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逃生通道及高空救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空救援
,具体是涉及一种逃生通道及高空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高层建筑不断增多,高层建筑火灾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从近年的火灾案例可以看出,目前高层建筑火灾救援及应急逃生能力严重不足,高层消防设备远远满足不了灭火救援工作的需要,高层建筑的人员逃生主要是依靠防烟楼梯间防火通道。但在防火通道被火势阻挡的情况下,往往出现较严重的伤亡。如果在建筑中配备多种形式的应急逃生通道,保证受困人员能够有效的自救和互救,快速疏散到安全区域,将会有效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在国外发达国家,他们的民众不仅逃生意识强,而且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拥有技术先进和实用的逃生装备,提高了民众的逃生能力。我国近年也意识到了高楼应急逃生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开始研究和应用高层建筑应急逃生装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逃生通道及高空救援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得高空救援逃生过程安全可靠,且救援效率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阻拦网,所述阻拦网包括多层阻拦网单元,各所述阻拦网单元沿其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且各所述阻拦网单元内部连通,相邻的所述阻拦网单元固定连接,位于一端的所述阻拦网单元用于与逃生斗连接并连通,并在逃生斗的带动下远离或靠近逃生人员所在高空位置,且使用时各个所述阻拦网单元均位于逃生斗的下方,各所述阻拦网单元内均设置有一个滑道,所述滑道在所述阻拦网单元内倾斜设置,且相邻的所述滑道朝向相反,所述滑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阻拦网内壁上,且使用时,所述滑道的下端不高于下层所述滑道的上端,所述滑道的下端与下层所述滑道的上端之间有连通间隙,所述连通间隙用于逃生人员进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阻拦网,所述阻拦网包括多层阻拦网单元,各所述阻拦网单元沿其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且各所述阻拦网单元内部连通,相邻的所述阻拦网单元固定连接,位于一端的所述阻拦网单元用于与逃生斗连接并连通,并在逃生斗的带动下远离或靠近逃生人员所在高空位置,且使用时各个所述阻拦网单元均位于逃生斗的下方,各所述阻拦网单元内均设置有一个滑道,所述滑道在所述阻拦网单元内倾斜设置,且相邻的所述滑道朝向相反,所述滑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阻拦网内壁上,且使用时,所述滑道的下端不高于下层所述滑道的上端,所述滑道的下端与下层所述滑道的上端之间有连通间隙,所述连通间隙用于逃生人员进入下层所述阻拦网单元内,位于最下层的所述阻拦网单元的侧壁开有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拦网内设有多个支撑环,每个所述阻拦网单元的上下两端各连接一所述支撑环,且相邻的所述阻拦网之间共用一所述支撑环,所述阻拦网单元的外壁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承重绳,且各个所述阻拦网单元上的所述承重绳的位置一一对应,相邻的所述阻拦网单元上的所述承重绳固定连接,靠近逃生斗的所述阻拦网单元的上端用于固定在逃生斗的下端面,所述滑道上端贴紧所述阻拦网的内壁固定在上层相邻的所述支撑环上,所述滑道的下端固定在本层所述支撑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滑道的下端固定一缓冲绳,且所述缓冲绳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滑道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缓冲绳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拉簧,本层所述支撑环在对应每个所述拉簧的位置固定一连接环,所述拉簧能够勾住所述连接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根收放绳,各所述收放绳的一端与最下层的所述支撑环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缠绕在不同的电动绞盘上,且各所述电动绞盘用于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明,宋炳涛,邱延平,姜润喜,朱林,张曼,刘长玉,
申请(专利权)人:鲁普耐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