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领针织连衣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674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V领针织连衣裙包括上衣及裙摆,所述上衣与所述裙摆通过裙腰连接于一体,所述上衣包括左前片、右前片及后片,所述左前片与所述后片之间缝合形成左袖口,所述左前片与所述后片之间缝合形成右袖口,所述左前片的上端、右前片的上端和所述后片的上端包围形成V形领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V领针织连衣裙的结构设计合理,整体布局科学,具有修身、美观的效果,上衣与所述裙摆通过裙腰连接于一体,上衣的领口处缝制有领口贴边,左前片和右前片均缝制有门襟,裙摆的下边缘缝制有裙摆贴边,针织连衣裙的整体造型挺括,不易变形,而且能够包裹身材、凸显女性身材的曲线之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V领针织连衣裙
本技术涉及服装
,特别涉及V领针织连衣裙。
技术介绍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必不可缺的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纺织、织造、后整理工业技术的不断升级,人们对穿衣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衣服的质量、款式、舒适度等要求也越来越高。针织连衣裙是秋冬不可或缺的单品,大家对针织连衣裙的要求已从简单的保暖上升到即要时尚还要符合人体工学的高度。目前常用的针织连衣裙的结构设计不够合理,连衣裙的整体布局不够科学,往往较难做到修身、美观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领针织连衣裙,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V领针织连衣裙包括上衣及裙摆,所述上衣与所述裙摆通过裙腰连接于一体,所述上衣包括左前片、右前片及后片,所述左前片与所述后片之间缝合形成左袖口,所述左前片与所述后片之间缝合形成右袖口,所述左前片的上端、右前片的上端和所述后片的上端包围形成V形领口,所述左前片的侧边沿和所述右前片的侧边沿均缝制有门襟,所述左前片的门襟上设置有至少2个纽扣,所述右前片的门襟上设置有与所述纽扣对应的纽扣孔,所述上衣的领口处缝制有领口贴边,所述上衣的左袖口处缝制有左袖,所述上衣的右袖口处缝制有右袖,所述左前片及所述右前片上均缝制有装饰贴边,所述裙摆的下端开口处缝制有裙摆贴边。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左前片、右前片、后片、左袖、右袖及裙摆均为第一纱线编织而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纱线包括螺旋捻合芯体、包覆层及缠绕层,所述螺旋捻合芯体由两根芯纱呈螺旋状交捻而成,所述包覆层由包覆纱在所述螺旋捻合芯体上呈螺旋状缠绕而成,所述缠绕层由两根包缠纱在包覆层上交叉螺旋缠绕而成。更进一步的,所述芯纱为羊毛尼龙混纺纱。更进一步的,所述包覆纱为棉纱。更进一步的,所述包缠纱为羊毛锦纶混纺纱。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裙腰、门襟、领口贴边及装饰贴边均为第二纱线编织而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纱线包括芯线、第一缠绕线及第二缠绕线,所述第一缠绕线和所述第二缠绕线在所述芯线上交叉螺旋缠绕而成。更进一步的,所述芯线为氨纶或尼龙,所述第一缠绕线为金线,所述第二缠绕线为羊毛腈纶混纺纱。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裙摆贴边为第三纱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三纱线为羊毛腈纶混纺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V领针织连衣裙的结构设计合理,整体布局科学,具有修身、美观的效果,上衣与所述裙摆通过裙腰连接于一体,上衣的领口处缝制有领口贴边,左前片和右前片均缝制有门襟,裙摆的下边缘缝制有裙摆贴边,针织连衣裙的整体造型挺括,不易变形,而且能够包裹身材、凸显女性身材的曲线之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附图说明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V领针织连衣裙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V领针织连衣裙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纱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纱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衣,11-左前片,12-右前片,13-后片,14-门襟,15-纽扣,16-领口贴边,17-左袖,18-右袖,19-装饰贴边19,2-裙摆,21-裙摆贴边,3-裙腰,4-第一纱线,41-螺旋捻合芯体,42-包覆层,43-包缠层,5-第二纱线,51-芯线,52-第一缠绕线,53-第二缠绕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V领针织连衣裙包括上衣1及裙摆2,上衣1与裙摆2通过裙腰3连接于一体,上衣1包括左前片11、右前片12及后片13,左前片11与后片13之间缝合形成左袖口,左前片11与后片13之间缝合形成右袖口,左前片11的上端、右前片12的上端和后片13的上端包围形成V形领口,左前片11的侧边沿和右前片12的侧边沿均缝制有门襟14,左前片11的门襟14上设置有至少2个纽扣,右前片12的门襟14上设置有与纽扣15对应的纽扣孔。