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8662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移动元件用于带动升降组件沿水平方向移动,逃生斗固定于升降组件的上端,且升降组件能够带动逃生斗沿竖直方向升降,逃生通道的上端固定于逃生斗的下端,且逃生通道与逃生斗内部连通,逃生通道的下端靠近地面,并在靠近地面的侧壁上设有出口,逃生通道包括阻拦网,阻拦网包括多个阻拦网单元,多个阻拦网单元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并固定连接,各阻拦网单元内均设置有一个倾斜的滑道,相邻的滑道朝向相反,滑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阻拦网内壁上,使用时滑道的上端固定在上层相邻的阻拦网上,且滑道的下端与下层滑道的上端之间有连通间隙,该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能够有效进行高空救援,且救援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空救援
,具体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高层建筑不断增多,高层建筑火灾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从近年的火灾案例可以看出,目前高层建筑火灾救援及应急逃生能力严重不足,高层消防设备远远满足不了灭火救援工作的需要,高层建筑的人员逃生主要是依靠防烟楼梯间防火通道。但在防火通道被火势阻挡的情况下,往往出现较严重的伤亡。如果在建筑中配备多种形式的应急逃生通道,保证受困人员能够有效的自救和互救,快速疏散到安全区域,将会有效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在国外发达国家,他们的民众不仅逃生意识强,而且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拥有技术先进和实用的逃生装备,提高了民众的逃生能力。我国近年也意识到了高楼应急逃生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开始研究和应用高层建筑应急逃生装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得高空救援安全可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包括升降组件、移动元件、逃生斗和逃生通道,所述移动元件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升降组件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逃生斗固定于所述升降组件的上端,且所述升降组件能够带动所述逃生斗沿竖直方向升降,所述逃生通道的上端固定于所述逃生斗的下端,且所述逃生通道与所述逃生斗内部连通,所述逃生通道的下端用于延伸至靠近地面,且所述逃生通道在靠近地面的侧壁上设有出口,所述出口连通所述逃生通道内腔与外界,所述逃生通道能够折叠,所述逃生通道包括阻拦网,所述阻拦网包括多层阻拦网单元,各所述阻拦网单元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并固定连接,各所述阻拦网单元内均设置有一个滑道,所述滑道在所述阻拦网单元内倾斜设置,且相邻的所述滑道朝向相反,所述滑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阻拦网内壁上,且使用时,所述滑道的下端不高于下层所述滑道的上端,所述滑道的下端与下层所述滑道的上端之间有连通间隙,所述连通间隙用于逃生人员进入下层所述阻拦网单元内。优选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剪叉升降单元,相邻的所述剪叉升降单元之间通过连接平台固定,且所述连接平台上靠近高层建筑的一侧用于固定在高层建筑的墙壁上。优选地,所述升降组件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升降组件分别固定在所述逃生斗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每组所述升降组件上的所述剪叉升降单元数量相同。优选地,所述逃生通道安装在所述逃生斗下底面中部,且两个所述升降组件分别位于所述逃生通道的两侧。优选地,所述移动元件为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升降组件的下端,且所述移动元件为可移动式底座。优选地,所述连接平台与高层建筑的墙壁通过锚固固定。优选地,所述阻拦网内设有多个支撑环,每个所述阻拦网单元的上下两端各连接一所述支撑环,且相邻的所述阻拦网之间共用一所述支撑环,所述阻拦网单元的外壁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承重绳,且各个所述阻拦网单元上的所述承重绳的位置一一对应,相邻的所述阻拦网单元上的所述承重绳固定连接,靠近所述逃生斗的所述阻拦网单元的上端固定在所述逃生斗的下端面,所述滑道上端贴紧所述阻拦网的内壁固定在上层相邻的所述支撑环上,所述滑道的下端固定在本层所述支撑环上。优选地,每个所述滑道的下端固定一缓冲绳,且所述缓冲绳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滑道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缓冲绳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拉簧,本层所述支撑环在对应每个所述拉簧的位置固定一连接环,所述拉簧能够勾住所述连接环。优选地,每个所述承重绳的一端分别设有一个张力传感器,每个所述张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所述逃生斗的外底面,且各所述张力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电连接一超重警示灯,所述控制器和所述超重警示灯均安装在所述逃生斗的内底面,且所述控制器内存储一预设值,每个所述张力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不同的所述承重绳的张力值,并分别将所述张力值传递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将各所述张力值与所述预设值进行比较,当至少有一个所述张力值不小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超重警示灯亮起。