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防止压力性损伤的口罩,涉及口罩技术领域,包括罩体,口罩呈不规则半球体,罩体两侧设有相互对称的耳带,且耳带贯穿于罩体两侧表面,罩体上方固定连接有可弯折的金属鼻夹,且金属鼻夹与人体鼻梁位置相贴合,并将力量分配给罩体中的聚醚型聚氨酯层,而聚醚型聚氨酯层扩大受压面积,避免压力直接作用于佩戴者面部,同时也减少面部皮肤与口罩摩擦,有效预防面部机械性压疮,通过口罩边侧一圈的3M人工皮可以对压疮进行修复作用,由于口罩内层设有水胶体敷料层,可以对佩戴者进行一定的伤口预防,有效的提升了佩戴者的舒适性,且有效的防止佩戴者面部造成压力性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压力性损伤的口罩
本技术涉及口罩领域,尤其涉及防止压力性损伤的口罩。
技术介绍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纱布或纸等制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由于口罩与佩戴者颜面部皮肤紧密接触,容易导致面部皮肤压红、破损等,出现机械性压疮,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提高舒适性,防止压力性损伤的口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防止压力性损伤的口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所述口罩呈不规则半球体,所述罩体两侧设有相互对称的耳带,且耳带贯穿于罩体两侧表面,所述罩体上方固定连接有可弯折的金属鼻夹,且金属鼻夹与人体鼻梁位置相贴合。优选的,所述罩体从外侧向内侧依次设有外表层、聚醚型聚氨酯层、内表层,且外表层、聚醚型聚氨酯层、内表层相互紧贴,且外表层与内表层均为无纺布组成。优选的,所述内表层贴近面部与鼻部处设有水胶体敷料层,且水胶体敷料层与内表层相抵。优选的,所述水胶体敷料层另一侧设有离型纸,且离型纸与水胶体敷料层另一侧相贴。优选的,所述罩体四侧设有压痕,且罩体内侧结构与耳带通过压痕固定结合。优选的,所述罩体内侧边缘一圈设有3M人工皮,且3M人工皮与罩体内侧边缘一圈粘连。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采用水胶体敷料,实现对佩戴者面部防止造成压力性损伤,通过口罩上的金属鼻夹,能够根据鼻梁形状调整弯曲角度,承担一部分口罩的力量,并将力量分配给罩体中的聚醚型聚氨酯层,而聚醚型聚氨酯层扩大受压面积,避免压力直接作用于佩戴者面部,同时也减少面部皮肤与口罩摩擦,有效预防面部机械性压疮,通过口罩边侧一圈的3M人工皮可以对压疮进行修复作用,由于口罩内层设有水胶体敷料层,可以对佩戴者进行一定的伤口预防,有效的提升了佩戴者的舒适性,且有效的防止佩戴者面部造成压力性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防止压力性损伤的口罩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防止压力性损伤的口罩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图1中A防止压力性损伤的口罩的剖视图。图例说明:1、罩体;2、耳带;3、3M人工皮;4、金属鼻夹;5、压痕;6、外表层;7、聚醚型聚氨酯层;8、内表层;9、水胶体敷料层;10、离型纸。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3,防止压力性损伤的口罩,包括罩体1,口罩呈不规则半球体,罩体1两侧设有相互对称的耳带2,且耳带2贯穿于罩体1两侧表面,罩体1上方固定连接有可弯折的金属鼻夹4,且金属鼻夹4与人体鼻梁位置相贴合,罩体1从外侧向内侧依次设有外表层6、聚醚型聚氨酯层7、内表层8,且外表层6、聚醚型聚氨酯层7、内表层8相互紧贴,且外表层6与内表层8均为无纺布组成,通过口罩上的金属鼻夹4,能够根据鼻梁形状调整弯曲角度,承担一部分口罩的力量,并将力量分配给罩体1中的聚醚型聚氨酯层7,而聚醚型聚氨酯层7扩大受压面积,避免压力直接作用于佩戴者面部,同时也减少面部皮肤与口罩摩擦,有效预防面部机械性压疮,内表层8贴近面部与鼻部处设有书水胶体敷料层9,且书水胶体敷料层9与内表层8相抵,罩体1内侧边缘一圈设有3M人工皮3,且3M人工皮3与罩体1内侧边缘一圈粘连,通过口罩边侧一圈的3M人工皮3可以对压疮进行修复作用,由于口罩内层设有书水胶体敷料层9,可以对佩戴者进行一定的伤口预防,有效的提升了佩戴者的舒适性,且有效的防止佩戴者面部造成压力性损伤。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通过口罩上的金属鼻夹4,能够根据鼻梁形状调整弯曲角度,承担一部分口罩的力量,并将力量分配给罩体1中的聚醚型聚氨酯层7,而聚醚型聚氨酯层7扩大受压面积,避免压力直接作用于佩戴者面部,同时也减少面部皮肤与口罩摩擦,有效预防面部机械性压疮,由于在口罩内层设有书水胶体敷料层9,可以对佩戴者进行一定的伤口预防。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止压力性损伤的口罩,包括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呈不规则半球体,所述罩体(1)两侧设有相互对称的耳带(2),且耳带(2)贯穿于罩体(1)两侧表面,所述罩体(1)上方固定连接有可弯折的金属鼻夹(4),且金属鼻夹(4)与人体鼻梁位置相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止压力性损伤的口罩,包括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呈不规则半球体,所述罩体(1)两侧设有相互对称的耳带(2),且耳带(2)贯穿于罩体(1)两侧表面,所述罩体(1)上方固定连接有可弯折的金属鼻夹(4),且金属鼻夹(4)与人体鼻梁位置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压力性损伤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从外侧向内侧依次设有外表层(6)、聚醚型聚氨酯层(7)、内表层(8),且外表层(6)、聚醚型聚氨酯层(7)、内表层(8)相互紧贴,且外表层(6)与内表层(8)均为无纺布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压力性损伤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赢创智金科技成果转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