧设有相抵的隔离薄膜层203,隔离薄膜层203和密封外层205之间设有填充中药挥发油用的存储袋204,密封外层205位于靠近隔离薄膜层203的一侧均布有4-5根刺杆206,刺杆206高度4-5mm。挥发油垫片2通过将密封外层204向内弯曲折叠,能够使得刺杆206刺破隔离薄膜203,刺杆刺破后尖端露出滤棉层后可直接拔除,以提高佩戴使用的舒适性;刺杆刺破隔离膜后进而使得隔离薄膜203上形成利于存储袋204内的中药挥发油持续转移至滤棉扩散层202中的挥发孔。本实施例中,挥发油垫片2的角端为避免对使用者皮肤造成划伤或磨损的圆角。粘接层201和滤棉扩散层202的面积相等,隔离薄膜层203和密封外层205的面积相等,滤棉扩散层202的面积大于密封外层205的面积。滤棉扩散层202相对于密封外层205露出的外侧部分覆盖有透气层207,透气层207由无纺布面料制成。粘接层201为双面胶或魔术贴。隔离薄膜203由聚合材料制成。密封外层205与刺杆206为由硅胶材料制成的一体结构,刺杆206的尖头经过硬化处理,刺杆尾端与密封外层205通过粘接方式连接,以方便刺杆的拔除。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使用时,先将挥发油垫片2多次弯曲折叠,使得刺杆206刺破隔离薄膜203,中药挥发油持续转移至滤棉扩散层202中,再将挥发油垫片2粘接在口罩本体1的内侧,佩戴使用。使用过程中,滤棉扩散层202使中药挥发油在口罩内扩散,通过鼻腔吸入,发挥预防治疗作用。挥发油垫片2在存储转运时通过包装盒包装存放,以避免挥发油垫片受到外力挤压造成意外破损,减少存储转运的损耗。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口罩内置挥发油装置,包括口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的内侧粘接有能够拆卸的挥发油垫片,所述挥发油垫片由内往外设有粘接层、滤棉扩散层、隔离薄膜层和密封外层,所述滤棉扩散层的一侧固定有粘接层,另一侧设有隔离薄膜层,所述隔离薄膜层和密封外层之间设有填充中药挥发油用的存储袋,所述密封外层位于靠近隔离薄膜层的一侧均布有刺杆,所述挥发油垫片通过将密封外层向内弯曲折叠,能够使得刺杆刺破隔离薄膜,进而使得隔离薄膜上形成利于存储袋内的中药挥发油持续转移至滤棉扩散层中的挥发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口罩内置挥发油装置,包括口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的内侧粘接有能够拆卸的挥发油垫片,所述挥发油垫片由内往外设有粘接层、滤棉扩散层、隔离薄膜层和密封外层,所述滤棉扩散层的一侧固定有粘接层,另一侧设有隔离薄膜层,所述隔离薄膜层和密封外层之间设有填充中药挥发油用的存储袋,所述密封外层位于靠近隔离薄膜层的一侧均布有刺杆,所述挥发油垫片通过将密封外层向内弯曲折叠,能够使得刺杆刺破隔离薄膜,进而使得隔离薄膜上形成利于存储袋内的中药挥发油持续转移至滤棉扩散层中的挥发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口罩内置挥发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油垫片的角端为避免对使用者皮肤造成划伤或磨损的圆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口罩内置挥发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和滤棉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婕,唐玉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