优选地,所述阻拦网进行阻燃处理,且所述滑道与所述支撑环所在平面之间所夹锐角为50°~70°。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移动元件能够带动升降组件和逃生斗沿水平方向移动,从而将逃生斗移动至逃生人员所在位置的下方,升降组件能够带动逃生斗沿竖直方向升降,从而将逃生斗移动至靠近逃生人员,以便实现高空救援逃生,逃生通道的上端固定于逃生斗的下端,且逃生通道与逃生斗内部连通,逃生通道的下端用于延伸至靠近地面,使得逃生人员先进入逃生斗再进入逃生通道,安全可靠,以便逃生人员顺着逃生通道到达地面,安全可靠,且可供多个逃生人员同时使用,提高救援效率,逃生通道包括阻拦网,阻拦网包括多层阻拦网单元,各阻拦网单元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并固定连接,各阻拦网单元内均设置有一个滑道,滑道在阻拦网内倾斜设置,且相邻的滑道朝向相反,多个滑道组成“之”字形通道,逃生人员顺着各层滑道逐渐靠近地面,防止逃生人员在下滑过程中出现互相碰撞,提高逃生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平稳性,滑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阻拦网内壁上,使用时,滑道的下端不高于下层滑道的上端,且滑道的下端与下层滑道的上端之间有连通间隙,连通间隙用于逃生人员进入下层阻拦网单元内,保证各层阻拦网单元能够互相连通,且方便逃生人员进入下一阻拦网单元,逃生通道在靠近地面的侧壁上设有出口,出口连通逃生通道内腔与外界,逃生人员在逃生通道内移动至靠近地面后,从出口钻出到达地面,逃生通道能够折叠,方便收纳与展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中阻拦网单元的示意图;图中:1-高层建筑,2-逃生斗,3-逃生通道,4-升降组件,5-移动元件,6-剪叉升降单元,7-连接平台,8-超重警示灯,9-滑道,10-承重绳,11-阻拦网,12-支撑环,13-缓冲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以解决现有高空救援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包括升降组件4、移动元件5、逃生斗2和逃生通道3,移动元件5与升降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组件、移动元件、逃生斗和逃生通道,所述移动元件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升降组件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逃生斗固定于所述升降组件的上端,且所述升降组件能够带动所述逃生斗沿竖直方向升降,所述逃生通道的上端固定于所述逃生斗的下端,且所述逃生通道与所述逃生斗内部连通,所述逃生通道的下端用于延伸至靠近地面,且所述逃生通道在靠近地面的侧壁上设有出口,所述出口连通所述逃生通道内腔与外界,所述逃生通道能够折叠,所述逃生通道包括阻拦网,所述阻拦网包括多层阻拦网单元,各所述阻拦网单元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并固定连接,各所述阻拦网单元内均设置有一个滑道,所述滑道在所述阻拦网单元内倾斜设置,且相邻的所述滑道朝向相反,所述滑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阻拦网内壁上,且使用时,所述滑道的下端不高于下层所述滑道的上端,所述滑道的下端与下层所述滑道的上端之间有连通间隙,所述连通间隙用于逃生人员进入下层所述阻拦网单元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组件、移动元件、逃生斗和逃生通道,所述移动元件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升降组件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逃生斗固定于所述升降组件的上端,且所述升降组件能够带动所述逃生斗沿竖直方向升降,所述逃生通道的上端固定于所述逃生斗的下端,且所述逃生通道与所述逃生斗内部连通,所述逃生通道的下端用于延伸至靠近地面,且所述逃生通道在靠近地面的侧壁上设有出口,所述出口连通所述逃生通道内腔与外界,所述逃生通道能够折叠,所述逃生通道包括阻拦网,所述阻拦网包括多层阻拦网单元,各所述阻拦网单元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并固定连接,各所述阻拦网单元内均设置有一个滑道,所述滑道在所述阻拦网单元内倾斜设置,且相邻的所述滑道朝向相反,所述滑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阻拦网内壁上,且使用时,所述滑道的下端不高于下层所述滑道的上端,所述滑道的下端与下层所述滑道的上端之间有连通间隙,所述连通间隙用于逃生人员进入下层所述阻拦网单元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剪叉升降单元,相邻的所述剪叉升降单元之间通过连接平台固定,且所述连接平台上靠近高层建筑的一侧用于固定在高层建筑的墙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升降组件分别固定在所述逃生斗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每组所述升降组件上的所述剪叉升降单元数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通道安装在所述逃生斗下底面中部,且两个所述升降组件分别位于所述逃生通道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建筑用救援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元件为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升降组件的下端,且所述移动元件为可移动式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明宋炳涛姜润喜朱林邱延平方文青刘长玉
申请(专利权)人:鲁普耐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