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幅两穿针织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673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后幅两穿针织衫包括针织衫本体、衣领及衣袖,所述针织衫本体由前幅和后幅缝制成一体并形成领口、袖口及衣摆,所述领口为前后对称的结构,所述衣领为圆形立领,所述衣袖的上端通过拉链与所述针织衫本体的袖口连接;所述前幅、后幅、圆形立领、花边和衣袖均为针织空气层面料,所述针织空气层面料由表层面料、空气层及里层面料编织构造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前后对称的领口使针织衫能够前后两穿,人们可以根据昼夜温度装上衣袖和衣领,实用性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三层结构的针织空气层面料不易产生褶皱,具有强吸湿性,而且弹性好,手感蓬松,里层面料中含有竹纤维纱线和导电纤维纱线,具有抗菌除静电、保温隔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后幅两穿针织衫
本技术涉及服装
,特别涉及一种前后幅两穿针织衫。
技术介绍
针织衫是利用率较高的服装,传统的针织衫只能以一种形式穿在身上,无法前后两穿,而且目前设计的针织衫不能满足人们应对昼夜温差大的需求,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后幅两穿针织衫,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前后幅两穿针织衫,包括针织衫本体、衣领及衣袖,所述针织衫本体由前幅和后幅缝制成一体并形成领口、袖口及衣摆,所述领口为前后对称的结构,所述衣领为圆形立领,所述衣袖的上端通过拉链与所述针织衫本体的袖口连接;所述前幅、后幅、圆形立领、花边和衣袖均为针织空气层面料,所述针织空气层面料由表层面料、空气层及里层面料编织构造而成,所述表层面料与所述里层面料之间通过连接纱线织接并在所述表层面料与所述里层面料之间形成空气层,所述里层面料由里层纱线编织而成,所述里层纱线包括芯纱、第一包缠纱、第二包缠纱、第三包缠纱、第四包缠纱,所述第一包缠纱、第二包缠纱、第三包缠纱和第四包缠纱依次并排排列并同向螺旋缠绕于芯纱外,所述芯纱为天然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纺纱线,所述第一包缠纱和第四包缠纱均为腈纶纤维纱线,所述第二包缠纱为竹纤维纱线,所述第三包缠纱为导电纤维纱线。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针织衫本体靠近袖口的一端设置有花边。进一步的,所述花边上设置有纽扣,所述衣袖上设置有与所述纽扣相适配的纽扣孔。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衣袖的下端设置有袖口贴边,所述针织衫本体的衣摆处设置有衣摆贴边。进一步的,所述袖口贴边和所述衣摆贴边均由天然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纺纱线编织而成。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表层面料由天然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纺纱线编织而成。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纱线为弹性涤纶纱线。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包缠纱的直径和第四包缠纱的直径均大于所述第二包缠纱的直径和所述第三包缠纱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前后对称的领口使针织衫能够前后两穿,人们可以根据昼夜温度装上衣袖和衣领,实用性强;本技术采用三层结构的针织空气层面料不易产生褶皱,具有强吸湿性,而且弹性好,手感蓬松,里层面料中含有竹纤维纱线和导电纤维纱线,具有抗菌除静电的效果,可以防止针织衫内部产生静电而影响人们的舒适感,同时具有保温隔热的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附图说明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前后幅两穿针织衫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针织空气层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里层纱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针织衫本体,2-衣领,3-衣袖,4-前幅,5-后幅,6-花边,7-纽扣,8-袖口贴边,9-衣摆贴边,10-表层面料,11-空气层,12-里层面料,13-连接纱线,14-芯纱,15-第一包缠纱,16-第二包缠纱,17-第三包缠纱,18-第四包缠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前后幅5两穿针织衫,包括针织衫本体1、衣领2及衣袖3,针织衫本体1由前幅4和后幅5缝制成一体并形成领口、袖口及衣摆,领口为前后对称的结构,衣领2为圆形立领,衣袖3的上端通过拉链与针织衫本体1的袖口连接,针织衫本体1靠近袖口的一端设置有花边6,花边6上设置有纽扣7,衣袖3上设置有与纽扣7相适配的纽扣孔。