上衣1的领口处缝制有领口贴边16,上衣1的左袖口处缝制有左袖17,上衣1的右袖口处缝制有右袖18。左前片11及右前片12上均缝制有装饰贴边19。可以理解的是,装饰贴边19上也可以设置纽扣15,纽扣15的形状和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起固定和装饰的效果。裙摆2的下端开口处缝制有裙摆贴边21。具体的,左前片11、右前片12、后片13、左袖17、右袖18及裙摆2均为第一纱线4编织而成,第一纱线4包括螺旋捻合芯体41、包覆层42及缠绕层43,螺旋捻合芯体41由两根芯纱呈螺旋状交捻而成,包覆层42由包覆纱在螺旋捻合芯体上呈螺旋状缠绕而成,缠绕层43由两根包缠纱在包覆层42上交叉螺旋缠绕而成。芯纱为羊毛尼龙混纺纱,包覆纱为棉纱,包缠纱为羊毛锦纶混纺纱;通过提花织法或者飞线织法将由不同粗细的芯纱、包覆纱及包缠纱组成的纱线编织而成的织物具有如梭织面料的手感,而且还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芯纱、包覆纱及包缠纱,使连衣裙更加美观。具体的,裙腰3、门襟14、领口贴边16及装饰贴边19均为第二纱线5编织而成,第二纱线5包括芯线51、第一缠绕线52及第二缠绕线53,第一缠绕线52及第二缠绕线53在芯线51上交叉螺旋缠绕而成,芯线51为氨纶或尼龙,所述芯线51的数量为1~2根,第一缠绕线52为金线,第一缠绕线52的数量为4~8根,第二缠绕线53为羊毛腈纶混纺纱,第二缠绕线的数量为1~2根。裙腰3由第二纱线5以罗纹织法编织而成,使连衣裙收腰效果更加明显,且富有弹性,能够突出人体曲线美,与普通提花织法相比,通过罗纹织法编织而成的裙腰3更厚,更具有保暖性。具体的,裙摆贴边21为第三纱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三纱线为羊毛腈纶混纺纱,裙摆贴边21可以防止裙摆2的下边缘卷边,使连衣裙整体上挺括、美观。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所涉及的羊毛锦纶混纺纱、棉纱、羊毛尼龙混纺纱、金线、羊毛腈纶混纺纱线、尼龙纱线均为现有的纺织材料,例如,尼龙纱线的规格为70D/2,氨纶的型号为2070,羊毛腈纶混纺纱的规格为2/28支50%羊毛50%腈纶、2/28支30%羊毛70%腈纶中的任意一种,本技术所涉及的编织方法(如罗纹织法、提花织法和飞线织法等)均为现有的编织方法,不涉及对编织方法的改进。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之类的方向性指示词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V领针织连衣裙,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衣及裙摆,所述上衣与所述裙摆通过裙腰连接于一体,所述上衣包括左前片、右前片及后片,所述左前片与所述后片之间缝合形成左袖口,所述左前片与所述后片之间缝合形成右袖口,所述左前片的上端、右前片的上端和所述后片的上端包围形成V形领口,所述左前片的侧边沿和所述右前片的侧边沿均缝制有门襟,所述左前片的门襟上设置有至少2个纽扣,所述右前片的门襟上设置有与所述纽扣对应的纽扣孔,所述上衣的领口处缝制有领口贴边,所述上衣的左袖口处缝制有左袖,所述上衣的右袖口处缝制有右袖,所述左前片及所述右前片上均缝制有装饰贴边,所述裙摆的下端开口处缝制有裙摆贴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领针织连衣裙,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衣及裙摆,所述上衣与所述裙摆通过裙腰连接于一体,所述上衣包括左前片、右前片及后片,所述左前片与所述后片之间缝合形成左袖口,所述左前片与所述后片之间缝合形成右袖口,所述左前片的上端、右前片的上端和所述后片的上端包围形成V形领口,所述左前片的侧边沿和所述右前片的侧边沿均缝制有门襟,所述左前片的门襟上设置有至少2个纽扣,所述右前片的门襟上设置有与所述纽扣对应的纽扣孔,所述上衣的领口处缝制有领口贴边,所述上衣的左袖口处缝制有左袖,所述上衣的右袖口处缝制有右袖,所述左前片及所述右前片上均缝制有装饰贴边,所述裙摆的下端开口处缝制有裙摆贴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领针织连衣裙,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片、右前片、后片、左袖、右袖及裙摆均为第一纱线编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V领针织连衣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包括螺旋捻合芯体、包覆层及缠绕层,所述螺旋捻合芯体由两根芯纱呈螺旋状交捻而成,所述包覆层由包覆纱在所述螺旋捻合芯体上呈螺旋状缠绕而成,所述缠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玄高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宣兴服装有限公司广州亿格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