衣袖3的下端设置有袖口贴边8,针织衫本体1的衣摆处设置有衣摆贴边9;袖口贴边8和衣摆贴边9均由天然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纺纱线编织而成。前幅4、后幅5、圆形立领、花边6和衣袖3均为针织空气层11面料,针织空气层11面料由表层面料10、空气层11及里层面料12编织构造而成,表层面料10与里层面料12之间通过连接纱线13织接并在表层面料10与里层面料12之间形成空气层11;表层面料10由天然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纺纱线编织而成,里层面料12由里层纱线编织而成,连接纱线13为弹性涤纶纱线,里层纱线包括芯纱14、第一包缠纱15、第二包缠纱16、第三包缠纱17、第四包缠纱18,第一包缠纱15、第二包缠纱16、第三包缠纱17和第四包缠纱18依次并排排列并同向螺旋缠绕于芯纱14外,芯纱14为天然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纺纱线,第一包缠纱15和第四包缠纱18均为腈纶纤维纱线,第二包缠纱16为竹纤维纱线,第三包缠纱17为导电纤维纱线,第一包缠纱15的直径和第四包缠纱18的直径均大于第二包缠纱16的直径和第三包缠纱17的直径;这种结构的里层纱线可以使竹纤维纱线和导电纤维纱线在编织过程中不会被轻易损坏;这种三层结构的针织空气层11面料不易产生褶皱,具有强吸湿性,而且弹性好,手感蓬松,里层面料12中含有竹纤维纱线和导电纤维纱线,具有抗菌除静电的效果,可以防止针织衫内部产生静电而影响人们的舒适感,同时具有保温隔热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所涉及的天然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纺纱线、腈纶纤维纱线、弹性涤纶纱线、导电纤维纱线、竹纤维纱线等均为现有的纺织材料,本技术不涉及对材料本身的改进。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诸如“上”、“下”等之类的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后幅两穿针织衫,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织衫本体、衣领及衣袖,所述针织衫本体由前幅和后幅缝制成一体并形成领口、袖口及衣摆,所述领口为前后对称的结构,所述衣领为圆形立领,所述衣袖的上端通过拉链与所述针织衫本体的袖口连接;所述前幅、后幅、圆形立领、花边和衣袖均为针织空气层面料,所述针织空气层面料由表层面料、空气层及里层面料编织构造而成,所述表层面料与所述里层面料之间通过连接纱线织接并在所述表层面料与所述里层面料之间形成空气层,所述里层面料由里层纱线编织而成,所述里层纱线包括芯纱、第一包缠纱、第二包缠纱、第三包缠纱、第四包缠纱,所述第一包缠纱、第二包缠纱、第三包缠纱和第四包缠纱依次并排排列并同向螺旋缠绕于芯纱外,所述芯纱为天然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纺纱线,所述第一包缠纱和第四包缠纱均为腈纶纤维纱线,所述第二包缠纱为竹纤维纱线,所述第三包缠纱为导电纤维纱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后幅两穿针织衫,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织衫本体、衣领及衣袖,所述针织衫本体由前幅和后幅缝制成一体并形成领口、袖口及衣摆,所述领口为前后对称的结构,所述衣领为圆形立领,所述衣袖的上端通过拉链与所述针织衫本体的袖口连接;所述前幅、后幅、圆形立领、花边和衣袖均为针织空气层面料,所述针织空气层面料由表层面料、空气层及里层面料编织构造而成,所述表层面料与所述里层面料之间通过连接纱线织接并在所述表层面料与所述里层面料之间形成空气层,所述里层面料由里层纱线编织而成,所述里层纱线包括芯纱、第一包缠纱、第二包缠纱、第三包缠纱、第四包缠纱,所述第一包缠纱、第二包缠纱、第三包缠纱和第四包缠纱依次并排排列并同向螺旋缠绕于芯纱外,所述芯纱为天然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纺纱线,所述第一包缠纱和第四包缠纱均为腈纶纤维纱线,所述第二包缠纱为竹纤维纱线,所述第三包缠纱为导电纤维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幅两穿针织衫,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衫本体靠近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玄高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宣兴服装有限公司广州亿格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